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的人要明白心理致病的什么道理?
1个回答
2019-02-02 · 致力于图书出版、影视IP
易书科技
易书科技是一家以内容制作、内容创意、内容运营为核心的多领域融合型发展的企业。本着内容精品化及跨界融合发展的理念,致力于出版(纸质、数字、音频、课程等载体)、影视IP、二维动画、视频等业务。
向TA提问
关注
展开全部
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形象地说明了情绪与健康的关系。我国从古代起,就十分重视心理因素在疾病中的作用。祖国医学中,珍藏着许多关于心理学与医学有密切关系的宝贵思想,明确指出了心理因素能影响生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和预防中的作用。如中医强调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可以引起人体阴阳失衡,气血不和,经络阻塞,脏腑功能失常而患病;又认为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喜怒不节则伤脏。《内经》指出“心藏神”,“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故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喜怒不节,则伤脏,脏伤则起病。”此外,祖国医学中也有人对心理与生理、或情绪与疾病的相互作用,作过辩证的论述,如“因郁而致病”、“因病而致郁”,肯定了消极情绪能使身体器官功能发生变化而导致疾病;反之,身体疾病也常会伴有一些情绪变化,会使病情加重、病程延长。
祖国医学还认识到社会地位与人的身心健康的关系。社会因素影响人的心理,而人的心理又影响人的健康。不同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会造成人心理上的差异,并对人的健康和疾病产生影响。例如《医宗必读》指出:“富者多任性而禁戒勿遵,贵者多自尊而骄恣悖理。”说明富贵者这种任性骄横的性情较容易导致患病。
现代医学和现代心理学对心理与健康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观察。早在本世纪初,前苏联杰出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指出:“一切顽固深重的忧悒和焦虑,足以给各种疾病大开方便之门。”这是这位伟大的生理学家、高级神经活动生理学的创始人,从生理学角度论述的人的情绪与健康关系的重要性。这种理论使医学界从20年代起,开始重视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和预防中的作用,并创立了一门心理学与医学的交叉学科,称为“心身医学”。心身医学既是医学心理学新的重要的分支,又是现代医学的一个新的部门。
心身医学专门研究精神和身体或心理和生理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疾病和健康的影响,强调人们对环境刺激的心理生理反应。
我国心理学家曾对232例高血压病人进行研究,发现病人病前不良的个性情绪特点在高血压的病因中占74.5%。就今天我们的所见所闻,因过度疲劳、高度紧张、精神创伤而突发高血压、心脏病、偏头痛,以及月经失调、闭经、更年期综合征等病症者,也是屡见不鲜,更年期是个多事之秋,人的情绪特别容易波动,肌体对情绪波动的耐受力又减弱,所以尤其要注意。
找回“第二春”
一提起“老年”两个字,有些人就望而生畏,把老年与“没用”,甚至与“死亡”联系在一起。这是一种错觉,是历史造成的偏见。早期人类实际寿命的平均值确实不高,而且长寿典型确实太少,所以,人们历来认为“五十而知天命”。然而,就在那种“知天命”的年代,古今中外仍有许多有才华的、长寿的学者、政治家、发明家、艺术家,他们步入更年老年阶段,仍然不服老、不畏老,朝气蓬勃地去奋斗去进取,为人类科学文化繁荣和社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达尔文在60岁以后,写出了《人和动物的情绪表现》等重要著作;爱迪生81岁时竟取得了他的第1033项发明专利;巴甫洛夫在70多岁还富有成效地进行高级神经活动的研究;我国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在百岁高龄完成了他的第二部巨著《千金翼方》,它成了祖国医学的重要典籍;著名画家齐白石、何香凝90多岁还从事绘画;我国大文豪文化战士郭沫若和茅盾80多岁还从事创作,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这些老年人由于阅历广、经验丰富,具有成熟的智慧,超越了“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的程度。
