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官话会不会成为与普通话抗衡的最后的方言

 我来答
fsylhf
2020-03-30 · TA获得超过13.1万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0
采纳率:76%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不会,各地的方言大部分都能保存下来。

语言本身就是不断变化的,人民也有选择语言的自由。国家确实规定了普通话是通用语言,但是并没有规定不能使用方言,实际上是给了选择空间的。现在的下一代的人民选择了普通话,这就是时代的趋势。



扩展资料:

在中国目前划分了10大方言,分别是官话方言、晋方言、吴方言、徽方言、闽方言、粤方言、客家方言、赣方言、湘方言、平话土话。

官话方言

官话方言又可以分为东北官话、北京官话、冀鲁官话、胶辽官话、中原官话、兰银官话、西南官话和江淮官话。

东北官话既然包含了东北两个字,那么主要分布肯定是在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大部,其次还有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河北省东北部。使用人数达到了1.2亿,同时也是最接近普通话的一种方言。

北京官话,主要分布于北京市、河北省承德市、廊坊市、涿州市,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辽宁省朝阳市、凌源市、建昌县。使用人数约1500万,相比较而言,是一个小方言。

冀鲁官话分布于河北省大部、山东省大部以及北京市平谷区、山西省广灵县和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使用人口约9000余万。

胶辽官话主要分布于山东省的胶东半岛、辽宁省的辽东半岛和鸭绿江下游地带。使用人数较少,不好统计。

中原官话主要分布于河南大部、山东西南部、安徽西北部、山西南部、陕西关中、甘肃东部、青海东部、新疆天山以南地区等。兰银官话分布于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北部地区、内蒙古自治区西部。

西南官话,是流行于中国西南部四川、重庆、贵州、云南、广西壮族自治区部分地区等地以及邻近的湖南西部、湖北大部、陕西南部,在境外是缅甸果敢的主要语言,在老挝、越南等地也有部分汉族使用。

江淮官话,旧称南方官话、下江官话;又称淮语、江北话、下江话。现被划为汉语官话中的一支。使用人口大约为7000万,主要分布于江苏、安徽两省的江淮地区。

晋方言

晋语使用人口约6305万,主要使用地区有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陕西省北部、河南省黄河以北大部、河北省西部。

吴方言

吴方言分布于今浙江、江苏南部、上海、安徽南部、江西东北部、福建北一角,使用人口9000多万。

徽方言

徽方言又叫徽语,分布在钱塘江上游地区古徽州府、严州府大部、饶州府部分地区的汉语方言,使用人口约436万。

闽方言

闽方言即为闽语,主要分布在福建省、广东省、海南岛、雷州半岛、等地区,使用人口约8000万。

粤方言

粤方言分布于中国的广东、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香港、澳门,及北美、欧洲和澳洲、新西兰、以及东南亚一些国家的华人社区中使用,是香港、澳门的官方语言。使用人数在1亿以上,算是很大的一个群体了。

客家方言

客家方言分布在广东、福建、台湾、江西、广西、湖南、四川、浙江等省,其中以广东东部和北部、福建西部、江西南部和广西东南部为主。世界上使用该语言的总人口超7000万,也是不容小觑的。

赣方言

赣方言古称傒语,又名江西话,为汉族江右民系使用的主要语言。主要分布在江西的中北部即赣江的中下游、抚河流域,修河流域及鄱阳湖周边、湘东和闽西北、鄂东南、皖西南和湘西南等地区,使用人数未统计。

湘方言

湘方言分布在湖南省大部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使用人口在2500万以上。

平话土话

平话土话是西南地区汉语方言的一种,属汉语何种方言尚无定论,有的学者或方言书刊把平话归入粤语,有的则认为平话是独立方言,使用人口200多万。

从《中国语言文字概况》中记录的情况来看,使用人数最多的方言当属官话方言中的东北官话,使用人数达到了1.2亿。紧随其后的是粤方言,使用人数达到了1亿。

按照这样的统计数据,很多人在没有仔细了解过之前,都会猜错。不过这也没什么,方言作为历史文化遗产,是应该保留和保护的。而全国统一的普通话,每个人也要学好,说好,这样才能在交流沟通上无阻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方言

fxrxwh
高粉答主

推荐于2017-10-06 · 说的都是干货,快来关注
知道顶级答主
回答量:7.1万
采纳率:89%
帮助的人:2.2亿
展开全部
在大多数汉语方言在感叹由于推广共同语而引起的方言生态危机的同时,
西南官话不但没有受到共同语的威胁而萎缩,
反而不但发壮大:
1、东进:由湖北江汉地区及重庆、湘西地区向东逐步吞噬湘语的地盘。
2、南侵:广西汉族地区,西南官话越来越通用,云南贵州两个西南官话的老地盘,
全面包围操壮侗、苗瑶语的少语民族语言,这些少数民族大多数处于双语状态,
有的基本上在青壮年一代完成了语言转用,他们所使用的汉语,为当地西南官话。
3、西扩:川西及滇西操藏缅语的少数民族,很多已经转用汉语,或使用民汉双语,
他们使用的汉语也是西南官话
4、内没:川渝地区有不少非官话方言岛,在西南官话的强势下,逐步被淹没。
5、同化:由于西南官话是汉语方言中音系最简单的方言之一。因此
不管是从北方的官话区南方非官话区到西南地区工作学习的人,以及长期或短期
停留的人,都或多或少地学会了西南官话。
6、同时,西南官话由于内部一致性较高(主要是声调调形的同一性较高),彼此都能接
受对方的口音,所以通用性较广,事实上形成了接近成渝方言的区域共同语,
同时这种区域共同语在很大多程度上避免了较多的方言词,同汉民族共同语书面语
较为统一,文-语及语-文转换与普通话的功能相差无几,所以在广播电视传媒,
中小学教学甚至高等学校教学中都大范围使用。
7、由于西南官话语法系统与普通话有较大的一致性,她跟随普通话一道发展,
现代汉语书面语一切现代化成果都能为之所用,所以不存在象吴语、闽语、客语那样
的书面文字化及语文现代化的问题。西南官话词汇中只有与普通话不同的说法,
而较少规范汉字中没有的独特方言字,我国现行的字典、词典都能直接为西南官话服务。
8、最重要一点,西南官话内部不存在象东南方言那样的地域歧视现象,
彼此都能接受对方口音,兼容性很大,无须在选择中心方言点上纠缠不休,不惟标准,只须
内部调和,即形成流通性较大的区域共同语。
由此发展下去,占汉语人口之半壁江山极有可能。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没人比我更懂四纽
2020-11-24
知道答主
回答量:2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9135
展开全部

