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解释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翻译 展开
 我来答
回眸一笑百媚疯
2011-01-10
知道答主
回答量:1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5.1万
展开全部
三十年春季,周王朝历法的正月,楚王郏敖派遣薳罢来鲁国聘问,这是

为新立的国君通好。穆叔问:“王子围执政的情况怎么样?”薳罢回答说:

“我辈小人吃饭听使唤,还害怕不足以完成使命而不能免于罪过,哪里能参

与政事?”再三地询问,他还是不回答。穆叔告诉大夫说:“楚国的令尹将

要发动大乱,薳罢将参与协助,他在隐瞒情况。”

子产辅助郑简公而去到晋国,叔向问起郑国的政事。子产回答说:“我

能不能见到,就在这一年了。驷氏、良氏正在争夺,不知道怎么调和。如果

能调和,我能够见到,这就可以知道了。”叔向说:“不是已经和好了吗?”

子产回答说:“伯有奢侈倔强而又固执,子皙喜欢居于别人之上,两人互不

相让,虽然他们已经和好,还是积聚了憎恶,不久就会爆发。”

二月二十二日,晋悼公夫人请为杞国筑城的役卒吃饭。绛县人中间有一

个人年纪很大了,没有儿子而自己服役,也去接受夫人的饭食。有人怀疑他

的年龄,让他说出自己的年龄。他说:“下臣,是小人,不知道记录年龄。

下臣生的那一年,是正月初一甲子日,已经过了四百四十五个甲子日了,最

末一个甲子日到今天正好是二十天。”官吏走到朝廷里询问,师旷说:“这

是鲁国的叔仲惠伯在承筐会见郤成子的那一年。这一年,狄人进攻鲁国,叔

孙庄叔当时在碱地打败狄人,俘虏了长狄侨如和虺、豹,而都用来命名他儿

子。满七十三岁了。”史赵说:“亥字是‘二’字头‘六’字身,把‘二’

拿下来当作身子,这就是他的日子数。”士文伯说:“那么是二万六千六百

六十天了。”赵孟问起老人的县大夫是谁,原来就是他的下属。赵孟把老人

召来向他道歉,说:“武没有才能,担负了国君的重要职务,由于晋国多有

忧患,没有能任用您,让您屈居卑下已经很久了,这是武的罪过。谨由于没

有才能而向您道歉。”于是就任命老人做官,派他辅助自己执政。老人因年

纪大了而辞谢,赵孟就给了他土地,让他为国君办理免除徭役的事务,做绛

地县师,而撤除了他的舆尉的职务。

当时鲁国的使臣正在晋国,回去把这件事告诉了大夫们。季武子说:“晋

国不能轻视啊。有赵孟做正卿,有伯瑕做辅佐,有史赵、师旷可以咨询,有

叔向、女齐做国君的师保。他们朝廷上君子很多,哪里能够轻视呢?尽力事

奉他们然后才可以。”

夏季四月某一天,郑简公和他的大夫结盟。君子因此而知道郑国的祸难

还没有结束。

蔡景侯为太子般在楚国娶妻,又和儿媳妇私通。太子杀死了蔡景侯。

当初,周灵王的弟弟儋季死了,他的儿子括将要进见灵王,叹气。单国

的公子愆期做灵王侍卫,经过朝廷,听到叹气声,就说:“啊,一定是想夺

取朝廷的权!”进去把情况报告灵王,而且说:“一定要杀了他!他不悲哀

而愿望大,目光到处张望而抬高脚,心在其他地方了。不杀,必然造成危害。”

灵王说:“小孩子知道什么?等到灵王死去,儋括想要立王子佞夫。佞夫不

知道。二十八日,儋括包围苏地,赶走成愆。成愆逃亡到平畤。五月初四日,

尹言多、刘毅、单蔑、甘过、巩成杀了佞夫。括、瑕、廖逃亡到晋国。《春

秋》记载说“天王杀死他的兄弟佞夫”,这是由于罪过在于周王。

有人在宋国太庙里大喊大叫,说:“嘻嘻,出出。”鸟在亳社上鸣叫,

声音好像在说:“嘻嘻。”五月初五日,宋国发生大火灾。宋伯姬被烧死,

----------------------- 页面 274-----------------------

这是为了等待保姆来。君子认为:“宋伯姬奉行的是大闺女而不是媳妇的守

则。大闺女应当等待保姆,媳妇就可以看具体情况行事。”

六月,郑国的子产去到陈国参加结盟,回来,复命。告诉大夫们说:“陈

国,是要灭亡的国家,不能结好。他们积聚粮食,修理城郭,靠了这两条而

不安抚百姓,他们的国君根基不巩固,公子奢侈,太子卑微,大夫骄傲,政

事各行其是,谁也作不了主,在这种情况下处于大国之间,能够不灭亡吗?

