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文言文阅读选择题

 我来答
好声音1718
2022-10-13 · TA获得超过6647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66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02万
展开全部

1. 曹刿论战练习题有答案

北京市密云县2008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1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肉食者谋之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B.又何间焉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C.弗敢加也 万钟于我何加焉D.忠之属也 属予作文以记之得分 1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2分)(1)小惠未徧 徧: (2)彼竭我盈 盈: 得分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翻译: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翻译: 得分 14.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目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第③段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用原文回答)(3分)答: 答案:11.答案:A (2分)12.答案:(1)同“遍”,普遍 (2)充满,这里是士气旺盛 (共2分。

共两空,每空1分 )13.答案:(1)衣食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用,一定把它分给别人(2)这种小信用不能受到神的信任,神灵是不会降福的 (共2分。共两道小题,每小题1分)14.答案:大国难测,怕有埋伏;通过考察敌情,弄清齐军退却真相,再决定是否追击齐军。

既克,公问其故。(共3分。

第一问2分,第二问1分)江苏省淮安市2008年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选自《左传》)18.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4分)①又何间焉 间: ②小惠未徧 徧: ③神弗福也 福: ④牺牲玉帛 牺牲: 19.下列四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何以战 /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B.小大之狱 /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C.战于长勺 /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D.登轼而望之 /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2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译文: ②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译文: ③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译文: 21.齐军重兵压境,曹刿问“何以战”,鲁庄公前两次回答被曹刿否定,最后一答“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说:“可以一战”。从曹刿与鲁庄公问答的过程中,你认识到他们各是怎样的人?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5分)曹 刿: 鲁庄公: 答案:18、略 19、B20、略21、曹 刿:具有爱国思想,且政治上拥有远见的卓识的人。鲁庄公:政治上缺乏远见,目光短浅,但能善于纳谏(如用课文从具体做法阐述亦可)2008年福建省三明市【甲文】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刿曰:“可矣。”遂逐齐师。

(节选自《曹刿论战》)【乙文】宋公及楚人战与泓(①)。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②)济(③)。

司马(④)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

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

既陈(⑤)而后击之,宋师败绩。 (节选自《子鱼论战》)【注释】(1)泓:泓水 (2)既:尽,完了 (3)济:渡过 (4)司马:统帅军队的最高长官,这里指子鱼。

(5)陈:同“阵”,摆好阵势。14.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2分)(1)公将鼓之( ) (2)宋人既成列( )15.翻译下面的句子。(5分)(1)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2)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16.用原文语句答题。

(3分)甲文中“宋师败绩”是因为鲁国抓住了发动进攻的时机: 、。乙文中“宋师败绩”是因为宋公错失了发动进攻的时机:(1) ;(2) 。

答案:14.(2分。每小题1分)(1)击鼓(击鼓进军) (2)已经15.(5分)(1)(2分。

每个分句1分)(他)下车察看齐军战车的车辙(轮迹),登上车前的横木远。

2. 曹刿论战练习题及答案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1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肉食者谋之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B.又何间焉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C.弗敢加也 万钟于我何加焉D.忠之属也 属予作文以记之得分 1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2分)(1)小惠未徧 徧: (2)彼竭我盈 盈: 得分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翻译: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翻译: 得分 14.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目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第③段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用原文回答)(3分)答: 答案:11.答案:A (2分)12.答案:(1)同“遍”,普遍 (2)充满,这里是士气旺盛 (共2分。

共两空,每空1分 )13.答案:(1)衣食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用,一定把它分给别人(2)这种小信用不能受到神的信任,神灵是不会降福的 (共2分。共两道小题,每小题1分)14.答案:大国难测,怕有埋伏;通过考察敌情,弄清齐军退却真相,再决定是否追击齐军。

