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历史上很多忠臣良将的结局都难以得到善终呢?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我们都是这茫茫人海中的渺小的那一个。在我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之中,朝代更迭不断,试看历朝历代的开国功臣,最终能功成身退的似乎寥寥无几,寻其原因,终究为何?
其实这原因里面蕴含着一个很深刻的做人道理。人一生下来便开始与身边的各式人物打交道,其中有善有恶,有朋友也有仇家。都说这世上''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简单地说就是一开始两个人可以成为朋友,但后面却也可以成为敌人,或者与此相反。
我们都知道历代开国之君,要想夺取江山,必然得借助他人之力。善于统驭人才和运用他人智慧的人才能够成为最后的赢家。汉高祖刘邦在我们今天看来显然不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他治理国家以及统军打仗的能力都比不上他的下属。但他有个异于常人的特点就是有很强的组合能力。他能将这几股力量组合到一起,变成一股更强大的力量,这同拧撮绳子是一个道理。
在他成功夺取江山之后,曾经的那些立有赫赫战功的功臣们一个个都表现得居功自傲,在他们的心中显然都认为这打江山是少他们不可的,而作为最高统帅的刘邦并没有多大的功劳,于是纷纷邀功行赏,尤其是韩信一向是恃才傲物,有时候把将刘邦都放不放在眼里,并且当他们一旦没有得到预期的回报之时,便会心生不平,满怀怨恨,甚至会对刚刚诞生不久的新政权产生反叛心理。
再来看看明朝的一位开国大将蓝玉,在攻城略地方面可以说他是个不折不扣的杰出将领,但在从仕为官方面的他却是张狂无度。明朝时期,在朱元璋手上发生过一起有名的狱案,也就是史称的''胡蓝之狱''。
这里的胡是指胡惟庸,当时的胡惟庸也似乎僭越了很多朱元璋的权利,经常性地不经过朱元璋便批阅奏折,调派军队,最终是免不了惹来杀身之祸的。而蓝玉也同样如此,在他前面已经有了一个胡惟庸已经激怒了朱元璋,胡惟庸的下场本应该对他有所警示,但他仍然不知醒悟,不知收敛,不仅自己经常蛮横作恶,私纳田宅,还蓄养了一批奴仆在外欺世害人,为非作歹。
最终他也同样是激怒了朱元璋,相传在他被杀死后还被剥下了皮,以警时官及后世之人。我们可以看出不论他昔日是多么劳苦功高,为大明王朝开疆拓土,但他在做人方面出现了极大的原则性问题之时,也必然会被拿来开刀,借以为君王立威。
都说秦王嬴政残暴,而在他当政期间,秦国的老将王翦却是名利双收而又得以善终,其实这就是一种做人的智慧。人生在世,做自己本分的事,演好自己该演的角色就可以了,尽量不要锋芒太露,僭越妄行。
''水满则溢,月满则亏'',作为人又何尝不是这样,一个人再有才能,也要懂得适时收敛,不然只会招致损失。一个人可以有着过人的本事才干,但真的要想干大事也是脱离不了集体的,如果你是集体当中的一员,而不是最高的统治者,那么就必须得学会隐忍,轻蔑而不尊重上级显然是会导致很严重的后果。
''战神''韩信确实能征惯战,是个不可多得的军事奇才,但他就败在自己太过随心随性,这正好与同为功臣的萧何相反,萧何则懂得适时进退,明哲保身。但凡涉及到人性的问题,是不存在一个具体的通用算法的。汉宰相萧何强夺民田以自污,开释了汉高祖的猜忌;明初傅友德照葫芦画瓢,向明太祖申请益田,却遭到痛斥。
历史上开国功臣不得善终均有共同几个毛病:
1、功高盖主,让君王感到害怕,可能威胁到江山地位
2、人际关系较差,伴君如伴虎,人际关系随时决定生死
3、自敖高调,不知收敛
4、不懂示弱,强大不仅让对手害怕,也会让君王和故友害怕
5、不懂装傻,傻子可以被欺负,但不会被杀害,大智若愚
为什么要杀?
一般来讲,最根本的原因是臣权对皇权构成了威胁。否则,不需要杀,也没必要杀。
如何界定臣权对皇权构成威胁?
看皇帝本人的敏感程度而定,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
但是裂土封王这百分百是底线,功臣也好,兄弟子孙也罢,有着独立财权独立行政独立军队的诸侯国必然是中央政府的天然对立面。
轻用其芒,深藏若拙,不要在不合适的机会的显露自己的锋芒。这句话被曾国藩用的轻车熟路,而在的他同乡左宗棠身上则显现的更加直接。左宗棠是一介白丁的时候,狂傲不拘,经常口出狂言,天下英雄都不放在眼里。后来他当上巡抚,官及三品,脾气却越来越小,行事小心翼翼,做人如履薄冰。
当我们年轻打拼时,一定要张扬高调;当我们功成名就时,一定要谦卑谨慎。但是现在那么多贫穷的年轻人却都搞反了:他们自以为一无所有,整日埋怨阶层固化,然后做人卑尊屈膝,做事却左顾右盼、畏首畏尾,然而一旦哪天得势了,就目中无人、傲慢无礼,这样的人必定自取灭亡。
''功高盖主''这一词也绝对不是信口说来,回到现实生活中,一个人若能成为一个成功的领导者,显然也会有他的出色的一面,如果你身处下级,有着出色的才干显然是很重要,但更重要的其实是如何同上级处理好关系。在此借古人之真实典例以言述其理,我相信很多人也早就已经知晓此理,但在此再述一番,愿''言必有信,行必有果''。
纵观历史,一些人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事事被猜疑,处处遭猜忌,钢刀几次架到脖子上,只求苟全性命,安敢复望富贵?一些人为免遭不测,急流勇退。一些人虽然大权在握,然因功高震主,大多不得善终。当然,也有一些人富贵寿禄,享尽荣华。
''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道出了中国古代政治的真谛。数千年来,王公贵族、将帅统领、治世良吏、乱臣贼子……形形色色的政治家匆匆奔波于历史舞台,你方唱罢我登场。他们或许都曾想轰轰烈烈,也或许都曾想与天地日月同在,都不想沦为斑斑点点的几行陈迹,但血肉之躯毕竟难与江河山川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