不超过十年了。”

秋季,七月,叔弓去到宋国,这是由于安葬共姬。

郑国的伯有喜欢喝酒,造了地下室,并在夜里喝酒,奏乐。朝见的人来

到,他还没有喝完酒。朝见的人说:“主人在哪里?”他的手下人说:“我

们的主人在地下室。”朝见的人都分路回去。不久伯有去朝见郑伯,又要派

子皙去楚国,回家以后又喝酒。七月十一日,子皙带者驷氏的甲士攻打并且

放火烧了他的家。伯有逃亡到雍梁,酒醒以后才明白是怎么回事,于是又逃

亡到许国。大夫们聚在一起商量。子皮说:“《仲虺之志》说:‘动乱的就

攻取它,灭亡的就欺侮它。’摧毁灭亡的而巩固存在的,这是国家的利益。

罕氏、驷氏、丰氏本来是同胞兄弟,伯有骄傲奢侈,所以不免于祸难。”

有人对子产说:“要靠拢正直的帮助强大的。”子产说:“他们难道是

我的同伙?国家的祸难,谁知道如何平定?如果有主持国政的人强大而且正

直,祸难就不会发生。姑且保住我的地位吧。”十二日,子产收了伯有氏死

者的尸体而加以殡葬,来不及和大夫们商量就出走了。印段跟从他。子皮不

让他走。大家说:“别人不顺从我们,为什么不让他走?”子皮说:“这个

人对死去的人有礼,何况对活着的人呢?”于是就亲自劝阻子产。十三日,

子产进入国都。十四日,印段进入国都。两个人都在子皙家里接受了盟约。

十六日,郑简公和他的大夫们在太庙结盟,又与国内的人们在郑国城门外结

盟。

伯有听到郑国人为他结盟,很生气;听到子皮的甲士没有参加攻打他,

很高兴,说:“子皮帮助我了。”二十四日,从墓门的排水洞进入,靠着马

师颉用襄库的兵甲装备士兵,带着他们攻打旧北门。驷带率领国内的人们攻

打伯有。两家都召请子产。子产说:“兄弟之间到达这地步,我服从上天所

要帮助的一家。”伯有死在买卖羊的街市上,子产给伯有的尸体穿上衣服,

头枕在尸体的大腿上而为他号哭,收尸并把棺材停放在街市旁边伯有家臣的

家里,不久又葬在斗城。驷氏想要攻打子产。子皮为这发怒,说:“礼仪,

是国家的支柱。杀死有礼的人,没有比这再大的祸患了。”于是就停止了。

当时,游吉去晋国以后回来,听说发生祸难,不进入。让副手回来复命。

八月初六日,逃亡到晋国。驷带追赶他,到达酸枣。游吉和驷带结盟,把两

件玉圭沉在黄河里表示诚意。让公孙肸进入国都和大夫结盟。十一日,游吉

再次回到国内。

《春秋》记载说:“郑人杀良霄。”不称他为大夫,这是说伯有从国外

进来已经丧失官位了。

当子?死了以后,将要安葬时,公孙挥和裨灶早晨商量丧事。他们路过

伯有氏家时,看见门上长了狗尾草,公孙挥说:“他门上的狗尾巴草还在吗?”

当时岁星在降娄,降娄星在天空中部,天就亮了。裨灶指着降娄星,说:“还

可以等岁星绕一周,不过活不到岁星再到这个位置就是了。”等到伯有被杀,

岁星正在娵訾的口上,明年才能到达降娄。

----------------------- 页面 275-----------------------

仆展跟从伯有,和他一起死了。羽颉逃亡到晋国,做了任邑的长官。

鸡泽的会见,郑国的乐成逃亡到楚国,就乘机去到晋国。羽颉靠着他,

和他勾结着一起奉事赵文子,提出了进攻郑国的建议。由于有宋国盟誓的缘

故,赵文子不同意这项建议。子皮让公孙鉏代替羽颉做了马师。

楚国的公子围杀了大司马?掩而占取了他的家财。申无宇说:“王子必

然不能免于祸难。善人,是国家的栋梁。王子辅助楚国的政事,应该培养好

人,现在反倒对他们暴虐,这是危害国家。而且司马,是令尹的辅佐,也是

国君的手足。断绝百姓的栋梁,去掉自己的辅佐,斩除国君的手足,以危害

国家,没有比这再大的不吉利了。怎么能免于祸难呢?”

