动摇了北宋王朝根基的朋党之争,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对于朋党都是深恶痛绝。将李宗闵贬斥流放封州;宣宗时,牛党得势,李党皆被罢斥,李德裕被贬死崖州。宣宗时牛僧孺病死,牛李党争才告结束。唐文宗为此感慨:“去河北贼易,去朝廷朋党难。“安史之乱”、“牛李党争”与藩镇割据以及中官(即宦官)干政使强大的唐王朝一蹶不振,江河日下。因为臣子天生就是和皇帝对立的。皇权在一定程度上需要臣子进行限制。这两者之间存在一个平衡点。但如果臣子结成朋党,那么所产生的影响足以威胁到统治者的统治地位。
欧阳修认为“朋党”的形成是难以避免的,比如在新旧党争时期,王安石代表新党进行变法,其中所实施的许多措施确实是有利于北宋发展的,旧党中许多有才能的人也能够明白,但是他们在变法失败之后,将王安石变法中所有的措施都废除掉,原因只是因为这些措施是新党提出的。这种斗争方式自然是十分不利于北宋社会发展的。毕竟人以类聚,物以群分,志趣异同都会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对立,以前有个段子说七个人的寝室建了八个群,其实就是说人会因为观念、志趣以及性格的不同而组成不同的圈子。
宰相坚决支持太子一方,枢密使则与刘皇后站在了一起。双方较量的结果是刘皇后垂帘听政,掌握国是。于是,宰相这一派系的人等就被指斥为朋党。
司马光等,或鞠躬尽瘁,或刚直不阿,或清介重厚,或勇于改革,在历史上都留下千古英名。但是由于历史局限,再加上每个人地域、出身、个性及政治主张不同,在不同的时期这些人就分为不同的派别。派别之间时常发生争斗,从而也形成了北宋历史上独具特色的朋党之争。最早的朋党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