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授课中的语言应尽量做到抑扬顿挫,轻重有致,这是运用了哪个感知规律

 我来答
猴猴炒猴猴
高粉答主

2019-09-12 · 关注我不会让你失望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7005
采纳率:85%
帮助的人:515万
展开全部

运用了感知规律中的强度律。

作为知识的物质载体的直观对象(实物、模像或言语)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为学习者清晰地感知。例如,一般人对巨大的爆炸声是容易感知的,因为它的感知强度很高,而对于昆虫的活动,如对蚂蚁行走的声音就难以觉察。

因此,在实践中,要适当地提高感知对象的强度,并要注意那些强度很弱的对象,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教师在授课时语言应尽量做到抑扬顿挫,轻重有致,提高对学生感知刺激的强度。

扩展资料:

感知规律包括强度律、差异律、对比律、活动律、组合律、协同律、观注律等,过感觉器官来了解客观事物,能获得生动、具体、直接的知识,能增强人们的理解效果,而且,只有在获得有关事物的大量感性知识的基础上,人们才能进行复杂的思维活动。

在教学中,合理利用感知规律,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启迪学生思维。让学生交替使用多种感官感知对象,从不同感官获得的信息将传递到大脑,从而获得对事物的全面的认识。我国古代的许多学者曾提出学习要做到“五到”,即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和心到,其目的就是通过多种感知渠道来巩固知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感知规律

夏天出其不意b5
2015-05-19 · TA获得超过96.6万个赞
知道顶级答主
回答量:3.1万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9亿
展开全部
强度律

教师授课中的语言应尽量做到抑扬顿挫,轻重有致。这是运用了感知规律的:强度律

解析:感知是感觉和知觉的总称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感知强度律的特征反映了听觉在接受外界信息时能区别对待语音的特点教师授课中的语言应尽量做到抑扬顿挫轻重有致就利用了感知的这个规律。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奥林匹克11
2019-04-13
知道答主
回答量: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8403
展开全部
一、一般选 差异律。知觉对象和背景的差异。抑扬顿挫正是这种对比的提现。
二、如果题干强调“洪亮”字样,选择强度律。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LW眠空
2018-05-14
知道答主
回答量: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897
展开全部
抑扬顿挫强调在变化中呈现对象,属于活动律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