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与曹操的官渡之战中,袁绍明明占优,为何却遭遇惨败?
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为了能够打破僵局,赢得胜利,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
因此,官渡之战的胜利,促使袁绍势力最终走向了灭亡,从而奠定了曹操一统北方中原的基础,也即直接影响到了汉末三国的历史走向,这是其能够和赤壁之战、夷陵之战相提并论的重要原因。
早在官渡之战爆发之前,曹操很早就开始为这场战争进行积极的准备,而这一准备工作可以追溯到官渡之战爆发前三年。“自太祖之迎天子也,袁绍内怀不服。绍既并河朔,天下畏其强。
太祖方东忧吕布,南拒张绣,而绣败太祖军于宛”,这是建安二年的曹操所面临的困境。为此,荀彧建议先征讨吕布稳定后方,并提议派钟繇安抚关中地区摇摆不定的马腾和韩遂,这些建议后被一一落实。
在此情形之下,陈寿对曹魏政权的开创者曹操,是持肯定态度的。他在描写官渡之战时,便采用了以少见奇的手法。裴松之便曾直言:“将记述者欲以少见奇,非其实录也。”曹操与袁绍的差距越大,便越能体现出曹操出众的战略眼光。
袁绍决定南征,河北各大利益集团都清楚是怎么回事。田丰沮授建议缓灭曹操,就是不希望袁绍把事情搞砸,同时也想延缓袁绍借机集权的机会。
一向宽仁的袁绍,这一次难得乾纲独断:他把田丰关进监狱,同时削去沮授的兵权,目的就是希望尽可能团结所有人,一次性打垮曹操。也体现出其军事指挥稳健的一面。曹操奇袭乌巢,再加上最后决战时刻袁绍指挥失误,使得曹军既占领了乌巢,同时也守住了官渡,战争胜负的天平由此倒向曹操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