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文言文现象

 我来答
梦之缘文化
2022-11-02 · TA获得超过1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332
采纳率:94%
帮助的人:141万
展开全部

1. 文言文的六大文言现象都有什么

文言文现象是指在文言文里面出现的特殊句式、实词虚词的用法、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现象。

一、古今异义[1] 1、基本词:这类词古今词义没有什么变化,容易理解。如人、马、日、月、山、水等。

2、一般词(这是记忆的重点) (1)变词。这类词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思相同。

如:古文叫“冠”,现在叫“帽子”;古时叫“牖”,现在叫“窗”。 (2)半变词。

这类词字形相同,字音相同,词义不同或古今词义有细微差别。另一种情况是单音词变成了双音词。

①古今词义不同的。如“走”“劝”等。

②古今词义有细微差别的。如“购”“沐”“ 浴”等。

③单音节词变为双音节词的。如“克——克服”“固——坚固”“衣——衣服”等。

二、一词多义:一个词有本意、引申义、比喻义这就造成了一词多义现象。如“兵”的本意是“兵器”,引申为“士兵”,再引申为“军队”,又引申为“兵权”,进一步引申为“战争”,还引申为“战略战术”。

有时一个词的几个意思并存于一篇文章中,给我们阅读造成了困难。 三、假借义(通假字)。

1、音同形似。如“直→值”“禽→擒”等。

2、音不同,但有相同的声母或韵母。如“内→纳”“见→现”等。

3、音同形不同。如“要→邀”“裁→才”“有→又”等。

注意:通假字是单向通,不是双向通。如“要通邀,邀不通要”。

四、词类活用。 1、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如“先轸朝”中的“朝”,“师劳力竭”的“竭”等。 2、名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如“以闲敝邑”的“闲”等。 3、意动用法。

如“秦不哀吾丧”的“哀”等。 4、名词作状语。

如“且使遽告于郑”的“遽”等。 5、动词、形容词用作名词。

如“是说也,人常疑之”的“说”等。 6、其它。

“用心一也”的“一”用作形容词“专一”,“以乘为先”的“乘”用作数词“四”,“驽马十驾”的“驾”用作量词等。 虚词 一、分清虚实。

文言虚词除了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还包括代词。某个词既可以是虚词,又可以是实词。

如“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的“顾”是动词“探望”的意思,是实词;“顾不如蜀鄙之僧哉”的“顾”是“难道”的意思,是虚词中的副词。 二、辨明词义。

虚词很多是多义的,要看它在句子里的作用确定它的词义。如“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

第一个“之”是助词“的”,第二个“之”是代词“他”,代苏迈。“谁为大王为此计者”第一个“为”是介词“给”“替”的意思,第二个“为”是动词“出”“作”的意思。

三、通晓古今词义变化。 1、有些文言词语已经完全消失。

如“夫” 盖”等。 2、有的意义和用法发成了变化。

如“所以”,在文言里表示原因,现在表示结果了。 3、有些改用了别的词。

如“于”在文言里能起多种介绍作用,现在分别用“在”“向”“到”“对”“从”“同”“给”“比”“被”等介词代替了;结构助词“之”,改用“的”等。 文言文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文言文主谓语之间一般不用判断动词“是”。

1、……者,……也。如“亚父者,范增也。”

2、……,……也。如“我,子瑜友也。”

3、……者,……。如“博鸡者,袁人。”

4、……,……者也。如“牡丹,花之高贵者也。”

5、主语,谓语。如“刘备天下枭雄。”

6、用“乃”“即”“为”“皆”“则”等表示判断。如“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此即忠烈之面目宛然可遇”,“我为赵将。” “环村居民皆猎户。”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7、用“是”表示判断(文言文中很少用)。

如“斯是陋室。” 二、省略句。

文言文有些句子往往省略某些成分。 1、省略主语。

“(武陵人)便舍船,从口入。” 2、省略宾语。

“权起更衣,肃追(之)于宇下。” 3、省略谓语。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4、省略介词。“亮躬耕(于)陇亩。”

三、倒装句。 1、宾语前置。

(1)疑问代词作宾语时要放在动词或介词前面。,如“大王来何操”的“何”。

(2)在否定句中,带有否定词“不”“未”“莫”时作宾语的代词要前置。如“古之人不余欺也”的“余”。

“臣未之闻也”的“之”。 2、定语后置。

如“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人马烧死者甚众。”

四、被动句。 1、形式上有表被动的标志(介词“于”,动词前用“受”“见”“被”“为”“为……所”)。

如“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受制于人”,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等。

2、形式上没有被动的标志,只能从意念上去理解。如“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可以被镂刻空。)“兵挫地削,亡其六郡。”

(兵受挫,地被削。)。

2. 谁知道山市中的五种文言现象

蒲松龄(清代) 奂山的山市,是县八景中的一景。

但经常是好几年也不出现一次。有一天,孙禹年公子跟他的同事在楼上喝酒,忽然看见山头有一座孤零零的宝塔耸立起来,高高地直插青天,大家互相看了看对方,又惊讶又疑惑,心想这附近并没有这个寺院呀。