为了宋国火灾的缘故,诸侯的大夫会见,商量给宋国赠送财货。冬季十

月,叔孙豹和晋国赵武、齐国的公孙虿、宋国的向戌、卫国的北宫佗、郑国

的罕虎以及小邾国的大夫在澶渊会见,并没有给宋国赠送什么东西,所以《春

秋》没有记载与会者的姓名。

君子说:“信用恐怕不能不谨慎吧!澶渊的会见,不记载卿的名字,这

是由于不守信用的缘故。诸侯的上卿,会见了又不守信用,他们尊贵的姓名

全都丢掉了,不守信用是这样的不可以啊。《诗》说,‘文王或升或降,都

是在天帝的左右’,这是说要守信义。又说, ‘好好地谨慎你的行动,不要

表现你的虚伪’,这是说不守信义。”《春秋》记载说“某人某人会于澶渊,

宋灾故”,这是为了责备他们。不记载鲁国的大夫,这是由于为他隐瞒。

郑国的子皮把政权交给子产,子产辞谢说:“国家小而逼近大国,家族

庞大而受宠的人又多,我不能治理好。”子皮说:“虎率领他们听从,谁敢

触犯您?您好好地辅助国政吧。国家不在于小,小国能够事奉大国,国家就

可以不受逼迫了。”

子产治理政事,有事情要伯石去办,赠送给他城邑,子太叔说:“国家

是大家的国家,为什么独给他送东西?”子产说:“要没有欲望确实是难的。

使他们都满足欲望,去办他们的事情而取得成功。这不是我的成功,难道是

别人的成功吗?对城邑有什么爱惜的,它会跑到哪里去?”子太叔说:“四

方邻国将怎么看待?”子产说:“这样做不是为了互相违背,而是为了互相

顺从,四方的邻国对我们有什么可责备的? 《郑书》有这样的话:‘安定国

家,一定要优先照顾大族。’姑且先照顾大族,再看它归向何处。”不久,

伯石恐惧而把封邑归还,最终子产还是把城邑给了他。伯有死了以后,郑简

公让太史去命令伯石做卿,伯石辞谢。太史退出,伯石又请求太史重新发布

命令,命令下来了再次辞谢。像这样一连三次,这才接受策书入朝拜谢。子

产因此讨厌伯石的为人,但担心他作乱,就让他居于比自己低一级的地位。

子产让城市和乡村有所区别,上下尊卑各有职责,田土四界有水沟,庐

舍和耕地能互相适应。对卿大夫中忠诚俭朴的,听从他,亲近他;骄傲奢侈

的,推翻他。

丰卷准备祭祀,请求猎取祭品。子产不答应,说:“只有国君祭祀才用

新猎取的野兽,一般人只要大致足够就可以了。”丰卷生气,退出以后就召

集士兵。子产准备逃亡到晋国,子皮阻止他而驱逐了丰卷。丰卷逃亡到晋国,

子产请求不要没收他的田地住宅,三年以后让丰卷回国复位,把他的田地住

宅和一切收入都退还给他。

子产参与政事一年,人们歌唱道:“计算我的家产而收财物税,丈量我

的耕地而征收田税。谁杀死子产,我就帮助他。”到了三年,又歌唱道:“我

有子弟,子产教诲;我有土田,子产使之增产。万一子产逝世谁来接替他呢?”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允儿0002016
2016-05-12 · TA获得超过269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82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57.4万
展开全部

