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西窗法雨》有感(1):这本书为什么好

 我来答
若以下回答无法解决问题,邀请你更新回答
武全2345
高粉答主

2018-01-11 · 繁杂信息太多,你要学会辨别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3.5万
采纳率:89%
帮助的人:2409万
展开全部
现在很多学生不喜欢做学术著作的阅读,因为他们会觉得很难对这些产生兴趣,即便这里的思想再深邃,但我们还不是必要不可;即便这颗星星再亮,但是离太阳系太远,我们目前也探索不到。
这就和罗志田教授在他的《学术的“对手方”》一文中提到的“排他性”无异了。这些专业学术著作,充满着晦涩难懂的专业性术语,对一个入门者或是门外汉来说有一种严重的“排他性”,被西方新学家指责为“学科的霸权”。钱穆先生在半个世纪之前也对这一现象表现出极度不满,他认为:“以专家绝业自负,以窄而深之研究自弃欺,以考据明确自诩,壁垒清严,门墙峻峭,自成风气”,其实导致了“学术与时代脱节”。
因此,在之前,很难有人把文学和法学这种听上去就觉得枯燥晦涩的学科联系在一起,看完刘星教授写的《西窗法雨》之后,才发现其实只是没有碰到高手罢了,原来文学和法学是可以联姻的,并且效果远远大于“1+1>2”。
这本书中,专业性术语少主又少,但是个人认为比那些流传的所谓的法学性著作要好的太多,原因不仅仅是因为它易读易接受,文学性不言而喻,更是因为其对于思维的启发性。
刘星教授在这本书中收录了西方法学界各个经典案例与故事,在故事的背后揭露出法的真正意义与内涵。程文超教授也对这本由“多篇好文章”汇成的好书大加赞赏。在此书汇成之前,书中的故事在《南方周末》上以故事的形式作为专栏出现,或许一开始只是想借由这场由刘星教授从西方引进来的雨,达到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意料之外的,它不仅潜入了“夜”,更潜入了“心”。
看此书引发的思考,不得不谈,不得不叹。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