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诸葛亮并没有“挥泪斩马谡”,马谡最后其实是病死的?

马谡最后其实是病死的?... 马谡最后其实是病死的? 展开
 我来答
Lei829933end
2019-11-10 · TA获得超过421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623
采纳率:76%
帮助的人:172万
展开全部

马谡是因自己的原因导致北伐战败,诸葛亮下命令要斩杀死马谡时,马谡就已经逃跑了,所以诸葛亮当时没有挥泪斩马谡。最后马谡还是被抓了回来,只是还没有等到执刑,马谡就病死在狱中。

马谡,是三国时期蜀汉大臣。一开始是跟随刘备,在刘备死后,并跟在了诸葛亮的身边。马谡是一个有才华的人,喜欢讨论作战计谋,诸葛亮很注重和珍惜聪明有才华的人,因此他十分看重马谡,每次作战或者有事时,都要约上马谡一起谈论,也将马谡提升为军人。

诸葛亮掌握军政大权时尽心尽责,任何事情都亲自出手。还抽时间与马谡讨论战事问题。诸葛亮南征孟获的时候,诸葛亮就是与马谡讨论出的战略,最后南疆终蜀没有发生什么战事,这里面也是有马谡的功劳,也让诸葛亮更加的欣赏和看重马谡。

在诸葛亮北伐时,一心想提拔马谡,将他设为先锋,结果马谡自傲狂大,用自己的方式,并没有按军事纪律作战导致北伐失利战败。

诸葛亮爱惜人才,不管有没有错用马谡。但是,北伐战败是事实,因此马谡需要承担战败的结果,只是马谡逃跑了。尽管诸葛亮不想斩杀马谡,但当时局面诸葛亮不得不下令治马谡的罪,也是为了稳住军心。

后来马谡被抓了回来,还没到执刑时自己就病死在狱中,对于马谡来说因为从战败、潜逃、抓捕、入狱,从天堂到地狱转眼间沦为狱囚,这样的变故是马谡无法接受的。

南国北丶
2019-11-11 · TA获得超过1.1万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286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33.2万
展开全部

因为在正史中,并没有记载到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具体细节,只有记载诸葛亮捉拿马谡的宣告书。不过马谡最后是病死在狱中的,这点倒是有所记载。

说起马谡,他也算得上是三国里一个有才华的人,诸葛亮对他的评价也是才器过人。很早就跟随刘备后面做事,担任了多个地方的县令,政绩也是不少。蜀汉的丞相,也就是著名的军师诸葛亮也是发现了马谡的才能,便开始重用他,即便刘备最后警告诸葛亮不要用马谡,诸葛亮仍然将他作为大将。

不过马谡也却是给蜀汉带来了巨大的优势,在各种战略中采取了正确的措施,大败曹魏。但是在后期,马谡在接受诸葛亮守街亭的任务时,却出了差错,没有遵守约定去守街亭,导致本来优势的局面被拖成了劣势,蜀汉被迫回到汉中防守。这时的马谡畏罪潜逃,而知晓这件事的向郎没有告诉诸葛亮。

诸葛亮对这件事非常生气,下令处死马谡,但是却不是自己处死的,是马谡自己在狱中病死的。在马谡犯罪后,诸葛亮下了逮捕令,但是当把马谡抓回来时,马谡已经病重,史书有记载“谡下狱物故,亮为之流涕“。所以说,诸葛亮没有亲自把马谡处死,还没有动手,马谡已经死在狱中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CAOHANJVA

2019-10-18 · TA获得超过46.7万个赞
知道顶级答主
回答量:21.9万
采纳率:92%
帮助的人:1.5亿
展开全部
诸葛亮并没有“挥泪斩马谡”,马谡最后其实是病死的

文/无风起念

马谡(190年-228年),字幼常,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三国时期蜀汉大臣。他与诸葛亮一殿为臣,同朝为官,辅佐汉主刘备。
马谡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诸葛亮很器重他,曾任用为参军。后来,马谡却在诸葛亮北伐时因作战失误而失守街亭,因而被诸葛亮所斩。这是小说《三国演义》中最为精彩的片段之一。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第95、96回《马谡拒谏失街亭》《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描写马谡立下军令状,以王平为副将,率兵25000人出守街亭。马谡在街亭失败后,回到诸葛亮大营负荆请罪,诸葛亮挥泪将马谡斩于营门,这就是所谓“孔明挥泪斩马谡”。那么在历史上,诸葛亮到底有没有挥泪斩马谡?且听笔者一一道来:
一个军纪严明的军师诸葛亮,形象自然高大;马谡本在历史上也算不上是大人物,但他失街亭回到诸葛亮军营负荆请罪,虽然招来杀身之祸,但知名度却得到大大提高。但是,对于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史实与之有很大的出入。西晋时陈寿所著的《三国志》、《诸葛亮传》、《王平传》、《马谡传》、《向朗传》及后来裴松之为其作的注释中,记叙了“斩马谡”真相。
第一、《马谡传》中裴松之注,提及《襄阳记》中的记载说马谡临死前,曾写信给诸葛亮:“丞相平日待我像待自己的儿子一样,我也把丞相当做自己父亲。这次我犯了死罪,希望我死以后,丞相能够像舜杀了鲧还用禹一样,对待我的儿子,我死了也没牵挂了。”
后诸葛亮待其遗孤如同己出。看这一段,就知道马谡死前未曾有机会再与诸葛亮谋面,否则也不必要写这么一封信,要诸葛亮效仿舜杀鲧而用禹的故事,将遗孤托付于诸葛亮了。而后又称“十万之众为垂涕。亮自临祭,待其遗孤若平生”,马谡的确是死了,但以上均未提及马谡是如何死的。在《诸葛亮传》中只称诸葛亮“戮谡以谢众”。
第二、《诸葛亮传》:六年春,扬声由斜谷道取郿……魏大将军曹真举众拒之。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明,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应亮,关中响震。魏明帝西镇长安,命张郃拒亮,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郃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郃所破。亮拔西县千馀家,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上疏曰:“臣以弱才,叨窃非据,亲秉旄钺以厉三军,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惧,至有街亭违命之阙,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闇,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

