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史大夫文言文翻译
1. 古文翻译《申屠嘉 》
【译文】 申屠嘉为人廉洁正直,在家里不接受私事拜访。
当时太中大夫邓通特别受皇帝的宠爱,皇帝赏赐给他的钱财已达万万。汉文帝曾经到他家饮酒作乐,由此可见皇帝对他宠爱的程度。
当时丞相申屠嘉入朝拜见皇帝,而邓通站在皇帝的身边,(礼数上有些简慢。申屠嘉奏事完毕,接着说道:"皇上您喜爱您的宠臣,可以让他富贵,至于朝廷上的礼节,却是不能不严肃对待的。
皇帝说道:"请您不要再说了,我对邓通就是偏爱。"申屠嘉上朝回来坐在相府中,下了一道手令,让邓通到相府来,如果不来,就要把邓通斩首。
邓通非常害怕,进宫告诉了文帝。文帝说:"你尽管前去无妨,我立刻就派人召你进宫。
" 邓通来到了丞相府,摘下帽子,脱下鞋子,给申屠嘉叩头请罪。申屠嘉很随便地坐在那里,故意不以礼节对待他,同时还斥责他说:"朝廷嘛,是高祖皇帝的朝廷。
你邓通只不过是一个小臣,却胆敢在大殿之上随随便便,犯有大不敬之罪,应该杀头。来人哪,现在就执行,把他斩了!"邓通磕头,头上碰得鲜血直流,但申屠嘉仍然没有说饶了他。
文帝估计丞相已经让邓通吃尽了苦头,就派使者拿着皇帝的节旄召邓通进宫,并且向丞相表示歉意说:"这是我亲狎的臣子,您就饶了他吧!”),邓通回到宫中之后,哭着对文帝说:"丞相差点杀了我!" 【原文】 申屠嘉,梁人也。以材官蹶张从高帝击项籍,迁为队率。
从击黥布,为都尉。孝惠时,为淮阳守。
孝文元年,举故以二千石从高祖者,悉以为关内侯,食邑二十四人,而嘉食邑五百户。十六年,迁为御史大夫。
张苍免相,文帝以皇后弟窦广国贤有行,欲相之,曰:“恐天下以吾私广国。”久念不可,而高帝时大臣余见无可者,乃以御史大夫嘉为丞相,因故邑封为故安侯。
嘉为人廉直,门不受私谒。是时,太中大夫邓通方爱幸,赏赐累巨万。
文帝常燕饮通家,其宠如是。是时,嘉入朝而通居上旁,有怠慢之礼。
嘉奏事毕,因言曰:“陛下幸爱群臣则富贵之,至于朝廷之礼,不可以不肃!” 上曰:“君勿言,吾私之。”罢朝坐府中,嘉为檄召通诣丞相府,不来,且斩通。
通恐,入言上。上曰:“汝第往,吾今使人召若。”
通至丞相府,免冠,徒跣,顿首谢嘉。嘉坐自如,弗为礼,责曰:“夫朝廷者,高皇帝之朝廷也,通小臣,戏殿上,大不敬,当斩。
史今行斩之!”通顿首,首尽出血,不解。上度丞相已困通,使使持节召通,而谢丞相:“此语弄臣,君释之。”
邓通既至,为上泣曰:“丞相几杀臣。” 扩展资料:申屠嘉是梁国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人,他以一个能拉强弓硬弩的武士身份,跟随刘邦,攻打项羽,因军功升任一个叫做队率(小队长)的小官。
跟随刘邦攻打黥布叛军时,升任都尉。在汉惠帝时,升任淮阳郡守。
公元前179年(汉文帝元年),选拔那些曾经跟随高帝南征北战,现年俸在二千石的官员,一律都封为关内侯的爵位,得封此爵的共二十四人,而申屠嘉得到五百户的食邑。后元七年六月(公元前157年),申屠嘉担任丞相五年之后,汉文帝去世了,汉景帝即位。
汉景帝二年(公元前155年),晁错因为受皇帝宠爱,担任内史,地位很高,权力也很大,许多法令制度他都奏请皇帝变更。同时还讨论如何用贬谪处罚的方式来削弱诸侯的权力。
