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奶吧的特点
鲜奶吧之所以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在于其独具特色的产品。鲜奶吧生产的产品包括巴氏鲜牛奶、各种酸奶、冰激凌、奶昔、奶酪等。一般鲜奶吧夏天巴氏奶的营销额占60%~70%,冬天占70%~80%,其他为奶昔、酸奶、冰激凌、奶茶 1、原料奶可追溯,渠道明晰,牛奶的质量可控,对营养指标和卫生指标的监控能够一步到位。
2、独立的国家标准化奶牛养殖场,牛群的健康可控,养健康牛,产优质奶,能够做到优质原料奶专供。
3、全程可监控冷链运输,巴氏低温杀菌,操作全透明化。 参照奶业发达国家乳品消费品种变化的规律,根据我国城镇居民乳品消费品种结构的变化,可以判断目前我国城镇居民的乳品消费市场发展处于液态奶占主导阶段。2009年我国液态奶生产量已达到l641.64万t,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乳品结构不尽合理。我们的液态奶结构中,UHT奶所占比例畸重,巴氏奶比例畸轻。
据相关研究资料表明,和灭菌前的原奶相比,经巴氏消毒的低温保鲜奶和超高温灭菌的常温奶在一系列指标上有很大差异。在营养损失程度方面,维生素8,损失率,前者在5%~l0%,而后者在20%;维生素C损失率,前者为10%~25%,而后者为60%;叶酸损失率,前者在10%左右。后者则损失30%;蛋氨酸损失率,前者为l0%,后者为34%;胱氨酸损失率,前者为l0%,后者为34%。在品质变化方面。蛋白质变性率,前者为0.43%,后者为94.2%;乳球蛋白含量(原奶含量为3400mg/L),前者为2900mg/L,后者为200mg/L。由此可见,巴氏奶具有更新鲜、营养价值更高的优点,因此“新鲜”成为巴氏杀菌奶的最大优势。从这个角度而言,用巴氏消毒的低温保鲜奶必将成为牛奶消费的主流。鲜奶吧正是顺应了这一发展趋势,将巴氏奶作为主打产品。 既有的乳品零售销售渠道分为现代销售渠道、传统销售渠道和特殊销售渠道,每种渠道都有各自独特的经营方式和功能。乳品的现代销售渠道主要包括大卖场、连锁超市、便利店及专卖店等,处于主导地位。传统销售渠道主要包括百货店、社区食杂店和街头摊点,由于市场格局和需求的变化,其占销售渠道的比重逐渐萎缩。特殊渠道是按社会不同行业或特殊人群而界定的销售渠道,例如学校、餐饮、团购等,其在销售渠道中处于增长状态。
现有销售渠道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厂家不能很好地控制分销渠道。随着渠道的不断宽泛和延长,乳品企业对零售终端的了解和控制变得薄弱。尤其对消费者的行为变化和服务需求等信息缺乏及时了解和应对,这对企业的市场竞争很不利。第二,渠道进入成本趋高。据调查,一个中档品牌的产品要进入一个大型超市,全年需支付的各类费用达3~5万元,这使得企业利润变薄。因此,分销渠道在呼吁创新,以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增加企业利润。第三,分销渠道机构重叠,渠道方式单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销售渠道是企业快速进入市场的重要砝码,谁控制了渠道,谁就拥有了销售的主动权。
从销售渠道的角度看,鲜奶吧开辟了一个较新的销售渠道。渠道应由满足顾客需求和经济性两方面来确定,这个销售渠道在这两个方面都有体现,因为渠道的中间环节少,有利于信息的及时顺畅流通,末端的消费信心可以很及时地传递到上游。同时,避开了现有渠道存在的前述问题。鲜奶吧跳出了单一渠道的束缚,用多渠道结合的思路.对现有的渠道方式进行了整合和提高,有效地提高了市场占有率和销售业绩。他们把特殊渠道销售纳入进来,例如,东营的胜大奶吧与胜大超市结合;柏拉蒙与学校和机关团购销售结合。再有,他们利用了餐饮店的销售方式,不但丰富了产品供给结构,也更新了服务形象。 我国奶业的主体经营模式仍是分散养殖、集中加工,奶业产业链中的各个主体分别从属于独立的经济利益群体,其更多的仅是生产上的连接链,没有形成一体化的价值链接。产业链各环节的个体理性与产业链整体理性之间产生冲突,奶农和乳企是一种松散性组织关系,龙头企业为了获得最大利益与奶农追求最大收入两个目标之间没有建立起共同的、平衡的链接通路。农户与企业在交易或博弈中,企业的力量远远大于奶农的力量。这种不平等的交易关系无论如何也不会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联结机制,奶农在产业链中的收益空间只能被动缩小。
奶业的发展目标应该从整个奶业产业链的长远发展出发,奶农与乳企形成一个共同的利益主体,使诚信内化为奶业产业链各主体的利益需求。在三聚氰胺事件之后,乳企积极改变与上游产业环的松散关系,建立自有牧场、参股牧场、自建奶站,并加强对奶站的监管程度。将以往的外部链接变为内部链接,将与上游产业的契约关系变成企业内部的组织关系,乳企的诚信需求使得企业的组织边界呈扩大的趋势,并且还在加强。但是,这种诚信链接的内化行为,要求企业具有相当的实力,小型乳品企业还难以涉足。
然而,鲜奶吧的发展提供了奶业经营一体化的另一条新思路,与乳企向上游延展的方向相反,鲜奶吧是由上游向下游延展。产业链上最薄弱的环节是养殖。鲜奶吧当前要扭转养殖环节的弱势地位,强化其在价值联结中的地位。这里前提是链条上的平等,使养殖环节与加工和销售环节形成价值对等的环节;养殖、加工、销售在一个组织内部环环相扣,~荣俱荣,一损俱损。在此基础上,才可能使养殖、加工、销售的松散型联系发展为一个紧密型的利益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