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25课的注释!!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童趣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明察秋毫,怡然自得,庞然大物、夏蚊成雷”等成语。
2.熟读并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
1.了解古今词义的差别,掌握基本的解词方法,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培养阅读和翻译能力。
2.体会文言语体简洁、典雅的特点。
3.疏通文句,把握文章内容,品味作者在叙写中表现出的童年生活的乐趣,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像思维。
德育目标
学会观察、体味人生,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诵读,体会文言语体简洁、典雅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的“物外之趣”并分析是怎样得来的。
教学方法
1.读议结合法。本为较为浅显,应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从划分停顿入手指导学生诵读,正确划分朗读停顿,以理清句意层次,层次清则句意易明。在反复诵读中疏通文理,体会童稚时的偶趣之情,揣摩文章的妙处。然后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说说课文中哪些描写富于童趣,自己最喜欢哪些句子。
2.译述法。文章以生动的笔触,记述了儿时“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的趣事,充满童真童趣。指导学生疏通文字,领会课文大意,然后创造性地译述课文内容,师生共同评点。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录音机及示范朗读磁带、投影仪及胶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诵读感知课文,梳理、积累语言材料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背景音乐:歌曲《童年》)
同学们,正如歌中所唱的,充溢着幻想和好奇的童年生活真的如阳光般灿烂。那时,一切都是那么轻松愉快,童真童趣,童言无忌,忆起时总是醇香醉人,有谁来讲讲记忆中象“过家家”“斗蛐蛐”这样的乐事,让我们大家共享你的稚真?(学生讲述)清代文学家沈复也有过快乐的童年,《闲情记趣》中就记叙了他儿时一些趣事,今天让我们一起去品味这清新率真的文字。(板书文题、作者)
设计(二)
童年是美好的,冰心老人赞其为“真中的梦、梦中的真,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今天我们要学的沈复的《童趣》就是一篇用简约生动的白描语言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板书文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
多媒体显示:
1.沈复(1763~?)
字三白,号梅逸。清代乾隆年间人,工诗画、散文。据《浮生六记》来看,他出身于幕僚家庭,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曾以卖画维持生计。与妻陈芸感情甚笃,因遭家庭变故,夫妻曾旅居外地多年,历尽坎坷。妻死后,他去四川充任幕僚。此后情况不明。
2.《浮生六记》,清代小说。系沈复在嘉庆年间所写的一部回忆录。“浮生”取一生浮荡不定之义,源自李白《春夜宴季弟桃李园序》中“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的慨叹。共六卷,每卷皆有小题,依次是《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
全书“笔墨之间,缠绵哀感,一往情深”(清?王韬)真实地记录了作者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情。主要有两大内容:(1)参与社会生活的艰辛,家庭生活,尤其是与妻子爱情生活的苦与乐。(2)记叙了游赏天下名山秀水的感悟以及种种艺术生活的乐趣。俞平伯称赞此书:“虽有雕琢一样的完美,却不见一点斧凿痕。犹之佳山佳水,明明是天开的图画,却仿佛处处吻合人工的意匠。”
三、译读梳理、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标注各自然段的序号,划出疑难字词。
结合注释和字词典,掌握字音。
投影:
正音:
童稚(zhì) 鹤唳(lì) 怡然称快(yí) 土砾(lì)
丘壑(hè) 癞虾蟆(há má) 藐小(miǎo) 项为之强(wèi) (jiāng)
2.教师作朗读指导,划分朗读停顿,分清句读。
提示: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体,来源于古代汉语口语,和现代汉语同源异流,简洁、典雅。“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意思是指反复诵读,文意会愈加清晰,学习文言文更是如此。朗读时要特别注意停顿、语气、语调等。
朗读时常在句子前后和中间作或长或短的停顿,一方面出于换气的需要或使层次分明,另一方面为了充分表情达意。
