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虚实的词语

 我来答
吃瓜小能手17
2022-11-19 · TA获得超过5826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643
采纳率:97%
帮助的人:98.8万
展开全部

1.形容虚实的成语有哪些

虚虚实实 不知虚实 虚实失度 避实击虚 避实就虚

1.虚虚实实

xū xū shí shí

成语释义

假假真真,以假乱真。指军事上讲究策略,善于迷惑对方。也指文艺作品中虚写、实写并用,表现方法耐人思索回味。

成语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岂不闻兵法‘虚虚实实’之论?操虽能用兵,只此可以瞒过他也。”

2. 避实击虚

发 音 bì shí jī xū

释 义 指避开敌人的主力,找敌人的弱点进攻。又指谈问题回避要害。

出 处 《孙子·虚实》:“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事 例 臣以为天下之势,~,不过如是。 宋·辛弃疾《美芹十论·详战第十》

"避实击虚"即避开对方来势,而打击对方的空处。张孔昭《拳经拳法备要·审势》载:"与人对敌之时,总要攻击空处,空处何?两肘胸腰与腋,并腿心腿腕是也,能攻空处则敌人无所用力,自能百法百中,则所谓避实击虚之法也。"

3.避实就虚

( bì shí jiù xū )

解 释 实:实力;就:就近,趋向;虚:空虚,虚弱。原指避开敌人的主力,攻击敌人的薄弱环节。或指谈论问题回避要害。也作“避实击虚”。[1]

出 处 西汉·刘安《淮南子·要略》:“击危乘势以为资,清静以为常,避实就虚,若驱群羊,此所以言兵也。

用 法 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多用于军事方面 。“避实就虚”和“避重就轻”都有“回避要害问题”的意思,但“避实就虚”偏重于军事方面;“避重

就轻”偏重在言论、责任等方面。

示 例 凌力《星星草》第21章:“捻军~,倏然北上,使左宗棠的围剿计划宣告破产。

近义词 避重就轻、避难就易、声东击西

反义词 以卵击石、飞蛾投火

2.虚实的成语有哪些

避实就虚bí shí jiù xū

[释义] 实:实力;就:接近;趋向;虚:空虚;虚弱。原指避开敌人的主力;攻击敌人的薄弱环节。现也指办事先找容易突破的地方着手。或谈论问题回避要害。原作“避实击虚”。

[语出] 《孙子·虚实》:“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正音] 实;不能读作“shì”。

[辨形] 避;不能写作“辟”。

[近义] 避重就轻 避难就易

[反义] 以卵投石 飞蛾投火 声东击西

[用法] 多用于军事方面;也用于办事或谈问题方面。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3.关于虚实的诗句

*** 的《沁园春 雪》:“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是实景;“须晴日,看红装素裹”是虚景.

《卜算子 咏梅》:“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是实景;“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是虚景.

朱熹的《水口行舟》:“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水多.”写舟行江上,是见闻,是实景;诗中让感悟到的风雨总是暂时的,风浪总归会平息的,青山绿树总是永恒的,一切美好的事物其生命力终究不可遏抑.诗人在绘景叙事中蕴含了人生的哲理,这是虚.

李忱的诗《瀑布》:“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诗中描写了雄伟壮观而最终历尽坎坷奔向大海的瀑布形象,这是客观的景物,是实.而诗人在这首诗中寄托了自己决不可满足于现状,不惧艰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思想,这是言志,是虚.虚实结合的诗歌有:杜甫的《月夜》、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陈陶的《陇西行》、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等.

虚实结合的词有:李煜的《虞美人》、李清照的《武陵春》等.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