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第一代舰载战斗机
海军第一代舰载战斗机,我们为什么选歼15,而不选歼10呢?
歼10的体积非常小,如果入选舰载机肯定能大幅增加航母的载机量,苏30与歼15差不多,歼10不是一般的小。
但是小飞机真的适合当作舰载机使用吗?日本在二战时期就是因为选用了机体窄小的零式战斗机,才输掉了太平洋海空大战,我们难道不该引以为戒吗?
歼10的紧凑机身装不了多少东西,最直观的就是机头整流罩的截面积,要说小尺寸的歼10能装下性能比苏30更好的雷达系统,估计都不会有人相信吧!苏30的平台与苏27类似,歼15与后者几乎就是同平台,是更适合为舰队提供制空权的空战武器。
作为一款重型战斗机,歼15依托大平台可获得的优势非常多,比如航程、载弹量、滞空时间和打击半径等等,可改装的潜力也更深,总之舰载机宁愿大一些,也不能太小太紧凑。
歼10这款单发战斗机类似于美国的F16、俄罗斯的米格29,都是与重型战斗机高低搭配的多用途中型战斗机,巧合的是,米格29在和苏33竞争苏联舰载机项目时失败、F-16在和F-18竞争美国舰载机时失败,我们的歼10不敌歼15似乎也是合乎逻辑的。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歼15是沈飞的产品,这可是个拥有深厚功底的老牌航空企业,早在1996年的12月,沈飞就开始与苏联阿穆尔共青城制造厂合作生产苏27SK,逐步实现了国产,到21世纪初,沈飞的相关生产线已经非常成熟,大量国产的零部件应用到苏27的生产中。
而且沈飞与海航打了多年的交道,我国的海军航空兵应该在辽宁号服役前就诞生了,比如之前进口苏联的苏30MKK都装备给了海航,这部分作战飞机的维护保养工作都离不开沈飞的配合,由此积累的信任和默契是成飞(歼10的研发制造单位)比不了的,这似乎注定了歼15胜出。
我们的辽宁号从2005年开始在本土继续建造工作,与此同时配套舰载机的研发计划提上议程,不久后乌克兰向我们提供了一架苏33的原型机,也就是T-10-K-3号机,此时沈飞生产苏27SK已经轻车熟路,
将其国产化后命名为歼11系列,辽宁号逐渐成型时沈飞已经发展到了歼11B,可见沈飞的技术积累足够扎实,因此歼15简直就是水到渠成,在2009年就进行了首飞,其研制速度在航空器史上无出其右了。
辽宁号在2012年9月入役交付,当年就公布了歼15着舰复飞训练的消息,随后戴明盟驾驶歼15成功着舰,标志着歼15舰载机研发计划圆满完成,几乎在航母入役的同一时刻,沈飞做到了与大连造船厂的神同步。
成飞开发歼10是非常艰难的,毕竟这是我们首次尝试鸭翼布局战斗机,没有外来技术支援只能靠自己摸索,歼10首架原型机从1994年开始生产,到1998年才实现首飞,而且受制于发动机开发进度滞后的问题,歼10不得不使用俄制AL-31F发动机,也是最早的小规模量产型,我军真正换装歼10是在2004年。
歼10的量产依赖俄罗斯的发动机,这是个让人难过的历史,不仅限制了歼10量产速度,也影响了它登上航母的可能性,毕竟陆基航空兵有几千架歼6、歼7、歼8需要换装,歼10那点可怜的生产力不可能再分给海军了。
原计划配给歼10的涡扇10发动机一直跟不上计划,虽然在2005年之前进行了试车实验,但受到各种因素困扰研制过程非常曲折,甚至出现了试飞中停车的严重事故。
相对比较成熟的涡扇10B航空发动机,直到2019年才算堪用,《简式防务周刊》报道了涡扇10B实现突破的消息,这款发动机真正大规模应用到歼10生产中,应该是2010年之后了,很明显无法跟上辽宁号航母的成军速度,选择歼15似乎是毫无悬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