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在各位的大臣中的威信非常高,扶苏与蒙恬起兵勤王有八成的胜算能够夺得君主的位置。扶苏为人宽厚,在各位大臣中有很好的口碑,他揭竿起义有很多人会响应他的号召,再加上蒙恬的军事才能,想要发白胡亥不是问题。
秦始皇长子扶苏是秦朝统治者中具有政治远见的人物,他的治国理念和秦始皇不同,秦始皇才用的法家的理念,用严苛峻法来约束百姓,更是用焚书坑儒来统一人们的思想。扶苏为人仁慈,提倡用仁来治国,多次上书反对秦始皇的政策。后来秦始皇把他拍取边疆,旨让扶苏协助大将军蒙恬修筑万里长城,抵御北方的匈奴,希望籍此培养出一个刚毅果敢的扶苏。
扶苏去塞北戍边修筑长城,当时情况非常困窘,百万大军无食无衣,扶苏看到这种情形,即当机立断,废除酷刑,解放奴隶,并用皇子诏书昭告天下,为修筑长城的将士民夫送衣送粮,人们的生活环境受到很大的改善,修筑长城的进度也提高了,扶苏在这里有很高的民望。
蒙恬却匈奴七百余里,终秦一朝,北方安定,在秦末那个年代,论军事才能,蒙恬绝对是秦国首屈一指的将领,蒙恬长于治军,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打的匈奴不敢越过边界侵犯秦国,边境得到了很长时间的安宁,主持修筑的长城也给我们国家留下了一笔无价的财富。
在中国5000年历史中,秦朝是一个非常有研究价值的朝代,因为秦朝诞生了中国第一个皇帝--秦始皇,但尽管秦朝很伟大,秦始皇很伟大,但秦朝只经历了2世就完蛋了。因为在李斯和赵高的密谋之下,修改秦始皇遗诏让昏庸无能的公子胡亥即位,而知书达理、擅长鼓舞人心、团结刘六国旧部、极具明君潜质的公子扶苏,却被下诏赐死,这让很多人都非常痛心疾首。很多人都会想一种情况,那就是如果公子扶苏当时没有奉诏自尽,而是跟蒙恬奇兵勤王,那他会不会夺回皇位?秦朝历史会不会因此改变路线,从历经2世变成像唐朝那样维持很长时间的兴盛呢?接下来,笔者就给大家好好分析探讨一下这个历史问题,看看公子扶苏如果跟蒙恬奇兵勤王,看看他有多少胜算夺回皇位。
首先分析一下公子胡亥和公子扶苏2边的势力问题。公子胡亥这边主要人物有赵高和李斯,这2个人都是文臣,下面顶多就是有些御林军和守卫军队可以率领;而公子扶苏这边实力就比较强悍了,以蒙恬为首的蒙家军,以及公子扶苏平时礼让优待的六国旧部,可以说是双方团队在武力和智谋方面,公子扶苏这边的势力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因为蒙家军的威名大家都知道,四处征战所向披靡的形象,可不是吹出来的,那可是一仗一仗踏踏实实打出来的。而且蒙恬为官多年,肯定不只懂得战场上的排兵布阵和谋略,他的政治才能也是非常强悍的。否则,他不可能在秦始皇时期,能跟丞相李斯分庭抗礼,达到一个很好的平衡状态,一起辅佐秦始皇,一起为秦朝效力。
有句话叫:得民心者的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公子扶苏当时礼贤下士,懂得用真心感化跟秦朝有深仇大恨的六国旧部,而且公子扶苏对自身要求非常严格,赢得了很多人的尊重,所以公子扶苏是得人心的。而公子胡亥跟公子扶苏几乎是截然相反,公子胡亥整天在宫中玩闹,而且生性残暴,经常性地打死下人,而且基本上不懂得收揽人心,更没有什么政治才能,所以公子胡亥并不得人心。所以如果大家都知道秦始皇病逝了,然后公子扶苏跟蒙恬起兵勤王,然后杀回去,其实是完全有实力和能力击败公子胡亥夺回皇位的。只不过公子扶苏身上少了一种争的劲头,如果他能够像明朝的朱棣一样,自己主动去争取,那么公子扶苏完全有可能夺回皇位,如果那样的话,恐怕秦朝就会有很长一段是时间的兴盛的。
根本就没有多少胜算,因为古代是非常重视帝王的名正言顺了,胡亥上位了是秦始皇下令,人家就是正统了,加上胡亥继位第二年就爆发陈胜吴广起义,接着就是六国起兵叛乱。最终的结果就是秦国更快覆灭,而不是扶苏将秦国带往更加美好的未来了。
首先秦始皇去世时,我们都知道扶苏站在这么蒙恬拥有20万大军,这个时候扶苏与蒙恬一同在外征战,那么就有一个问题了,就是秦朝这会有45万铁骑,还有赵佗50万兵马,按照赵佗的秉性,他根本就见不得国家好,所以扶苏都需要面对秦朝的核心兵马。
其次我们可以从以《史记》来看,就算胡亥祸国殃民,他也是名正言顺的,要知道历史上有记载,是秦始皇临终之前,扶苏跑在外面,丞相李斯担心六国趁机叛乱,就跟秦始皇说让胡亥为新帝,才可以保住大秦江山。秦始皇觉得非常有道理,就下令让胡亥上位了。
根据出土的汉朝竹简《赵正书》来看,胡亥继位并不是《史记》记载的那样夺权上位,而是秦始皇临终之前,扶苏在外征战,李斯担心六国趁机叛乱,于是力荐胡亥为新帝,以保住大秦江山。
接着扶苏哪怕知道胡亥继位,他想要回来争一下皇位, 不好意思,扶苏这样的行为在古代那是造反了,是没有人会支持他的,就算是有蒙恬,那么秦朝大军会送苏、蒙恬最猛烈的进攻作为礼物的。
最后我们可以看到胡亥继位第二年就爆发陈胜吴广起义,接着就是六国起兵叛乱。就算扶苏起兵造反,结果只会是他们还没有打完,秦国内部就遭遇叛军起义和六国旧部复出威胁,最终的结果就是秦国更快覆灭,而不是扶苏将秦国带往更加美好的未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