文言文同样有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语气。如疑问语气要读出升调,感叹语气读降调。
本文应以一个老人回忆往事的那种恬淡、悠然,但又饱含愉悦的情感来读。首段中前三个分句是作者对远逝往事的遐思,宜缓缓来读,声音深沉些;句中句尾是说那时的行为和收获,可以略快,声音略高,并注意正确停顿,以表达对结构的理解:“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以下三段,分用三个四字词于段末小结,语气要轻松些。朗读“……则……果然……”和“……作……果如……”两个判断句时,语调略微欢快。
投影:
(1)能/张目?对日
(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3)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
(4)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5)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
(例句中,“/”表示明显的停顿,“‖”表较短的停顿,“? ”表示极短的停顿)
3.教师范读,学生体会朗读的情感和语调。
4.学生再读,边读边体味,并结合注释,疏通文句。
投影:
(1)解释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自己)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白的,没有染色的)(慢慢地)
鞭数十,驱之别院(用鞭子打)
以虫蚊为兽(把……当作……)
项为之强(脖子、颈项)
兴正浓(兴趣)
果如鹤唳云端(果真)
以丛草为林(树林)
方出神(正)
驱之别院(赶、驱逐)
则或千或百(有时)
(2)指出加点的代词在文中所指代的事物。
①必细察其纹理(代藐小之物)
②昂首观之(代夏蚊)
③使之冲烟而飞鸣(代蚊子)
④蹲其身(代自己)
⑤观之,兴正浓(代二虫)
⑥驱之别院(代虾蟆)
(3)联系语境,揣摩、翻译难句。
①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用心地想像,成千上百的蚊子果真就变成了白鹤)
②蹲其身,使与台齐。
(蹲下身子,使身子跟台子一般高)
③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全神贯注地沉浸在想像之中,愉快而又满足)
④见二虫斗草间
(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
⑤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我回想自己在年幼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看清极细微的事物)
5.学生听读?朗读课文,识记文章的精彩情节,分小组创造性地译述课文内容,师生共同点评。
(1)假如这些事是你亲身经历,你在译述时需加进你自己的感受。
(2)假如你是童年沈复的朋友,要求你以“童年的伙伴”为题创造性地译述课文。
(3)假如你是沈复的师长(父母亲、老师),请以“儿子(学生)的傻事”为题,创造性地译述课文。
四、理读积累,品析意趣
1.学生朗读课文,找出你认为有趣的地方,并说明“趣”在哪里。
学生讨论、交流,指名发言。教师归纳一些代表性的发言: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有趣,趣在仔细观察,充满稚趣,也充满乐趣。
“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有趣,趣在想像丰富,稚态可掬。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趣在入神,趣在陶醉其间,趣在憨态,趣在童心,趣在天真。”
2.学生边读边梳理、整理,积累语言材料。
(1)找出文中音同形不同的字。
(2)找出文中义同字不同的字。
(3)找出文中字同义不同的字。
(4)找出文中意义相对、相反的字词。
(5)找出文中的通假字。
(6)找出文中的成语并解释。
(7)找出文中的省略句。
学生分类寻找、整理,整理内容大致如下。
(1)音同形不同的字:
砾—唳 鹤—壑 向—项
(2)义同字不同的字:
察—观—视—见 唳—鸣 素—白
(3)字同义不同的字:
昂首观之(看) 明察秋毫(看到、看清)
观 察
作青云白鹤观(景象、景观) 必细察其纹理(观察)
定神细视(精神、注意力) 余忆童稚时(时候)
神 时
神游其中(感受、想像) 故时有物外之趣(经常)
徐喷以烟(用) 项为之强(因为)
以 为 以丛草为林(当作)
以丛草为林(把)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被)
故时有物外之趣(的)
之 项为之强(代指“昂首视之”)
(4)意义相对、相反的字词
藐小之物—庞然大物 凹—凸
(5)成语:
明察秋毫:比喻为人非常精明,任何小问题都看得很清楚。
庞然大物:外表上庞大的东西。
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夏蚊成雷:夏夜里蚊群嗡嗡的叫声像闷雷。
(6)通假字:项为之强,“强”通“僵”,僵硬。
(7)省略句:“鞭数十”应是“鞭之数十”
“使与台齐”应是“余使目与台齐”
3.熟读文章,尝试背诵。
五、课堂小结
《童趣》是作者追忆童年生活的一篇极有情趣的散文,文辞简约,韵味隽永。恰如俞平伯先生评论《浮生六记》说:“无酸语,赘语,道学语。”“奇文共欣赏”这类小品文犹如香茗、佳酿,是宜悠然中读美文,品人生的。
六、布置作业
