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问:管仲非仁者与?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此句出自:《宪问篇》
原文: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注释】
▲霸:假借为伯。指古代诸侯联盟的盟主。《白虎通》:“霸者,伯也,行方伯之职。”方伯是春秋时期的古汉语词汇,出自《礼记·王制》,原指一方诸侯之长,后泛指地方长官。周初,“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即天子分封诸侯国,诸侯分封卿大夫之家。天子在所分封的诸侯国中,委任王室功臣、懿亲为诸侯之长,代表王室镇抚一方,称为“方伯”。
伯仲叔季,兄弟排行的次序,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是最小的。
▲微:无,没有。
▲被发左衽[pī fà zuǒ rèn ]:古代中原地区以外少数民族的装束。借指沦陷为异族统治。“左衽”指古代部分少数民族的服装,前襟向左掩。
▲谅:本意是遵守信义。这里指小信,固执,坚持己见,不问是非地死守信用。
▲自经:指上吊自杀。
▲沟渎:水沟,小渠。田间水道。
【译文】
子贡说:“管仲不是仁者吧?齐桓公杀了公子纠,管仲没有死,反而做了齐桓公的宰相。”孔子说:“管仲辅佐桓公,统领诸侯,匡正了天下秩序,老百姓到了今天还享受到他的好处。如果没有管仲,恐怕我们也要披散着头发,衣襟向左开,成为夷狄之人了。岂能像普通人那样死守小节小信,自杀在小水沟中,还没有人知道呢。”
【学而思】
先秦时期的君臣关系与秦汉大一统之后的“君为主、臣为从”不同,君臣之间在等级上虽有上下之分,但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君与臣的关系是靠“礼和忠”来维持,家臣在家主死后如何尽忠,要看家主生前如何对待家臣。管仲“不能死”,或许是怕死,更有可能是公子纠生前并没有以国士之礼对待管仲。
子路和子贡都问“管仲不死”,孔子回答子路“不以兵车”,回答子贡“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是因为子路好勇,子贡好信。劝诫子路不要勇而无谋,劝诫子贡不要固执于小节小信。
原文: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注释】
▲霸:假借为伯。指古代诸侯联盟的盟主。《白虎通》:“霸者,伯也,行方伯之职。”方伯是春秋时期的古汉语词汇,出自《礼记·王制》,原指一方诸侯之长,后泛指地方长官。周初,“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即天子分封诸侯国,诸侯分封卿大夫之家。天子在所分封的诸侯国中,委任王室功臣、懿亲为诸侯之长,代表王室镇抚一方,称为“方伯”。
伯仲叔季,兄弟排行的次序,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是最小的。
▲微:无,没有。
▲被发左衽[pī fà zuǒ rèn ]:古代中原地区以外少数民族的装束。借指沦陷为异族统治。“左衽”指古代部分少数民族的服装,前襟向左掩。
▲谅:本意是遵守信义。这里指小信,固执,坚持己见,不问是非地死守信用。
▲自经:指上吊自杀。
▲沟渎:水沟,小渠。田间水道。
【译文】
子贡说:“管仲不是仁者吧?齐桓公杀了公子纠,管仲没有死,反而做了齐桓公的宰相。”孔子说:“管仲辅佐桓公,统领诸侯,匡正了天下秩序,老百姓到了今天还享受到他的好处。如果没有管仲,恐怕我们也要披散着头发,衣襟向左开,成为夷狄之人了。岂能像普通人那样死守小节小信,自杀在小水沟中,还没有人知道呢。”
【学而思】
先秦时期的君臣关系与秦汉大一统之后的“君为主、臣为从”不同,君臣之间在等级上虽有上下之分,但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君与臣的关系是靠“礼和忠”来维持,家臣在家主死后如何尽忠,要看家主生前如何对待家臣。管仲“不能死”,或许是怕死,更有可能是公子纠生前并没有以国士之礼对待管仲。
子路和子贡都问“管仲不死”,孔子回答子路“不以兵车”,回答子贡“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是因为子路好勇,子贡好信。劝诫子路不要勇而无谋,劝诫子贡不要固执于小节小信。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