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还有十万精兵,为何不抵抗,选择开城投降?
公元263年,曹魏大将钟会率领大军发动灭蜀之战,蜀魏相持于剑阁。钟会派邓艾率领三万精兵偷渡阴平,抄小路奇袭成都。成都乃蜀国国都,城内有兵马四五万,城坚粮足,尚能固守。前方姜维的兵马正在紧急回援,东吴的援兵也正赶往蜀国。但让人意外的是蜀国皇帝刘禅竟然下令开城投降,让人百思不得其解。那么为何刘禅要放弃抵抗?
第一,经过数十年的征战,蜀国和魏国的实力相差悬殊。魏国人口已经超过1200万,而蜀国在籍人口只有94万,魏国的人口和国力是蜀国的十几倍。魏国灭蜀已经势不可挡,蜀国灭亡只是时间问题。魏国起18万大军是抱着灭蜀的必胜决心,即使刘禅侥幸赢了也免不了灭亡的下场,最多不过多撑两年而已。
蜀汉建国的时候,朝政一般是由荆州派系和东州派系的人执政,但是随着这两大派系的人才凋零,益州本土派系逐渐掌控了朝政。由于益州派长期遭到外来的荆州派和东州的打压,因此对蜀国统治集团非常不满,他们一直不愿意和蜀国合作,也不支持蜀汉政权。在敌人兵临城下的时候,刘禅面对内部极大的压力,在刘禅一听敌军逼近,慌作一团,不知所措,急忙召集大臣商议,以谯周为首的益州本土派系开始针对各种情况,无论是难逃南中,还是东投东吴,进行一一驳斥,最终力主投降曹魏,在威逼利诱之下,投降是最佳的选择。
成都城内虽有数万兵马,但多为老弱病残和临时征集的壮丁。除姜维抽调走一部分外,城内守军连同最精锐的宿卫营都被诸葛瞻带着去绵竹打邓艾了,可惜诸葛瞻在绵竹大败,邓艾打到成都时成都无兵可战,等到姜维和吴国援兵到了黄花菜都凉了,刘禅投降也是无奈之举。此外,南中距离成都路途遥远,道路难行,刘禅根本撑不到霍戈前来,只能开城投降,否则一旦城破后果不堪设想。刘禅经过权衡,选择了开城投降,当然曹魏也没亏待他,给他封了个安乐公,让他得以安享晚年,也避免了蜀中百姓生灵涂炭。
刘禅已经是花甲之年,做了四十几年的皇帝,一向贪图享乐,没有雄心壮志,在内外压力之下,不顾历史的骂名,毅然决然地走上了投降之路。对于刘禅的投降,历史上很多人都持反对批评的意见,唯独王隐在《蜀记》中讲:刘禅之所以宁背骂名而不作辩解,乃“全国为上之策”。认为刘禅的投降是以全国为重。刘禅虽然投降,但是有加速了三国统一的步伐,在历史发展而言,无疑是做了一件好事,所以我们需要辩证的看问题,或者与时俱进的看问题。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