既克,公问其故。(共3分。

第一问2分,第二问1分)江苏省淮安市2008年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选自《左传》)18.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4分)①又何间焉 间: ②小惠未徧 徧: ③神弗福也 福: ④牺牲玉帛 牺牲: 19.下列四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何以战 /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B.小大之狱 /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C.战于长勺 /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D.登轼而望之 /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2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译文: ②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译文: ③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译文: 21.齐军重兵压境,曹刿问“何以战”,鲁庄公前两次回答被曹刿否定,最后一答“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说:“可以一战”。从曹刿与鲁庄公问答的过程中,你认识到他们各是怎样的人?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5分)曹 刿: 鲁庄公: 答案:18、略 19、B20、略21、曹 刿:具有爱国思想,且政治上拥有远见的卓识的人。鲁庄公:政治上缺乏远见,目光短浅,但能善于纳谏(如用课文从具体做法阐述亦可)2008年福建省三明市【甲文】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刿曰:“可矣。”遂逐齐师。

(节选自《曹刿论战》)【乙文】宋公及楚人战与泓(①)。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②)济(③)。

司马(④)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

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

既陈(⑤)而后击之,宋师败绩。 (节选自《子鱼论战》)【注释】(1)泓:泓水 (2)既:尽,完了 (3)济:渡过 (4)司马:统帅军队的最高长官,这里指子鱼。

(5)陈:同“阵”,摆好阵势。14.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2分)(1)公将鼓之( ) (2)宋人既成列( )15.翻译下面的句子。(5分)(1)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2)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16.用原文语句答题。

(3分)甲文中“宋师败绩”是因为鲁国抓住了发动进攻的时机: 、。乙文中“宋师败绩”是因为宋公错失了发动进攻的时机:(1) ;(2) 。

答案:14.(2分。每小题1分)(1)击鼓(击鼓进军) (2)已经15.(5分)(1)(2分。

每个分句1分)(他)下车察看齐军战车的车辙(轮迹),登上车前的横木远望齐军的阵容。 (2)(3分。

3. 曹刿论战练习题和答案

《曹刿论战》练习题2008-10-05 上午 09:32 《曹刿论战》练习题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又何间焉( ) 望其旗靡( ) 小惠未 ( )下视其辙( ) 遂逐齐师( ) 肉食者鄙( )牺牲玉帛( ) 肉食者谋( ) 夫战,勇气也(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含义。(1)齐师伐我( )( ) (2)齐师败绩( )(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 )(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 )三、辨别下边的一词多义。

1、既克,公问其故( ) 2、民弗从也( )彼竭我盈,故克之( ) 战则请从( )3、曹刿请见( ) 4、又何间焉( )战则请从( )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5、其乡人曰( ) 6、肉食者谋之( )公问其故( ) 公与之乘( )望其旗靡( ) 登轼而望之( )四、指出下列词类活用。1、神弗福也( ) 2、忠之属也( )3、公将鼓之( ) 4、公与之乘( )五、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

1、牺牲玉帛 古义: 今义:2、忠之属也 古义: 今义:3、又何间焉 古义: 今义:4、肉食者鄙 古义: 今义:5、小大之狱 古义: 今义:6、再而衰 古义: 今义:7、必以情 古义: 今义:六、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用原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1)曹刿主动求见鲁庄公原因是什么? (2)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什么? (3)为什么“齐人三鼓”曹刿才同意击鼓进军? (4)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后才同意追击的理由何在?(5)曹刿进见时,他的同乡反对的理由是 (6)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 (7)能体现曹刿军事思想的句子是 2、第一段写鲁国战前的准备。可分两层:前一层写曹刿跟乡人的对话,说明: ;后一层写曹刿跟鲁庄公的对话,说明:3、第二段内容可概括为( )A、写追击齐师的时机 B、写齐师败绩的情况C、写长勺之战的概况 D、写曹刿的军事才能4、第二段写曹刿的言行,目的在于表现曹刿( )A、忠君报国的思想 B、勇于牺牲的决心C、冲锋陷阵的精神 D、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善于掌握战机。

5、第三段内容可以概括为( )A、曹刿论述战争取胜的原因 B、叙述长勺之战的全过程C、论述作战要靠勇气 D、交代鲁国战胜了齐国6、下列对句子停顿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C、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7、文中那些地方表现了曹刿的远谋?8、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与“必以分人”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以塞忠谏之路也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D、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9、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与“忠之属也”中的“属”意义相同的一项(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B、神情与苏、黄不属C、在骨髓,司命之所属 D、属予作文以记之10、出自本文的一成语是 ,意思是 。11、就曹刿与庄公的对话,联系全文,说说曹刿对话中表现出来的主要思想。