沈复观昆虫而写成此文,你在童年时也有这样回想起来令人忍俊不禁的故事吗?请参照本文,从记忆的仓库中采撷一两朵童年生活的亮丽花瓣,写一个表现童心童趣的片断。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明察秋毫,怡然自得,庞然大物、夏蚊成雷”等成语。
2.熟读并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
1.了解古今词义的差别,掌握基本的解词方法,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培养阅读和翻译能力。
2.体会文言语体简洁、典雅的特点。
3.疏通文句,把握文章内容,品味作者在叙写中表现出的童年生活的乐趣,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像思维。
德育目标
学会观察、体味人生,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诵读,体会文言语体简洁、典雅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的“物外之趣”并分析是怎样得来的。
教学方法
1.读议结合法。本为较为浅显,应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从划分停顿入手指导学生诵读,正确划分朗读停顿,以理清句意层次,层次清则句意易明。在反复诵读中疏通文理,体会童稚时的偶趣之情,揣摩文章的妙处。然后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说说课文中哪些描写富于童趣,自己最喜欢哪些句子。
2.译述法。文章以生动的笔触,记述了儿时“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的趣事,充满童真童趣。指导学生疏通文字,领会课文大意,然后创造性地译述课文内容,师生共同评点。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录音机及示范朗读磁带、投影仪及胶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诵读感知课文,梳理、积累语言材料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背景音乐:歌曲《童年》)
同学们,正如歌中所唱的,充溢着幻想和好奇的童年生活真的如阳光般灿烂。那时,一切都是那么轻松愉快,童真童趣,童言无忌,忆起时总是醇香醉人,有谁来讲讲记忆中象“过家家”“斗蛐蛐”这样的乐事,让我们大家共享你的稚真?(学生讲述)清代文学家沈复也有过快乐的童年,《闲情记趣》中就记叙了他儿时一些趣事,今天让我们一起去品味这清新率真的文字。(板书文题、作者)
设计(二)
童年是美好的,冰心老人赞其为“真中的梦、梦中的真,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今天我们要学的沈复的《童趣》就是一篇用简约生动的白描语言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板书文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
多媒体显示:
1.沈复(1763~?)
字三白,号梅逸。清代乾隆年间人,工诗画、散文。据《浮生六记》来看,他出身于幕僚家庭,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曾以卖画维持生计。与妻陈芸感情甚笃,因遭家庭变故,夫妻曾旅居外地多年,历尽坎坷。妻死后,他去四川充任幕僚。此后情况不明。
2.《浮生六记》,清代小说。系沈复在嘉庆年间所写的一部回忆录。“浮生”取一生浮荡不定之义,源自李白《春夜宴季弟桃李园序》中“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的慨叹。共六卷,每卷皆有小题,依次是《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
全书“笔墨之间,缠绵哀感,一往情深”(清?王韬)真实地记录了作者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情。主要有两大内容:(1)参与社会生活的艰辛,家庭生活,尤其是与妻子爱情生活的苦与乐。(2)记叙了游赏天下名山秀水的感悟以及种种艺术生活的乐趣。俞平伯称赞此书:“虽有雕琢一样的完美,却不见一点斧凿痕。犹之佳山佳水,明明是天开的图画,却仿佛处处吻合人工的意匠。”
三、译读梳理、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标注各自然段的序号,划出疑难字词。
结合注释和字词典,掌握字音。
投影:
正音:
童稚(zhì) 鹤唳(lì) 怡然称快(yí) 土砾(lì)
丘壑(hè) 癞虾蟆(há má) 藐小(miǎo) 项为之强(wèi) (jiāng)
2.教师作朗读指导,划分朗读停顿,分清句读。
提示: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体,来源于古代汉语口语,和现代汉语同源异流,简洁、典雅。“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意思是指反复诵读,文意会愈加清晰,学习文言文更是如此。朗读时要特别注意停顿、语气、语调等。
朗读时常在句子前后和中间作或长或短的停顿,一方面出于换气的需要或使层次分明,另一方面为了充分表情达意。
文言文同样有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语气。如疑问语气要读出升调,感叹语气读降调。
