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倭寇到八旗军精锐,没打过一场败仗,戚家军为何这么神?
中国古代,有很多名将都有自己培养的精锐部队,但以将领姓氏命名且声名远扬的主要有两支,分别是岳飞的岳家军,戚继光的戚家军。不同的是,岳家军是靠收编其他其他部队形成的,而戚继光却是空手套白狼,硬是把一群农民和矿工,训练成了拥有百战百胜战绩,斩首数高达十万的精锐,他怎么做到的呢?
首先,靠严明的军纪,如果戚家军谦称第二,那在古代就没有哪种军队敢称第一!你要是生在明朝,光荣投身戚家军,在上阵杀敌前,被自己人杀掉的几率就挺大。戚继光规定:临阵称病的,斩首;抛弃武器的,斩首;鸟铳兵开枪开早了或者开晚了,斩首;负责保护鸟铳手的刀牌手,鸟铳手死,斩首。严明的军纪一除这支新兵“兵匪一窝”的状态,完成了从乌合之众到精锐军队的巨大转变。
其次,靠先进的战术体系,戚继光成名于平定倭患。当时正值日本战国时期,许多流亡的武士和浪人漂流过海到中国,被中国海盗收编为雇佣军。其实日本武士数量很少,一群号称“武士”的日本人里面可能有十分之二三。《明史》中有记载“大抵真倭十之三”。但这三成真倭寇却是最危险的!因为他们战斗力极强,而且有自己的佩刀(有自己配刀的才是真武士)。俗话说得好,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横的再横也怕不要命的!《筹海图编》里有过五十三名倭寇流窜作案,从杭州湾一路烧杀抢掠到南京的记载,足以可见真武士的厉害!
面对这种情况,戚继光改善了中国兵法中的兵种协同,创造出鸳鸯阵这种适用于南方地形且攻守兼备的小队作战体系。鸳鸯阵基本阵型狭长,适应崎岖地形。而在开阔地形时,又可左右展开为两仪阵,左右都具备进攻和防守的能力。两仪阵还可以前后排列,变成小三才阵,在战斗时形成纵深,当前列阵亡时,后列依然具备作战能力。小三才阵横向展开,还能变成三才阵,中间防御,左右形成夹攻。
倭寇要是碰到这种阵型,伤亡比简直是汉阳造步枪对马克沁重机枪啊!而在平定倭患后,戚家军并没有就此养老,而是开赴蓟辽与蒙古作战,并且改制边军,成立车营、马营、步营、辎重营,并装备了诸如后填装的佛朗机炮、大口径加农炮发熕(gong),还有类似迫击炮的虎蹲炮,步营车营辎重营都有海量鸟铳手,马营甚至有火铳骑兵,各兵种火力配置比例达到百分之五十!戚家军对火力的追求如此热忱,堪比现在的美国军队。要知道同时期横扫欧洲的西班牙大方阵,火器比例也只有区区22%!这种先进的军事思想,当时能与之媲美的也只有让荷兰成为欧陆霸主的的莫里斯了。
戚继光去世后,戚家军也并没有被历史湮没,以第一代戚家军为原型的部队一直是明朝晚期国防主力。万历抗倭战争期间,平壤城被戚家军所在的浙兵首克,其中不乏吴惟忠这样的戚继光老部下,而戚家军的落幕也相当悲壮。萨尔浒之战后,努尔哈赤乘胜追击准备一举攻下沈阳,结果在浑河遭遇了一支明军。按理说这支明军应该没有胆量和后金交战,没料到眼前的明军就像打了兴奋剂一样冲了过来。戚家军总计一万人左右的军队,其中主力为四千名将秦良玉训练的白杆兵,三千戚继光侄子戚金带领的戚家军,最终以全军尽墨的代价杀掉后金几万人。
《熹宗实录》记载此战后,本来因为萨尔浒惨败士气低沉的明军“时咸壮之”,号称“满万不可敌”的八旗军遭受重创,只能退却整顿军队。戚家军用最后一站鼓舞了整个明朝的士气,也算是这支传奇部队最好的归宿了!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不涉及政治问题。欢迎大家和不懂君探讨交流哦!也请批评指正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