无语 wú yǔ
1.没有话语;没有话说,无话可讲,没有相同的语言。
“无语与花别,细看枝上红。”——唐·任翻《惜花》诗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宋·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孙登无语空归去,半岭松声万壑传。”——宋·苏轼《惠山谒钱道人烹小龙团登绝顶望太湖》诗
2.形容寂静无声。
“独立悄无语,清愁人讵知?”——唐·崔涯《黄蜀葵》诗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宋·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黄菊有情留小饮,青灯无语伴微吟。”——金·元好问《寄答赵宜之兼简溪南诗老》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清溟风少
2009-05-10 · TA获得超过4.4万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814
采纳率:5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1.原因,情由。《文子·自然》:“天下有始主莫知其理,唯圣人能知所以。”
2.可与形容词或动词组成名词性词组,仍表示原因、情由。《庄子·天运》:“彼知矉美,而不知矉之所以美。”
3.用以,用来。《庄子·天地》:“是三者,非所以养德也。”
4.连词。表示因果关系。用在下半句,由因及果。《荀子·哀公》:“君不此问,而问 舜 冠,所以不对。”
5.连词。表示因果关系。用在上半句,由果探因。《史记·魏公子列传》:“ 胜 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
6.连词。表示因果关系。上半句用“因”或“缘”,下半句用“所以”。后来发展为“因为……所以……”的句式。 唐 刘肃 《大唐新语·谐谑》:“只因心溷溷,所以面团团。” 7.可以。《易·乾》:“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8.所作,所为。《论语·为政》:“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szhow
2013-02-01 · TA获得超过3.1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3956
采纳率:80%
帮助的人:1377万
展开全部
拥有辞让林虑长的美德,决不置身不合乎礼仪的地方。
钟皓字季明,颍川郡长社县人。是郡里的大姓,世世代代精通法律。钟皓年轻时以敦厚笃实为人称道,公府连续征召,因为二兄没有出仕做官,他就隐居密山,讲作诗格律教授学生一千多人。
同郡陈寔,比钟皓年纪小,钟皓与他结为朋友。钟皓任郡功曹,遇上征召司徒府,临走时,太守问他:“哪一个可以代替您?”钟皓说“:太守如果一定要得适当的人,西门亭长陈寔可以。”陈寔听说了,说“:钟君似乎没有认真考察人,不知为什么独看起了我?”钟皓没过多久自请辞职。前后九次被公府征召,征为廷尉正、博士、林虑长,都不就。当时钟皓与荀淑都为士大夫所向往崇拜的人。李膺曾经叹息说“:荀君清识不易同他比量,钟君至德可为师法。”
钟皓的侄子钟瑾的母亲是李膺的姑姑。钟瑾好学慕古道,谦虚退让,与李膺同年,都有名气。李膺的祖父太尉李修曾说“:钟瑾像我家人的气质,国家有道能用其才,国家无道可以免于刑戮。”又把李膺的妹妹嫁给了他。钟瑾征召州府,没有俯屈过自己的意志。李膺对他说“:孟子认为‘人无是非之心,就不能算人’。你为什么不与孟轲所说的相同呢?”钟瑾曾将李膺这话告诉钟皓。钟皓说“:从前齐国的大夫国武子喜欢揭发别人的罪过,以致招来怨恨。最终保全身家,还是你的谦虚退让为贵。”
他体认古人教训不尚教条,惟求行之适当。多属这种情形。年六十九,死在家里。诸儒歌颂他:“林虑懿德,非礼不处。悦此诗书,弦琴乐古。五就州招,九应台辅。逡巡王命,卒岁容与”钟皓孙子钟繇,建安中任司隶校尉。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2-03-13
展开全部
在古汉语中“之”字用法颇为复杂,“之”字在古汉语里可作实词,也可作虚词,不同的语境里“之”有不同的用法。
作实词的“之”有两种情况:一作代词;二作动词。
“之”字作动词,意为“到……去”、“往”、“到”、“至”。如:“之死矢靡它。”(《诗经•风•柏舟》)——到死发誓没有他心。“项伯及夜驰之沛公军”(《鸿门宴》)——项伯于是连夜奔跑到沛公的军营里。“庄辛去之赵”,是说庄辛离开楚国到赵国去。“之”作动词在古汉语中不很多,因而常借做代词。“之”做代词时,一般用作宾语,代人、事、处所,所代的对象大多出现在上下文中。做代词“之”又分指示代词和人称代词。