不一会儿,又看见几十座宫殿,瓦是碧绿的,屋檐高高翘起,这才知道原来是出现“山市”了。不久,又出现了高高低低的城墙,连绵不断六七里长,竟然像一座城市。

其中有像楼阁的,有像厅堂的,有像街巷的,都清晰地呈现在眼前,数量可以用亿万来计数。忽然刮起了大风,烟尘弥漫,全城的景象都变得隐隐约约罢了。

过一阵子,大风停止,天空晴明,先前的景象全都消失了,只有一座高楼,高耸仿佛与天相接。每层有五间房,窗户都打开着,都有五处明亮的地方,那里是楼外的天空。

一层一层地用手指指着数上去,已经不能计算层数。房间越高,亮点越小;数到第八层,亮点只有星星那么小;再往上就昏暗地看不分明了,数不清它的层次。

低层楼上的人们来往匆匆,有靠着(栏杆)的,有站着的,姿态各不相同。过了一段时间,楼渐渐低矮下来,可以看见楼顶了;渐渐地,又变得跟平常的楼房一样;渐渐地,又变成了高高的平房;突然又缩成拳头一般大小,再缩小成为豆粒一般大小,终于完全消失。

我又听说,有早起赶路的人,看到山上有人家、集市和店铺,跟尘世上的情形没有什么区别,所以人们又管它叫“鬼市”。 选自《聊斋志异》卷六 蒲松龄 [编辑本段]重点字词解释 1. 奂山 解释:山名。

旧淄州县有奂山,也做焕山。 2.然数年恒不一见 解释:但是经常是多年看不见一次。

恒,经常。然:但是。

3.青冥 解释:青天,天空。 4.相顾 解释: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5.近中 解释:近处。 6.禅院 解释:寺院。

禅,佛教用语,表示与佛教有关的事物。 7.无何 解释:不久,不一会儿。

8.飞甍 解释:飞檐。甍,屋檐。

9.始悟 解释:才明白。 10.未几 解释:不久,不一会儿。

11.高垣睥睨 解释:高高低低的城墙。高垣,高墙。

睥睨,指女墙,即城墙上呈凹凸形的矮墙。又写做“埤堄”。

12.连亘 解释:接连不断。 13.居然城郭 解释:竟然像一座城市。

居然,竟然。城郭,城市。

14.中有楼若者 解释:其中有的像楼。 15.堂若者 解释:有的像厅堂。

堂,厅堂。 16.坊若者 解释:有的像街巷。

坊,街巷,店铺。 17.历历在目 解释:清晰地出现在眼前。

18.莽莽然 解释:这里形容尘土之大。莽莽,广大。

19.依稀 解释:隐隐约约。 20.乌有 解释:没有。

乌,同“无”。 21.危楼 解释:高楼。

危,高。 22.霄汉 解释:云霄与天河。

23.窗扉 解释:窗户。 24.洞开 解释:大开。

25.裁如星点 解释:仅仅像星星点点。裁,同“才”,仅仅。

26.黯然缥缈 解释:昏暗得看不分明。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27.往来屑屑 解释:形容来往匆匆。屑屑,忙碌的样子。

28.凭 解释:靠着。 29.不一状 解释:形状不一。

30.逾时 解释:过了一会儿。逾,越过。

31.倏忽 解释:突然。 32.人烟市肆 解释:人家和商店。

市肆,集市。肆,店铺。

[编辑本段]通假字 乌有:没有。乌,通“无”。

裁:通“才”,仅仅。 然数年恒不一见:“见”同“现” [编辑本段]古今义词 直接 (原文: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 古义:一直连接到 今译:不经过中间的事物。

危 (原文: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 古义:高,高耸。 今译:危险。

睥睨 (原文:未几,高垣睥睨) 古义:指女墙,即城墙上呈凹凸形的矮墙。 今译:眼睛斜着看,形容高傲的样子。

[编辑本段]一词多义 然 (原文:然数年恒不一见) 但是,而然(表转折) (居然城郭矣) 竟然(放词尾) 数 (原文:见宫殿数十所) 几,几个 (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表示计数。 一 (原文:惟危楼一座) 数词,表数目 (原文:夫天下之不可一亦明矣) 动词,统一。

[编辑本段]主题思想 揭露当时现实的黑暗和官吏的罪恶,对科举制度和礼教也有所批判,并以同情的笔调描绘了青年男女相爱的故事。但书中也存在着一些宣传“忠,孝,节,义”的封建伦理观念和迷信色彩。

作者:蒲松龄 选自《聊斋志异》卷六 蒲松龄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

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méng),始悟为山市。

未几,高垣睥(pì)睨(nì),连亘(gèn)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

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 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

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 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

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

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shū)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编辑本段]译文 蒲松龄(清代) 奂山的山市,是县八景中的一景。

但经常是好几年也不出现一次。有一天,孙禹年公子跟他的同事在楼上喝酒,。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