而丞相申屠嘉也有感于自己所说的话不被采用,因此忌恨晁错。 内史府大门本来是由东边通出宫外的,使晁错进出有许多不便,这样,晁错就自作主张该凿一道墙门向南通出。
而向南出的门所凿开的墙,正是太上皇宗庙的外墙。申屠嘉听说之后,就想借晁错擅自凿开宗庙围墙为门这一理由,把他治罪法办,奏请皇上杀掉他。
但是晁错门客当中有人把这件事告诉了他。晁错非常害怕,连夜跑到宫中,拜见皇上,向景帝自首,说明情况。
到了第二天早朝的时候,丞相申屠嘉奏请诛杀内史晁错。景帝说道:“晁错所凿的墙并不是真正的宗庙墙,而是宗庙的外围短墙,所以才有其他官员住在里面,况且这又是我让他这样做的,晁错并没有什么罪过。
” 退朝之后,申屠嘉对长史说:“我非常后悔没有先杀了晁错,却先报告皇帝,结果反被晁错给欺骗了。”回到相府之后,因气愤吐血而死,谥号为节侯。
自从申屠嘉死去之后,景帝时开封侯陶青,桃侯刘舍先后担任丞相之职。到了汉武帝时期,柏至侯许昌,平棘侯薛泽,武强侯庄青翟、高陵侯赵周等人相继为丞相,他们都是世袭的列侯,平庸无能,谨小慎微,当丞相只不过是滥竽充数而已。
没有一个人是以贡献杰出、功名显赫而著称于世的。申屠嘉随刘邦起事,灭项羽、平黥布,功劳很大。
到汉文帝时,已位居御史大夫,后任丞相,可谓位极人臣。 他为人秉直清廉,为了不受私人关系的影响,坚持不在家中接待客人。
司马迁在《史记》评价申屠嘉说:申屠嘉可以说是刚正坚毅、品德高尚的人,但是他却既不懂权术又没有学问,和萧何、曹参、陈平这些前辈丞相相比,恐怕就要逊色一些。
2. 张洞门为御史大夫
赵洞门出任御史大夫时,门前车马来往不绝,来拜访他的人几乎在路上排起队来。
等到他被免职,出城门(离开京城),来送的只有三五个人。不久,他被朝廷召回起用,以前离开的那批人又像当初那样来拜访了。
当时独有吴菌次落落不凡,不因富贵失势改变对赵洞门的态度。赵洞门常常目送他出门,回头跟儿子友沂说:“将来我去世后,最终要依赖这个人来办事。”
没多久,友沂过早去世,赵洞门也因悲痛失去儿子,死于外地客寓。他的两个孙子无依无靠,吴菌次一边哀悼,帮助办理后事;一边扶助他们,把小的那个当儿子看待,又把自己的爱女嫁给他。
这一时间,人们都感叹赵洞门善于识别他人。 鉴赏评点: “路遥知马力,患难见真情”。
这句古训在这个故事中得到了最鲜明的体现。赵洞门当官时,门庭若市;被免职后,门前车马稀;当再次被起用,门前车马又络绎不绝。
这真像是一幕闹剧,世态炎凉尽在其中。而大千世界也不尽然,吴菌次就是一个不以富贵失势改变态度的人,他对赵洞门的升迁始终如一。
特别是赵洞门和儿子亡故后,他更是把赵的小孙子视同自己的儿子。吴菌次的这种品质确实令人肃然起敬。
3. “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
季布栾布列传
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至,留邸一月,见罢。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上默然惭。
楚人曹丘生,辩士,事贵人赵同等,与窦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及曹丘生归,欲得书请季布。窦长君曰:“季将军不说足下,足下无往。”固请书,遂行。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足下何以得此声于梁楚闲哉?且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何足下拒仆之深也!”季布乃大悦,引入为上客。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