“之”作人称代词,可译作“他们”、“她们”、“它们”,作宾语。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放之山下,虎见之”(《黔之驴》);“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列子•汤问》);“子晰,上大夫;女,嬖大夫,而弗下之,不尊贵也”(《左传•昭公元年》);“此尧舜非弗欲也,不可得,故举兵绳之”(《孙膑兵法•见威王》)。从上面所举例中发现,“之”作人称代词时所代的人称在上下文中不一定有具体交代。这要根据语言环境进行判断。
“之”作指示代词,译为“此”、“这”、“那里”、“这样”、“这个”等,此时,“之”可作定语,也可作宾语。如:“故为之说”(《捕蛇者说》);“之二蠢又何知”(《庄子•逍遥游》);“曰:否,以粟易之”(《孟子.许行》);“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论衡•实知》);“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老子•十三章》);“之主者,守至约而详,事至佚而功”(《荀子•王霸》);“异哉,之歌者非常入也”(《吕氏春秋•举难》)。从上面例中看出,“之”作指示代词时,多用在名词前。w
由上看出,“之”作人称代词时,一般在动词之后。第二,作为人称代词的“之”要根据上下文仔细体会、灵活翻译,如“人非生而知之者”的“之”,其上下文都找不到先行词,它是泛指“知”的对象,即知识、道理等,可略而不译,也可根据上下文之意译为“知识或道理”。第三,“之”活用为第一人称要译为“我”,如“幸来告语之”(《西门豹治邺》);“君将衰而生之乎”(《捕蛇者说》)等。
“之”作为虚词有四种用法:助词、连词、介词、语气词。
1.助词“之”的用法有五种情形:①用在修饰语和被修饰语之间,使二者组成偏正短语,表示前后两项的各种关系,可据情况灵活译出。如“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孟子•离娄上》),句中的“之”用在修饰语和被修饰语之间,表领属关系,译为“的”。②用在动词和他的宾语之间,起着把宾语提前的作用,以达到强调的目的,可不译出。如“女罪之不恤,而又何清焉?”(《左传•昭公二年》)。③用在表示时间的副词后面,表示时间的持续等状态。如:“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资治通鉴•汉纪,献帝建安中三年》),可译为“不一会儿”。④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如“不知东方之既白”(《东坡全集•赤壁赋》),可不译出。⑤用在副词后面,谓语或主语结构的前面,表示语气的加强和语调的延长。 如“迩之事父,远之事君”(《论语•阳货》)。
2.“之”作连词,它不像“且、以、而、则”等连接谓语性词组或句子,构成联合关系,而是连接定语和中心语,组成偏正结构,表示领属性或修饰的关系,在意义上相当于现代汉语助词“的”。①连接定语和中心语。如“今陛下能得项籍之头乎?”(《史记留侯世家》),连接名词定语“项籍”和名词中心语“头”。②连接主语和谓语,使主语结构转变为定中关系的名词性短语。不过,这种结构形成必须在句中充当主语、宾语、判断句谓语和表示时间的状语等情况。如“大哉,尧之为君!”(《孟子•滕文公上》),“尧之为君”本为主谓结构,中间插入连词“之”,使它转为定中结构,作形容词“大”的主语,这是个主谓倒置的句子,③用在主语和谓语中间起连接作用,但不宜认为使主谓结构转变为名词性的成分,因为它没有在句中担任主语、宾语等成分,而是作为一个分句用在加一个分句的前面,同它构成复句关系。如“父母之爱子,则为之深远”(《战国策•赵策四》),“之”字可不译出。
3.“之”作介词时,译作“于”,“对于”等。这种情况下,“之“可用为状语或状语结构,不过少见。如“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礼记•大学》),作状语,可译为“人对于他所亲爱的就认识不清”。
4.“之”作语气词,常用在句末,多见于韵文中,表示一种咏叹的语气,同时还有凑足音节的作用。例如“神之听之,式谷以女”(《左传•小雅•小明》),“之”在这里语气词。当然,“之”在古汉语中作语气词不多见。
综上所述,“之”在文言文中可归为中性词,既在实词中充当成分,作“代词”与“动词”,又在虚词中担任角色,作“连词”、“语气语”、“助词”、“介词”,因而,“之”归为中性词为好。

邻人之父亦云(“之”是助词) (意思:的)
人皆贺之(“之”是人称代词 ) (意思:他(她) )
学而时习之 (“之”是人称代词) (它)
使之冲烟而飞鸣(“之”是人称代词 ) (它)
作人称代词时,根据语境才行!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