12、分析“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13、结尾一段表现了曹刿那些方面的才能 答案我也在等。

4. 曹刿论战练习题及答案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偏,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1)又何间焉 (2)肉食者鄙 (3)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4)小惠未偏,民弗从也 (5)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6)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7)忠之属也 (8)可以一战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4.“十年春,齐师伐我”这句话除了交代战争发生的时间外,还指出了 和 。

5.分析“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文中的作用。 6.曹刿说的“忠之属也”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 7.文字表现曹刿积极参与精神的语句是什么? 8.曹刿认为此次作战的先决条件是什么? 9.选文中表现出曹刿哪两个思想观点? 10.读了这段文字,曹刿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二)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句中的划线词语。

(1)公将鼓之 (2)公将驰之 2.翻译下面的语句。 (1)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概括这两段文字的内容。 4.用原文语句回答。

(1)有利于反攻的时机是在 的时候。 (2)有利于追击的时机是在 的时候。

5.鲁庄公先要追击齐军,刿曰:“未可。”后来他又说:“可矣。”

他认为“可矣。”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6.第一段通过描写曹刿的言行表现了他怎样的品质和才能? 7.文中的“公将鼓之”和“公将驰之”表现了鲁庄公什么性格? 参考答案 (一) 1-2题答案略 3.写曹刿进见鲁庄公的原因和他的远见卓识。

4.(1)交代了交战的两个国家(2)交代了战争的性质:是齐国对鲁国的一场侵略战争 5.(1)交代了曹刿请见的原因(2)反衬曹刿的远见卓识 6.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7.曹刿请见 8.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9.(1)居高官得厚禄的人目光短浅(2)取信于民是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 10.有爱国心和责任感 (二) 1-2答案略 3.第一段:叙述长勺之战的概况 第二段:写曹刿论述鲁国取胜的原因 4.(1)彼竭我盈(2)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5.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6.胸有成竹,指挥从容,善于把握战机 7.急躁冒进 比较阅读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乙: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为之,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甲文在写法上主要运用了 描写。乙文运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 。

2.这两段文字所表现的思想相同的一项是( ) A.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B.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C.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D.实行仁政,取信于民 3.下面句子在语序上跟现代汉语习惯一致的一项是( ) A.何以战? B.虽不能察,必以情。 C.可以一战。

D.微斯人,吾谁与归? 4.甲文中最能表现曹刿“取信于民”战略思想的一句是 。乙文中最能体现作者志向和全文中心的句子是 。

5.乙文中文末划曲线句子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是( ) A.找不到志同道合的伙伴而无限惆怅的情绪。 B.对人心不古、世风日下的感慨。

C.学习“古仁人”崇高思想的决心和抱负。 D.勉励人们以“古仁人”为榜样。

6.乙文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句承前省略的主语是 ;甲文中“可以一战”的“以”后省略的内容是“ ”。 7.甲文中鲁庄公第一次回答“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这里的“人”指的是 ;乙文中“或异二者之为”的“二者”指的是 。

1.语言 议论 2.A 3.B 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5.B 6.古仁人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7.官吏和贵族 上文中一悲一喜的人。

5. 曹刿论战 练习题及其答案

一 不仅仅是曹刿有军事谋略,鲁庄公的为百姓做事(取信于民),善于听取一介平民的意见,充分相信别人都十分重要。

兵马装备方面的是战争准备,鲁国是弱国,与强大的齐国相比,这些根本没有可比之处,大可不谈。而鲁庄公回答的内容却是十分重要的战略思想,是弱鲁战胜强齐的最后机会,而且是战争胜利的保障。

二 1、对吃肉的大官们的鄙夷与不屑,对自己十分相信;不屑,鄙视。

2、弄不明白为什么这样做;迷惘的表情。

三 1、古义: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今义:用来比喻为人民、为正义事业而献出自己的生命。

2、古义:案件。今义:监牢。

3、古义:可以凭借。今义:可能,能够。

4、古义:第二次。今义:表示事情或行为重复。

句子翻译1、祭祀用的祭品,从来不敢以少报多,一定如实禀告神。

2、大大小小的案件,我虽然不能一一弄清楚,也一定能根据实情来处理。

3、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4、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进攻,士兵们的勇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进攻,士兵们的勇气)就消耗尽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