把更年期作为人生的“第二个春天”,或曰“第二个黄金时代”,并非只是一般鼓励性的语言,文献资料表明,由于经济发展、科学进步,我国人口的发育期开始提前,更年期退后,青壮年期延长,老年期也随之退后。据我国有关专家统计,更年期后的人群中,头脑清醒、耳聪目明、牙齿完整、坚持8小时工作或劳动不感到疲劳、步行每小时五公里不觉累者,已达到同年龄组总人数的85%,较10年前增长25%。日本已经不再将五六十岁人群称为“更年期”人群,而主张以“实年”来称呼,他们认为五六十岁的人,无论在精力还是经验、知识等方面,均处于人生最活跃、最充实的阶段。按照“春华”、“秋实”的说法,五六十岁充其量只不过是人的“孟秋”之月,离人生的“冬天”还远着呢。
一般不服老、心态年轻的人,往往能顺利度过更年期,不仅生活得充实、美满,人际关系融洽,而且较少疾病,能长寿,所以应该学老子“不知老之将至”态度,淡泊对待衰老,淡泊对待人际、工作、家庭矛盾和问题,“知足者长乐”。
祖国医学还认识到社会地位与人的身心健康的关系。社会因素影响人的心理,而人的心理又影响人的健康。不同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会造成人心理上的差异,并对人的健康和疾病产生影响。例如《医宗必读》指出:“富者多任性而禁戒勿遵,贵者多自尊而骄恣悖理。”说明富贵者这种任性骄横的性情较容易导致患病。
现代医学和现代心理学对心理与健康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观察。早在本世纪初,前苏联杰出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指出:“一切顽固深重的忧悒和焦虑,足以给各种疾病大开方便之门。”这是这位伟大的生理学家、高级神经活动生理学的创始人,从生理学角度论述的人的情绪与健康关系的重要性。这种理论使医学界从20年代起,开始重视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和预防中的作用,并创立了一门心理学与医学的交叉学科,称为“心身医学”。心身医学既是医学心理学新的重要的分支,又是现代医学的一个新的部门。
心身医学专门研究精神和身体或心理和生理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疾病和健康的影响,强调人们对环境刺激的心理生理反应。
我国心理学家曾对232例高血压病人进行研究,发现病人病前不良的个性情绪特点在高血压的病因中占74.5%。就今天我们的所见所闻,因过度疲劳、高度紧张、精神创伤而突发高血压、心脏病、偏头痛,以及月经失调、闭经、更年期综合征等病症者,也是屡见不鲜,更年期是个多事之秋,人的情绪特别容易波动,肌体对情绪波动的耐受力又减弱,所以尤其要注意。
找回“第二春”
一提起“老年”两个字,有些人就望而生畏,把老年与“没用”,甚至与“死亡”联系在一起。这是一种错觉,是历史造成的偏见。早期人类实际寿命的平均值确实不高,而且长寿典型确实太少,所以,人们历来认为“五十而知天命”。然而,就在那种“知天命”的年代,古今中外仍有许多有才华的、长寿的学者、政治家、发明家、艺术家,他们步入更年老年阶段,仍然不服老、不畏老,朝气蓬勃地去奋斗去进取,为人类科学文化繁荣和社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达尔文在60岁以后,写出了《人和动物的情绪表现》等重要著作;爱迪生81岁时竟取得了他的第1033项发明专利;巴甫洛夫在70多岁还富有成效地进行高级神经活动的研究;我国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在百岁高龄完成了他的第二部巨著《千金翼方》,它成了祖国医学的重要典籍;著名画家齐白石、何香凝90多岁还从事绘画;我国大文豪文化战士郭沫若和茅盾80多岁还从事创作,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这些老年人由于阅历广、经验丰富,具有成熟的智慧,超越了“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的程度。
把更年期作为人生的“第二个春天”,或曰“第二个黄金时代”,并非只是一般鼓励性的语言,文献资料表明,由于经济发展、科学进步,我国人口的发育期开始提前,更年期退后,青壮年期延长,老年期也随之退后。据我国有关专家统计,更年期后的人群中,头脑清醒、耳聪目明、牙齿完整、坚持8小时工作或劳动不感到疲劳、步行每小时五公里不觉累者,已达到同年龄组总人数的85%,较10年前增长25%。日本已经不再将五六十岁人群称为“更年期”人群,而主张以“实年”来称呼,他们认为五六十岁的人,无论在精力还是经验、知识等方面,均处于人生最活跃、最充实的阶段。按照“春华”、“秋实”的说法,五六十岁充其量只不过是人的“孟秋”之月,离人生的“冬天”还远着呢。
一般不服老、心态年轻的人,往往能顺利度过更年期,不仅生活得充实、美满,人际关系融洽,而且较少疾病,能长寿,所以应该学老子“不知老之将至”态度,淡泊对待衰老,淡泊对待人际、工作、家庭矛盾和问题,“知足者长乐”。
舒尔佳奥利司他
2019-11-08 广告
2019-11-08 广告
奥利司他是长效的特异性胃肠道脂肪酶抑制剂,能阻止甘油三酯水解为可吸收的游离脂肪酸和单酰基甘油,使其不被吸收,从而减少热量摄入,控制体重。奥利司他胶囊在我国作为非处方药管理,对肥胖或体重超重的患者的治疗有效果。奥利司他主要副作用是会引起油样便...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舒尔佳奥利司他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