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产业普及后期科技公司造车正当时
2023-03-23 · 百度认证:广东太平洋互联网信息服务官方账号,优质汽车领域创作...
【汽车家居行业】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6年位居世界第一。经过多年的推广发展,新能源汽车在续航、充电、普及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新能源汽车不再局限于跨区域交通。正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所说,“新能源汽车正在向大众普及。”
另一方面,互联网科技公司等新势力宣布将加入智能电动汽车的竞争,尝试将智能驾驶、无人驾驶、互联网技术融入汽车,为中国智能出行打下坚实基础。
那么,你如何看待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成就?如何看待科技公司的造车热潮?汽车产品将向什么方向发展?6月25日至28日,2021全球智慧出行大会暨展览会(GIMC2021)在南京空港国际博览中心举行,为我们带来了答案。大会主题为“智慧·新旅行·美好生活”,与会嘉宾和专家的观点值得细细品味。
观点1:新能源汽车产销达200万辆是大概率事件
中国汽车产销量连续11年位居世界第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逐步提升,进一步向大众市场扩散。截至今年5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突破21万辆,当月渗透率达到10.25%。1-5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96.7万辆和95万辆,渗透率为8.7%。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安顺表示,从产业层面看,电气化、智能化、网络化、共享化的新四化已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大势所趋。新能源汽车产销方面,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接近600万辆,约占全球保有量的一半,涌现出一大批发展态势良好的中国领先品牌。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陈斌认为,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销量很有可能达到200万辆,并继续领跑全球。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大大提高了智慧出行的质量水平。
观点二:预计2025年智能联网汽车市场将接近2000万辆
汽车不再仅仅是出行的工具,更是信息交互的终端。智能网联已经成为汽车发展的战略方向。
数据显示,目前全球市场搭载智能网联功能的新车渗透率约为45%,预计到2025年市场份额将达到近60%。对于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市场,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名誉院长郭孔辉强调,预计到2025年将接近2000万辆,市场渗透率将超过75%,高于全球市场。
此外,郭孔辉还表示,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成熟,未来人机交互的场景将大大扩展,人机交互的内容和指令也将随之扩展,朝着内容服务、生活服务、车联网服务三大领域发展。
观点3:“手机公司早就应该出来造车了”
在电气化领域,中国取得了小小的胜利。同济大学汽车安全技术研究院院长朱锡灿表示,电气化战场过后,我们要走向智能网联战场。“智能网络和电气化实际上是结合在一起的。”
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了这样一个事实,在上一轮造车新势力的激烈竞争中,造纯电动汽车的新势力企业已经被市场淘汰,剩下的蔚来、Ideality、小鹏都瞄准了智能联网新能源汽车。朱锡灿表示,2021年也是智能驾驶的元年。
现在,新一轮造车浪潮已经到来。如何看待小米、OPPO等手机公司造车?朱锡灿认为,“他们早就应该来造车了。”朱锡灿指出,智能手机领域的创新力度有所减弱,近五年几乎没有再有创新。“智能手机和智能汽车要一前一后创新,所以我基本看好手机公司造车的态度。”
朱锡灿进一步强调,自动驾驶是智能汽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一辆智能汽车来说,它取决于自动驾驶。如果不能做到自动驾驶,所有的智能功能和智能座舱都用不好。”
观点四:中国汽车产业进入大众化后期
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苏庆福博士介绍,我国汽车市场已进入普及后期,市场开始发生深度调整,随着市场增速放缓或负增长,汽车行业将由量变到质变,行业将面临进一步整合和结构调整。
苏庆福强调,汽车产业可以分为起步阶段、发展阶段、普及前期和普及后期,各国汽车产业的发展都会遵循这个规律。“普及后期的重要特点是,虽然我们的产业规模和市场份额会再次扩大,但扩大比例会比较小,预计不到3%,股市的竞争会变得非常激烈。”
汽车产品结构的调整也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个变化是产品的变化,汽车从机械产品向电子产品转变,产品技术从“安全、环保、节能、舒适”向“电气化、智能化、网络化、共享化”转变。
第二个变化是需求的变化。随着年轻消费群体的个性化需求和车企的积极试运营,未来个性化定制模式将逐步取代传统车型服务模式,成为新常态。
第三个变化是企业之间的竞争结构将再次发生变化。在存量竞争的大环境下,企业间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吉利汽车、长城汽车等龙头企业在中国品牌中的优势会更加明显,市场集中度会逐渐提高。“强者越强,鱼越大,吃小鱼越大。这是大众化后期汽车市场的典型特征。”
观点5:软件将对汽车产生颠覆性的改变
从汽车产品形态来看,近年来,“软件定义汽车”的观点几乎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那么,软件是如何改变汽车的呢?奇瑞集团副总经理、奇瑞雄狮科技总经理吴表示,汽车在传感器、控制器、计算器等方面都在发生很大的变化,而汽车外部则在向车联网方向发展。从自行车产品开始,汽车逐渐与外界接触,甚至形成了以汽车为主导的生态。
普华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产品市场部副总经理鲁剑波指出,汽车上的软件可以分为三类,即发动机控制系统、电机控制系统和车身控制系统。第二类是车载软件,比如车载娱乐系统等。第三类是智能控制软件,如智能驾驶、无人驾驶等与智能驾驶相关的软件。
软件给行业带来了什么?鲁剑波总结了三点:第一,软硬件解耦是汽车数字化的关键。有些硬件供应商只需要制造符合标准的硬件,并不关心硬件设备的功能定义。软件供应商基于相同的标准定义硬件的应用功能。“也就是说,未来硬件厂商只会做硬件,而基础软件的内容会留给软件供应商。而软件和硬件将分为两个厂商。”
第二,供应链关系将被重组。未来,硬件驱动的汽车功能开发和软件驱动的汽车功能开发将并存。“我们看到,有能力的原始设备制造商已经开始构建核心软件能力,软件供应商有机会直接为原始设备制造商服务,成为Tier1供应商,现在业界称之为Tier1.5。”
三是标准化。软件趋于丰富成熟,产业链呼唤生态化、标准化,保证质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鲁剑波强调,“未来,我们将向通用计算平台发展专用设备、装置和计算平台。”
【CPPCC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万钢为GIMC2021致辞】
编辑摘要:
可见,随着以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清洁能源、量子信息等技术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人类的生产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可见,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崛起,正在助推中国汽车及相关产业发展进入新时代。希望更多加入造车行列的科技型公司,在抢占中国未来汽车产业制高点的过程中成为中坚力量。(文字/汽车之家李正光)
以上内容由车家上传发布,查看原文。
2024-12-25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