本文应以一个老人回忆往事的那种恬淡、悠然,但又饱含愉悦的情感来读。首段中前三个分句是作者对远逝往事的遐思,宜缓缓来读,声音深沉些;句中句尾是说那时的行为和收获,可以略快,声音略高,并注意正确停顿,以表达对结构的理解:“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以下三段,分用三个四字词于段末小结,语气要轻松些。朗读“……则……果然……”和“……作……果如……”两个判断句时,语调略微欢快。
投影:
(1)能/张目?对日
(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3)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
(4)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5)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
(例句中,“/”表示明显的停顿,“‖”表较短的停顿,“? ”表示极短的停顿)
3.教师范读,学生体会朗读的情感和语调。
4.学生再读,边读边体味,并结合注释,疏通文句。
投影:
(1)解释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自己)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白的,没有染色的)(慢慢地)
鞭数十,驱之别院(用鞭子打)
以虫蚊为兽(把……当作……)
项为之强(脖子、颈项)
兴正浓(兴趣)
果如鹤唳云端(果真)
以丛草为林(树林)
方出神(正)
驱之别院(赶、驱逐)
则或千或百(有时)
(2)指出加点的代词在文中所指代的事物。
①必细察其纹理(代藐小之物)
②昂首观之(代夏蚊)
③使之冲烟而飞鸣(代蚊子)
④蹲其身(代自己)
⑤观之,兴正浓(代二虫)
⑥驱之别院(代虾蟆)
(3)联系语境,揣摩、翻译难句。
①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用心地想像,成千上百的蚊子果真就变成了白鹤)
②蹲其身,使与台齐。
(蹲下身子,使身子跟台子一般高)
③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全神贯注地沉浸在想像之中,愉快而又满足)
④见二虫斗草间
(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
⑤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我回想自己在年幼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看清极细微的事物)
5.学生听读?朗读课文,识记文章的精彩情节,分小组创造性地译述课文内容,师生共同点评。
(1)假如这些事是你亲身经历,你在译述时需加进你自己的感受。
(2)假如你是童年沈复的朋友,要求你以“童年的伙伴”为题创造性地译述课文。
(3)假如你是沈复的师长(父母亲、老师),请以“儿子(学生)的傻事”为题,创造性地译述课文。
四、理读积累,品析意趣
1.学生朗读课文,找出你认为有趣的地方,并说明“趣”在哪里。
学生讨论、交流,指名发言。教师归纳一些代表性的发言: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有趣,趣在仔细观察,充满稚趣,也充满乐趣。
“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有趣,趣在想像丰富,稚态可掬。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趣在入神,趣在陶醉其间,趣在憨态,趣在童心,趣在天真。”
2.学生边读边梳理、整理,积累语言材料。
(1)找出文中音同形不同的字。
(2)找出文中义同字不同的字。
(3)找出文中字同义不同的字。
(4)找出文中意义相对、相反的字词。
(5)找出文中的通假字。
(6)找出文中的成语并解释。
(7)找出文中的省略句。
学生分类寻找、整理,整理内容大致如下。
(1)音同形不同的字:
砾—唳 鹤—壑 向—项
(2)义同字不同的字:
察—观—视—见 唳—鸣 素—白
(3)字同义不同的字:
昂首观之(看) 明察秋毫(看到、看清)
观 察
作青云白鹤观(景象、景观) 必细察其纹理(观察)
定神细视(精神、注意力) 余忆童稚时(时候)
神 时
神游其中(感受、想像) 故时有物外之趣(经常)
徐喷以烟(用) 项为之强(因为)
以 为 以丛草为林(当作)
以丛草为林(把)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被)
故时有物外之趣(的)
之 项为之强(代指“昂首视之”)
(4)意义相对、相反的字词
藐小之物—庞然大物 凹—凸
(5)成语:
明察秋毫:比喻为人非常精明,任何小问题都看得很清楚。
庞然大物:外表上庞大的东西。
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夏蚊成雷:夏夜里蚊群嗡嗡的叫声像闷雷。
(6)通假字:项为之强,“强”通“僵”,僵硬。
(7)省略句:“鞭数十”应是“鞭之数十”
“使与台齐”应是“余使目与台齐”
3.熟读文章,尝试背诵。
五、课堂小结
《童趣》是作者追忆童年生活的一篇极有情趣的散文,文辞简约,韵味隽永。恰如俞平伯先生评论《浮生六记》说:“无酸语,赘语,道学语。”“奇文共欣赏”这类小品文犹如香茗、佳酿,是宜悠然中读美文,品人生的。
六、布置作业
沈复观昆虫而写成此文,你在童年时也有这样回想起来令人忍俊不禁的故事吗?请参照本文,从记忆的仓库中采撷一两朵童年生活的亮丽花瓣,写一个表现童心童趣的片断。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