译文
季布做了河东郡守,汉文帝的时候,有人说他很有才能,汉文帝便召见他,打算任命他做御史大夫。又有人说他很勇敢,但好发酒疯,难以接近。季布来到京城长安,在客馆居留了一个月,皇帝召见之后就让他回原郡。季布因此对皇上说:“我没有什么功劳却受到了您的恩宠,在河东郡任职。现在陛下无缘无故地召见我,这一定是有人妄誉我来欺骗陛下;现在我来到了京城,没有接受任何事情,就此作罢,遣回原郡,这一定是有人在您面前毁谤我。陛下因为一个人赞誉我就召见,又因为一个人的毁谤而要我回去,我担心天下有见识的人听了这件事,就窥探出您为人处事的深浅了。”皇上默然不作声,觉得很难为情,过了很久才说道:“河东对我来说是一个最重要的郡,好比是我的大腿和臂膀,所以我特地召见你啊!”于是季布就辞别了皇上,回到了河东郡守的原任。
楚地有个叫曹丘的先生,擅长辞令,能言善辩,多次借重权势获得钱财。他曾经侍奉过赵同等贵人,与窦长君也有交情。季布听到了这件事便寄了一封信劝窦长君说:“我听说曹丘先生不是个德高望重的人,您不要和他来往。”等到曹丘先生回乡,想要窦长君写封信介绍他去见季布,窦长君说:“季将军不喜欢您,您不要去。”曹丘坚决要求窦长君写介绍信,终于得到,便起程去了。曹丘先派人把窦长君的介绍信送给季布,季布接了信果然大怒,等待着曹丘的到来。曹丘到了,就对季布作了个揖,说道:“楚人有句谚语说:‘得到黄金百斤,比不上得到你季布的一句诺言。’您怎么能在梁、楚一带获得这样的声誉呢?再说我是楚地人,您也是楚地人。由于我到处宣扬,您的名字天下人都知道,难道我对您的作用还不重要吗?您为什么这样坚决地拒绝我呢!”季布于是非常高兴,请曹丘进来,留他住了几个月,把他作为最尊贵的客人,送他丰厚的礼物。季布的名声之所以远近闻名,这都是曹丘替他宣扬的结果啊!
4. 御史大夫不花奇本之才,辟以为掾,怎样翻译成现代汉语
御史大夫不花奇本之才,辟以为掾
出处:《元史 · 卷一百九十六》
原文:御史大夫不花奇本之才,辟以为掾,平反冤狱,甚有声。
人物释义:不花,全名:普颜不花,字希古,蒙古氏。元至正五年,由国子生登右榜进士第一人,授翰林修撰,调河南行省员外郎。至正十一年,迁江西行省左右司郎中。蕲黄徐寿辉来寇,普颜不花战守之功为多,语在《道童传》。至正十六年,除江西廉访副使。顷之,召还,授益都路达鲁花赤,迁山东廉访使,再转为中书参知政事。
本,全名:闵本。先任礼部令史、枢密院都事,再拜监察御史,迁中书左司都事,五转为吏部尚书。
词语释义:掾(yuàn):古代属官的通称。
翻译为现代汉语是:御史大夫不花惊异于闵本的才能,招他为部属助理,由于(他)平反冤狱,非常有声誉。
注:完全没有问题,希望帮助到您。请及时点击采纳。
5. 张洞门为御史大夫
译文:赵洞门出任御史大夫时,门前车马来往不绝,来拜访他的人几乎在路上排起队来。
等到他被免职,出城门(离开京城),来送的只有三五个人。不久,他被朝廷召回起用,以前离开的那批人又像当初那样来拜访了。
当时独有吴菌次落落不凡,不因富贵失势改变对赵洞门的态度。赵洞门常常目送他出门,回头跟儿子友沂说:“将来我去世后,最终要依赖这个人来办事。”
