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主张不批判,指的那方面的?

是不是别人做错了也不允许批评、品行上的错误也不做出评价,是不是这件事本来是错的,但却还要刻意挑出这件事好的一面。另外,我觉得有些评价好像也是仅仅为了表达个人的看法... 是不是别人做错了也不允许批评、品行上的错误也不做出评价,是不是这件事本来是错的,但却还要刻意挑出这件事好的一面。另外,我觉得有些评价好像也是仅仅为了表达个人的看法 展开
 我来答
海印放光
科技发烧友

2021-02-17 · 有一些普通的科技小锦囊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7万
采纳率:75%
帮助的人:4581万
展开全部

佛教中有羯磨制度,羯磨,就包括寺院的修行人在一起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一种会议。

   不过,佛教最重视的是自我批评和自我的反省,佛教主张修行人要时刻反省自己的过失,而不要关注他人的过失。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就是要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圣人孔子与佛教的观点类似。

   通俗地讲,就是看到他人过失的时候,立即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的行为。修行是修正自己,而不是修正他人。

心外小能手
2021-02-17 · 偶尔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心外小能手
采纳数:385 获赞数:428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主要是世间因缘聚合十分复杂,而且有一些因果周期很长,我们不可能彻底究其成因,所以不妄加推断,乱判他人是非。
就好像现在的互联网,人们总是只看到一面就义愤填膺,当他们看到事情的另一面就又觉得心虚,转而抨击前一方。这种批判很被动,而且具有不可知的成分,如果因此争辩,产生的是非功过都会成为我们的业因,继而像恶叉聚果树一般,因生果落,果子又变成果树,循环往复,因口业产生的后果也会伴随我们生生世世....
此外评价不是个体独立的行为,没有一个绝对独立于世间因果的人,你的评价孰是孰非都可能会造成看到你评价的人对世界三观的转变,继而影响他一生,这样对于我们也是不如法的。
如果您想批判当然也可以,要取舍清楚因果,彻底搞清楚再下是非定论,要谨慎。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虚空即wjx
2021-02-17 · TA获得超过393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413
采纳率:60%
帮助的人:74.5万
展开全部
错,过去佛教有个羯磨仪式,会经常检举做错事,或破戒的和尚,驱逐出去。
在佛教语中,批评叫做呵责、纠治,并非没有,维摩诘都批过佛的十大弟子,
佛不是伪善者,见人有错,皆会批评,若不批评,则非教化,
若不纠正,说法何益?佛藏经,大般涅槃经,遗教经等,都是专门批评的。
如来世尊,不如是也,于毁法者,与驱遣羯磨,呵责羯磨,置羯磨,举罪羯磨,不可见羯磨,灭羯磨,未舍恶见羯磨。善男子,如来所以与谤法者,作如是等,降伏羯磨,为欲示诸行恶之人,有果报故。
我涅槃后,随其方面,有持戒比丘,威仪具足,护持正法,见坏法者,即能驱遣,呵责纠治,当知是人,得福无量,不可称计。
持法比丘,亦复如是,见有破戒,坏正法者,即应驱遣,呵责举处,若善比丘,见坏法者,置不驱遣,呵责举处,当知是人,佛法中怨,若能驱遣,呵责举处,是我弟子,真声闻也。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忏悔文人
2021-02-17 · TA获得超过2.2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7095
采纳率:68%
帮助的人:518万
展开全部
佛教徒不两舌,这也是加强弟子们对无为法的心修。
金刚经讲,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分别。
佛教徒在日常生活中能做到没有嗔怪,也就自然没有两舌之业,这也是修行体会大乘的第一义谛。
以下学习佛经内容:
一切诸法皆是虚假,随其灭处,是名为实,是名实相,名第一义谛,名第一义空。——《大般涅槃经》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