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学生鉴赏诗歌之美

 我来答
樱花0220
2013-11-09 · TA获得超过127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33
采纳率:75%
帮助的人:64.3万
展开全部
  新版高中语文第三册与前两册既有联系,又进一步深化。依据教材的总体设计,在前面两册的基础上,第三册集中进行文学鉴赏教学,培养学生感知,理解,品评文学作品的能力,注重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第三册尤其加大了诗歌的含量。中国是诗的国度,佳作浩如烟海,名家灿如繁星,留下了无数令人难忘的诗篇,那么诗歌的魅力何在?如何使学生走进诗歌?如何使学生在感受诗歌的过程中获得审美的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又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鉴赏诗歌之美?本文拟定以下几点,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让学生成为鉴赏诗歌的主体
  诗歌是一种非实用、非功利性的表现人类心灵世界的,富于创造性的文学模式。诗歌鉴赏也是一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精神活动。高中生已具有对文学作品鉴赏的个性张扬的需要,他们渴望拥有个性,保护个性,张扬个性,渴望用自己的审美观,人生观去分析作品的主题。教育的任务不是向学生抛出传统的观点或将教师对伤口伯个人审美观塞给学生。因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老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观点,尽量给学生思维再创造的机会和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否则学生就失去参与的兴趣,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讨论中发现自我,在感受诗歌魅力的同时,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二)解读诗歌语言
  诗歌语言区别于一般记叙描写性的语言,也区别于一般的议论说明性语言。诗歌语言是诗人独创的高度凝练的个性语言,是最富有文学性,它几乎都是作者思想感情,内心世界的表白,作者的喜怒哀乐无不倾泻在诗行中。鉴赏诗歌要从品味语言入手,在此基础才能有所感,有所悟。例如:李煜的《虞美人》中“一江春水向东流”不但使抽象化的“愁”具体化,而且也抒发了南唐后主李煜的亡国后的满腹愁思。又如李清照的《一剪梅》中“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平淡之中见新奇,仔细品味,就能感受到作者那一种相思,一种牵挂,而且抹不去,丢不掉。
  (三)鉴赏诗歌中的画面美
有的诗歌读了,不但能感受其中的情,而且能在我们眼前出现一幅图画。如王维的《山居秋暝》通过对山中秋天停晚的描绘,给我们展现一幅雨后山林图,真不愧为“中有画”,从中能感受到自然美和生活美,不禁让人向往。
  (四)鉴赏诗歌的意境美
  所谓意境,是合景与情而言,能把握景与情,才能入境。如“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绵延起伏的山峦,汹涌澎湃的潮水,苍茫皎洁的月光,空寂冷清的山城,衰败残破的城垣。结合这些片断的是一个衰败寒寂的意境氛围,透过这些,我们看到永恒的存在和变迁流走的悲剧参照,从而体味作者对历史的反思和叹息。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鉴赏诗歌,必须要投入,投入精力,投入感情。在现代社会中,诗歌似乎离我们很远,这就增加了教学的难度,但在做到上述几点的同时,首先让学生了解诗歌,要让学生去读,去诵读,经过诵读,达到背诵,最后有所领悟,这也是鉴赏诗歌的重要一点。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