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疫情下的心理健康
新冠肺炎疫情至今已持续了三年时间,虽然当下我国防控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疫情不再肆虐但却还在不时“暴雷”,总在我们认为它渐行渐远的时候又突然出现新增病例。正如世卫组织所说,疫情的影响是“长期且深远”的,它造成的压力蔓延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心理学将人在压力中的身心反应分为急性应激和慢性应激两大类。急性应激短暂而强烈,慢性应激缓和却持久。相对于疫情暴发初期的恐慌不安,常态化疫情防控中的人们更多处在一种慢性应激状态中,表现有以下方面。
对生命安全的忧虑感依然存在。变异毒株不断出现、疫苗防御性下降,传染后无治疗特效药,愈后影响未知……这些现实问题依然让人们对新冠病毒心存畏惧。
对现实困境的压力感难以消减。疫情影响了全球的经济形势,带来了企业破产、失业率上升、业绩下降等现实困难。打工人深感谋生之难,待业者不知前路何在。
对自由受限的烦闷感不断累积。虽然当前居家隔离很少,但区域隔离还时常会有,不能随心所欲地去看电影、聚餐、旅行,出行处处看码、动态常常报告,想见的人见不到、不想见的人躲不开,疫情之下的生活让人觉得枯燥烦闷。
对疫情反复的愤怒感时有发生。疫情反复一再打乱人们的生活节奏,破坏了迅速回归正常生活的期望,突然新增的感染者让一个城市陷入繁忙,刚定好的行程突然作废。这些都让人心里窝火,感叹“何时是个头”;抱怨感染者不该入境,携带者不该“流窜”,政府应该行动更快。有人说“压倒我们的不是疫情,而是在疫情阴影下艰难的生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