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题如图。有几个小问题:①滑动变阻器应该依据什么选?答案是R1,可是它的电流比电流表还大,
由提供的电源电动势为3V,被测电阻丝的电阻值约为5Ω,知道,若将该电阻丝直接接到电源两端,电路上电流可能就在0.6A左右,即电路最大电流也在0.6A左右。因此对电流表的选择来说,显然A1较A2适合,因为电路上最大电流约0.6A时,使用A2电流表只能达到量程的1/5,选用A1时能较精细的区分电流变化(A2内阻小是因为并联了分流电阻,其实完全可能是使用了与A1相同的电流计扩大量程后得到,不用考虑)。对电压表的选择也是一样,因为电路上可能出现的最高电压也就3V,应该选V1(V2电压表就是将V1电压表串联10K电阻分压后构成,所以同样不需要考虑其“内阻”问题)。
滑动变阻器的选择依据是将变阻器与待测电阻串联后,被测电阻得到“分电压”的情况。当然,选择R1时,被测电阻上得到的分电压变化范围可能在3v-1.5v之间,而使用R2的最大值可以达到1000Ω的变阻器时,被测电阻上得到的电压变化范围可能在3-(3×5/1005)即3V-0V之间,也就是说,若选用R2即可以得到更多不同的电压,得到更多组数据,但是鉴于实验所需要精确范围(包括测量设备的精度为题等),选用R1产生的电压数据已经可以满足需要,因此选R1,而不选择R2。至于参数中电流为2A、0.6A的问题,这是说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而电路中最大电流也就是0.6A左右,所以对两变阻器来说都是安全的,选择依据就剩下其阻值对电路产生的影响,选用R1也能得到足够多的测量点。当然,若电路上可能出现的最大电流大大的大于0.6A时,R2将不能选用。
第四问题中,测量电阻丝直径对本实验没有关系,除非涉及测量电阻丝的电阻率,所以A选项不对。而电压表、电流表的内阻都是固定值,引起误差不是偶发因素,所以B选项也不对。因为“流过电阻的电流与电阻两端的电压成正比(欧姆定律)”所以实验结果在“电流、电压变化图”上应该是一条直线(线性变化),画出坐标,画出每组数据对应的点,理想的情况下这些点应该分布在一条直线上(如图得到I=V/Rx直线图像),当出现一个偏离该直线的点时(如v3、i3对应的点),表示该点数据应该是偶然误差引起,将此点作为“偶然误差”数据排除,实验结果精确度得以提高。
若有所启发,请采纳。
谢谢您的回答 这么认真辛苦啦😘 虽然就两位回答 但都很认真对待 采纳就给先来的老师啦 给您多点几个赞 真心感谢😊 有机会您再回答我的问题 一定把采纳给您补上 相信您👍
其实关键在于问题是否能得到理解、解决,回答中最后一句话是有点多余,之所以加上一句,原因在于有些问题明摆着牛头不对马嘴的解答也“被XX”。对此情况以为仅仅为拿点积分就算了,可有些解答确实有点害人,有时还“不浅”,其实需要有疑问者自己多问、多听、多分析判断,自己真正掌握知识。当不起“老师”之称谓。大家共同探讨而已。
先说第一个,为什么选R1,依据是什么?首先滑动变阻器有一个指标叫最大允许通过电流,它的含义是滑动变阻器在通过这么大电流的范围内不会被烧坏,是安全的,并不是说它的电流实际上已经达到了这么多,这个指标实际上是越大说明越安全,这个指标是个必要条件,也就是说如果电路电流大于这个指标,那么这个滑动变阻器是被一票否决的,如果满足这个条件,也不一定就非要选它。在这里R1的这个指标是2A,大于A1小于A2,如果选A2也不是一定不行,只不过实验的时候控制电流大小,整不好超标了就把变阻器烧了,尽管如此,在满足这个指标的前提下,变阻器选择的决定因素在于采用的电路连接方式,比如采用分压式连接,那么就选用量程小的变阻器,采用限流式电路就选择量程大的变阻器,这个规律你可以背下来,但是具体电路连接方式该怎么选呢,那就是靠题目的一句话来判断,即多测几组数据,这句话看似简单,实际上跟咱们想的有点区别,它意思并不是试验时候多划拉几次变阻器多测出几组数据就完事儿了,如果只是这样,那选哪种连接方式都可以,只要不烧坏用电器和仪表就行呗,但是实际上这句话是想说要尽量多,范围尽量大的测几组数据,这么理解,电路连接方式就有区别了,分压式的测量范围明显大,因为它可以从0开始测量,就冲这一点就比限流电路范围要大。不过呢,在高中阶段电路实验题,如果你是在不会选电路连接方式,干脆就默认是分压连接吧,因为分压式相比初中肯定是新学的,这个考试比重更大,选分压的概率相当大,几乎是必然的,放心选好了,只不过就是选几个表有点区别而已。这是第一问我一会再追问追答里再回复你后面两个问题
分压电路选择量程较小且允许电流不超标的变阻器
电压表的选择取决于电动势大小;电流表的选择取决于电压表量程除以待测电阻大小得出大概电流量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