没多久,友沂过早去世,赵洞门也因悲痛失去儿子,死于外地客寓。他的两个孙子无依无靠,吴菌次一边哀悼,帮助办理后事;一边扶助他们,把小的那个当儿子看待,又把自己的爱女嫁给他。
这一时间,人们都感叹赵洞门善于识别他人。 鉴赏评点: “路遥知马力,患难见真情”。
这句古训在这个故事中得到了最鲜明的体现。赵洞门当官时,门庭若市;被免职后,门前车马稀;当再次被起用,门前车马又络绎不绝。
这真像是一幕闹剧,世态炎凉尽在其中。而大千世界也不尽然,吴菌次就是一个不以富贵失势改变态度的人,他对赵洞门的升迁始终如一。
特别是赵洞门和儿子亡故后,他更是把赵的小孙子视同自己的儿子。吴菌次的这种品质确实令人肃然起敬。
6. 古文翻译:
李尚隐,他的祖先是赵郡人,世代居住在潞州的铜鞮(今山西沁县),近代又搬家到京兆的万年(今西安市)。二十岁时精通经典被多次推荐,担任下邽主簿(官职名)。当时姚珽担任同州刺史,对他非常优待。景龙(唐中宗年号)年间,担任左台监察御史。当时的中书侍郎、知吏部选事(官职名)崔湜和吏部侍郎郑愔一同主持考核,他们依附权贵,根据私人喜好主持了三年的官员任免,官员百姓都很怨愤。不久两人依次担任宰相,李尚隐和同官职的御史李怀让在朝堂上弹劾他们,崔湜等人于是被关进牢狱审讯,最后遭到贬黜。
当时又有睦州刺史冯昭泰,诬告桐庐县令李师等二百多人,称他们是妖逆,朝廷下诏让御史调查核实。各御史害怕冯昭泰性格刚愎,都托病不敢前去。李尚隐叹息说:“怎么能让好人受到冤枉的刑罚却不给他们清白呢!”于是越级请求前去,最后为李师等人申明冤情,上奏赦免了他们。不久崔湜、郑愔等人又被任用,李尚隐从殿中侍御史(官职名)被调任为伊阙(今河南洛阳龙门)县令,李怀让被调任为魏县(今河北邯郸魏县)县令。崔湜等人死了以后,李尚隐又从定州司马的官职提拔为吏部员外郎,李怀让从河阳县令提拔为兵部员外郎。李尚隐多次升迁到御史中丞。当时的御史王旭很有权势,被官民们所怨恨。王旭被仇家告状,李尚隐审理此事,从不包庇,查获王旭的赃物非常多,王旭于是被判罪。李尚隐不久改任兵部侍
郎,有改任河南尹。
李尚隐生性率真刚直,说话不含蓄隐讳,处事明断。他对待下级,非常豁达。又精通旧例,近几年起草的朝廷文书,都默默记在心里,每到一个地方上任都被称为好官。
唐中宗十三年夏天,妖贼刘定高夜里和洛门官员勾结侵入洛门,李尚隐因为没有觉察自己的部下和盗贼勾结,贬为桂州都督。临出发时,皇帝派人对他说:“我知道你的忠心,但是根据国法不得不这样做。”并赐彩色绸缎一百匹来安慰他。不久又改任广州都督,依然兼任五府经略使。等他离任的时候,有人怀藏金子送给他,李尚隐坚决推辞,说:“我生性这样,不能改变,并不是为了担心四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原则。”最后都没有接受。多次改任到京兆尹,历任蒲州、华州刺史,加封为银青光禄大夫,赐给他高邑伯的爵位,入朝担任大理卿,替代王鉷担任御史大夫。
当时担任司农卿的陈思问任用许多小人最为自己的下级官吏,偷偷的贪污钱财粮食,积累了好几万。李尚隐又审理此事,陈思问于是被流放到岭南而死。李尚隐三次担任法官,都产出了朝廷上的坏官,当时的人因此称赞他。唐中宗二十四年,被任命为户部尚书、东都留守。二十八年,改任太子宾客。不久去世,享年七十五岁,谥号为“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