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健脾养胃

 我来答
匿名用户
2024-05-17
展开全部
踏入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我们不经意间忽略了身体的健康,特别是脾胃的调养。脾胃是人体气血生化的源泉,一旦脾胃受损,便会引发一系列不适症状,如腹胀、腹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因此,养护脾胃尤为重要。
认识脾胃,调养从心开始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胃主受纳,两者共同负责食物的消化吸收。脾胃调和,身体才能健康。不良的饮食习惯、生活作息以及情绪波动,都会损害脾胃健康。
改变饮食,补脾胃之本
调养脾胃,饮食是关键。少食多餐,细嚼慢咽,有助于减轻脾胃负担。饮食宜清淡,少吃辛辣刺激、油腻难消化的食物。多吃健脾养胃的食物,如山药、莲藕、红枣、小米等。
调畅情绪,安抚脾胃
中医讲求“情志所伤”,情绪波动过大会影响脾胃功能。现代医学也证实,压力、焦虑等负面情绪会导致胃酸分泌异常,引发胃炎、溃疡等问题。因此,保持平和的心态,避免情绪大起大落,有助于安抚脾胃。
规律作息,养护脾胃
规律的作息是养护脾胃的根本。规律的进餐时间,可以让脾胃有规律地工作,避免饥饱无常对脾胃造成的损伤。尽量在早上7-8点吃早餐,晚上10点前入睡,保证充足的睡眠。
适当运动,促进脾胃运化
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脾胃运化能力。可以选择散步、慢跑等强度较低的运动,饭后一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影响脾胃消化。
中药调理,辨证施治
中医中药在调养脾胃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不同的脾胃虚弱证型,可选用的中药也不同。建议在中医师的指导下辨证施治,服用中药调理身体。
穴位按摩,疏通经络
足三里、脾俞、胃俞等穴位与脾胃经络相关。经常按摩这些穴位,可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增强脾胃功能。
食疗养生,温补养护
食疗养生是调养脾胃的温和方法。以下推荐几款养脾胃食疗方:
山药粥:山药健脾益气,与大米同煮成粥,补而不滞。
红枣莲子汤:红枣健脾和胃,莲子养心安神,两者搭配,补而不腻。
陈皮普洱茶:陈皮理气健脾,普洱茶消食化滞,一起泡茶饮用,调理脾胃。
调养脾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贵在坚持不懈。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作息、情绪、运动等方面的调理,辅以中医药的帮助,定能收获一个健康强健的脾胃,为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岁寒子
2014-02-16 · TA获得超过5.3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3万
采纳率:80%
帮助的人:4899万
展开全部
  健脾养胃的5方法
  第一招:脾胃关系,弄清主次做好防治
  脾与胃是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表里关系。胃主受纳、脾主运化,二者相互协调,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消化功能,因此中医称脾和胃为“后天之本”。
  胃主“受纳”腐熟水谷。“受纳”指胃接受食物和盛纳食物,“腐熟”是指胃有初步消化食物之功能。经胃初步消化后的食物分为“清”、“浊”两部分。其清者即津液,由脾吸收运化送至全身各处。故有“脾为胃行其津液”之说。其浊者,由胃下行至小肠,再行进一步消化。
  脾主运化,主要指消化、吸收、运输营养物质的过程,脾的主要功能之一是主管运输与消化。水谷入胃。经胃的初步消化之后,下送于脾,由脾再进一步消化与吸收。
  第二招:脾胃同治,抓住方法解决问题
  脾主运化,当脾出现问题时,造成胃部消化后的营养物质不能运输到身体各部,同时也不能反补营养给胃,脾病造成机体主症有:胃胀痛、食欲下降、消化不良等。胃主受纳,当胃出现问题时,容易出现脘痛,呕吐,嗳气,呃逆等症状。
  由此可见,脾胃病的症状基本都是同时出现的,这也是我们平常“胃痛医胃”难以解决问题的所在。中医理论认为胃病属于脾胃病的范畴,在治疗胃病的同时也要解决脾病,真正的“脾胃同治”。
  第三招:慢性胃炎多属脾虚,重在调理
  出现上腹部不适、饱胀、隐隐痛、烧灼感,多数进食后症状较为严重,其次就是食欲下降,嗳气、反酸、恶心等消化不良的症状。一般以上症状持续三个月以上,通过胃镜检查和病理检查,排除其他疾病后,则可诊断为"慢性胃炎"。
  减少慢性胃炎的发生主要在于"防",因为该病主要由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吃太多生冷的食物,精神压力大等众多因素造成,而这些因素都会造成"脾虚",直接或间接地造成胃部出现症状。
  慢性胃炎主要特征是“反复发作”,在治疗过程中重在调理,在治疗过程中药物选择方面常采用具有“治养结合”功能的药物来防止复发,同时也要养成按照疗程服用习惯,减低慢性胃炎的反复发作。
  第四招:运动养生方式帮你养胃护胃
  越来越多的人重视腿脚运动养生方式。有研究表明,经常活动脚趾可以健胃消食,起到养胃护胃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放松站立,十趾紧抓地面。两分钟后慢慢放松,反复数次。这样能对足底、趾间穴位形成松紧交替刺激。还可以练习用二趾和三趾夹东西,或在坐、卧时有意识地活动脚趾,持之以恒,胃肠功能就会逐渐增强。
  除了简单地活动脚趾外,也可以在洗完脚后自我按摩脚趾。同时可以顺手将小腿从上到下依次按摩一遍,效果会更明显。
  需要注意的是,老年人动脚锻炼,不用刻意讲究章法,力度以能够承受为宜,按后觉得舒服即可,不要在过饱和过饿时按摩。
  第五招:胃痛胃胀,分清症状恰当用药
  (1) 肝胃不和
  症状:胃胀痛、嗳气频繁,反酸、舌质红、舌苔白
  治法:疏肝和胃、理气止痛
  (2) 脾胃湿热
  症状:胃痛、口干苦、食欲差、便溏(稀便)、舌红、苔黄腻
  治法:清热化湿,和中醒脾
  (3)脾胃虚弱
  症状:胃胀、餐后明显,或隐隐作痛,食欲差,便溏,疲倦乏力,舌质淡或有齿印,舌苔白
  治法:健脾益气,行气止痛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