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调控课堂气氛

 我来答
诗吟诗作主人2125
推荐于2016-12-01 · TA获得超过159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80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22万
展开全部
要提高教学效果,必须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有的放矢地调节课堂气氛。课堂上气氛时而低落,时而混乱,时而活跃,教者要像医生那样把握学生的脉搏,因势利导,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才能收到满意的效果。否则,事倍功半。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针对课堂上经常出现的几种气氛,略抒个人拙见,供同仁斧正。一、课堂气氛低落时 根据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在一节课内学生可能30%-40%的时间精神不集中,思想松弛。他们或打盹,或无精打采,或开小差,交头接耳,此类现象,司空见惯。这时,教师就应及时加以适当调节,我有时突然提高嗓音,引起学生警觉;有时像讲评书那样,把黑板擦当惊堂木往桌上一拍(不是发脾气拍桌打椅,而是根据教学需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有时停下来讲一个小插曲,借题发挥,讲趣味性的故事,促使学生大脑神经兴奋;有时以齐读诗句、课文、名言警句让学生振作精神。注意力相对集中,他们就会继续沿着老师的思路专心思考问题,充分发挥四十五分钟的教学效益。二、课堂气氛混乱时 学生年龄不懂的问题多,但思维灵敏、活跃。因同学们看课外书、电视、电影多,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有不同的见解时,教者要冷静,切忌一概否定。毕竟“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教师应尊重学生独创精神,或充分肯定,或留有余地。某个同学一旦在脑海中形成自己的偏见,即使教师讲多遍,他仍固执已见,形成僵持局面。教者不能泼冷水,以“权”压人,应首先肯定这个同学勇于探索的精神值得推广,值得大家学习,接着对他提出的意见进一步分析、疏导,如讲一遍能达到共识就不用多讲;短时间内不能达到一致,就叫他保留自己的意见,待课后再作讨论。这样既没有打消这个同学勇于思考的积极性,也激发了其他同学探索的兴趣,使教学秩序正常进行,可谓一箭双雕。 少数学生在课堂上哗众取宠,扰乱课堂秩序时,教者既不能采取高压手段,以力服人,也不能放任自流,任其泛滥。有次上《皇帝的新装》时,有位同学提出带低级趣味的怪问题引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正好当时要解释“哄笑”一词,我问刚才的课堂气氛可用文中的哪个词语来概括,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出了“哄笑”。我说“这位同学当了小老师,帮了我们的大忙,我代表全班同学感谢他,大家欢迎。”在同学们的欢声笑语中,他羞红了脸。我趁热打铁,告诫他以后发言要注意语言美。大伙都把目光投向了他,我没有再深究了。因为不能损害他的自尊心,绷弦也应适可而止。 当然也有时因教者的教学艺术水平低,讲得枯燥无味,学生在下面叽叽咕咕,使得课堂气氛混乱。教者应从主观上检查,有勇气的教师可当场接受同学批评,不怕丢“面子”。古人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师应向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学习,才能教学相长。三、课堂气氛活跃时 学生的好奇心强,有时老师的一句笑话也会引起他们的哄堂大笑,这当然与青少年的心理特征不相违背。为了抑制他们的情感,让他们尽快静下心来听讲,我经常用眼神或手势暗示,让学生心领神会,抑制情感,专心致志于正常学习中。 有时候课堂气氛活跃,是教师添油加醋,旁征博引所致,此举适可而止。一越轨,超越极限,就会离谱,脱离课本中心。学生听起课来高高兴兴,做起作业来懵懵懂懂。教者不能只求形式上的热闹,而脱离了根本,忽视了“传道授业解惑”,得不偿失。 课堂上随时有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教者应迅速准确地做出决策,多替学生着想,对学生既严格又不死板,既宽容又不失度。师生感情融洽,配合协调,才会使教和学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