第三、《王平传》:“建兴六年,属参军马谡先锋。谡舍水上山,举措烦扰,平连规谏谡,谡不能用,大败於街亭。众尽星散,惟平所领千人,鸣鼓自持,魏将张郃疑其伏兵,不往逼也。於是平徐徐收合诸营遗迸,率将士而还。丞相亮既诛马谡及将军张休、李盛……”
从这三传来看,诸葛亮确实下令处死马谡,但到底有没有付诸实施,即使实施了,又在什么地方?都没有答案。但是,《三国志》卷41《向朗传》:“向朗字巨达,襄阳宜城人也……后主践阼,为步兵校尉,代王连领丞相长史。丞相亮南征,朗留统后事。五年,随亮汉中。朗素与马谡善,谡逃亡,朗知情不举,亮恨之,免官还成都。”
在《向朗传》中还有这样记述:“向朗(时向朗为丞相长史)素与马谡善,随军征战街亭,谡逃亡,朗知情不举,亮恨之,免官还成都。”此段意思十分明显,就是街亭之战后,马谡并未投案自首,而是畏罪潜逃,而向朗知情不报,被诸葛亮免去官职。《三国志》卷39《马良附马谡传》:建兴六年,亮出军向祁山……亮违众拔谡,统大众在前,与魏将张郃战于街亭,为郃所破,士卒离散。亮进无所据,退军还汉中。谡下狱物故,亮为之流涕。“谡下狱物故”,即病死狱中。

综合以上史料,可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马谡不遵诸葛亮守街亭的指示,惨败而归,导致陇右三郡得而复失,蜀军退回汉中。马谡深知后果严重,因此便畏罪潜逃,而身为丞相长史的向朗碍于情面或出于爱才之心,知情不报,事泄后导致他被免官职,在家赋闲达20年之久,而马谡最终也被缉拿归案。后来,诸葛亮打算对其行刑,然而还未及行刑,马谡便病死在狱中,并非被诸葛亮明正典刑或说“斩马谡”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北思南寻
游戏玩家

2019-10-17 · 非著名电竞玩家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136
采纳率:93%
帮助的人:122万
展开全部
对于马谡的结局,《三国志》中却有三种截然不同的记载。
《三国志·蜀书·向朗传》的记载是“谡逃亡,朗知情不举,亮恨之,免官还成都”。此段意思十分明显,就是街亭之战后,马谡并未投案自首,而是畏罪潜逃,而向朗知情不报,被诸葛亮免去官职。 基于此种说法,民间产生了很多相关的传说,比如在姜维传的设定中,马谡潜逃后改名宁随,并在诸葛亮病逝后重新为蜀汉效力。
《三国志·蜀书·马良传》则记载,“谡下狱物故,亮为之流涕”。即马谡在狱中病故。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的记载则和《三国演义》中的说法相同:“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即诸葛亮下令处斩了马谡。
基于以上证据,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马谡在街亭举动违规,不遵诸葛亮的指示,以致最后惨败而归,无奈之下大军退回汉中。马谡是深知自己失败后果的严重性的,因此便畏罪潜逃,而身为丞相长史的向朗碍于情面或出于爱才之心,知情不报,事泄后导致他也在家赋闲达二十年之久。马谡最终被缉拿归案,并被诸葛亮处以极刑,然而还未及行刑,马谡便于狱中病故了。这种观点可以将三种不同的说法统一起来。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小渊家道
2019-10-18 · 居家有方,选品有术,装修有道,小渊家道
小渊家道
采纳数:578 获赞数:3163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首先,您需要了解一下什么是史料记载,什么是小说情节,东汉末年的唯一正史是三国志,里面记载的是比较严谨的事件和人物,说白了,就是比较可信的事实,而挥泪斩马谡出自小说三国演义,这本书是以三国时期为背景的文学作品,里面的事件是经过加工的,不是事实,而且故事情节,您这个问题问的有的让人无语,就好像你看电视剧步步惊心里面穿越的刘诗诗,然后你就当真了,这不是可笑么?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