我觉得西南官话可能是最后消失的方言,但是这并不代表西南官话永远不会消失

我摘录一个知乎匿名网友的回答:

我是土生土长的成都95后,我的感触非常深。以前我也不相信西南方言会消失,但是这几年,整个西南官话状况越来越不容乐观。

很多人觉得西南官话强势,甚至不少全国网友,甚至川渝本地人觉得西南官话永远不会被普通话代替,其实我觉得这种说法是100%理想状态,也不太赞同这种说法。如果说现在四川方言都不能得到有效的保护的话,从长远来看,四川方言被普通话代替是完全有可能的。如果说西南官话彻底失传,那估计未来几十年不太可能;但如果说成都这种大城市市区的方言被普通话基本覆盖但并没完全消失,那我估计就二十年以内。

我个人认为网上所谓的“西南官话强势”“西南官话壮大”其实是一种错觉,之所以很多人会有这种观点我觉得主要是以下几个原因:

①其他方言区(尤其是六南方言)由于与普通话差异太大,在普通话的冲击下不断萎缩,其他官话由于与普通话差异相对小得多,状况可能要好得多。

②西南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原因相比其他地区推普晚,因此很多川渝地区上年纪的一些老年人根本就不会普通话,还有不少川渝人说不好普通话,加上推普工作在西南地区(尤其是川渝地区)之前推行的不是很到位,甚至之前在学校这种场合普通话也没有强制推行。从而普通话普及相比其他地区有些滞后,自然方言萎缩地晚一些。

③另外,川渝地区由于经济日益发达在文化输出方面确实对有一定影响

我记得2017年网上流传着这样一张图,显示西南官话区域内能够熟练使用方言人群的比例最大,然后有部分自媒体就得出了结论说,“川渝地区年轻人完全继承了四川方言”,“川渝方言不需要保护”,“未来四川话会与普通话平等”,“大家完全不用担心四川方言”等等这些观点,甚至还有川渝本地的网友对四川方言极度乐观,说四川方言是全国最安全的方言。

其实我看到这些观点,我不仅不会对四川方言的未来乐观,反而有一种担忧,四川方言乃至整个西南地区的方言这几年已经有走下坡路的趋势,尤其是成都这种大城市的方言沦落体现的更为明显,我用一下几个例子来说明:

①西南地区90后和00后年轻人对部分字的发音误读现象尤其明显。以成都话为例,打个比方,我,成都话读ngo,然而我身边成都90后和00后年轻人基本上读成wo;国,成都话读gue,然而我身边成都90后和00后年轻人基本上读成guo;咸,成都话读han,然而我身边成都90后和00后年轻人基本上读成xian;鲜,成都话读xuan,然而我身边成都90后和00后年轻人基本上读成xian;浣花溪,成都话读kuan hua qi,然而我身边成都90后和00后年轻人基本上读成huan hua xi;晨,成都话读sen,然而我身边成都90后和00后年轻人基本上读成chen;常,成都话读sang,然而我身边成都90后和00后年轻人基本上读成chang;验,研,成都话读nian,然而我身边成都90后和00后年轻人基本上读成yan;育,成都话读yo,然而我身边现在成都90后和00后年轻人基本上读成yu;迫,成都话读pe/peq,然而我身边成都90后和00后年轻人基本上读成po;还有就是ng这个音节大量消失,比如说,爱ngai,欧ngou,咬ngao(另读niao),樱ngen,硬ngen……然而身边同龄人基本上完读成了普通话的发音,我作为土生土长的成都95后,有时说着这些标准成都话发音,还要遭到别人的误解甚至嘲笑,我顿时还感到很尴尬……

还有就是川渝部分中老年人的方言字词的发音也开始逐渐地被我们年轻人带偏,有时成都周边的一些人说的家乡方言因为被人嫌弃土,自己的发音也转变为了普通话的发音。不仅如此,这几年连成都市区方言部分字的语调也有被普通话日渐同化的趋势。


②大量方言词汇消亡。哪怕很多很简单且通俗易懂的词汇,我遇到的很多土生土长的成都家长的娃娃都完全没听说过。比如说,老汉儿,成都话意思是爸爸,然而我遇到的身边很多小朋友居然不晓得这个词是什么意思;撇脱,成都话意思是方便,容易的意思,然而很多新生代已经没听说过这个词了;就连“耍”这样简单常用的字,身边很多成都小朋友已经不怎么说了。就拿我一个成都95后来说,80%以上的词汇我可能都没有听说过。


③川渝地区很多小地方的方言在消失。四川南部的有一种方言,叫岷江话,入声独立成调。以乐山话为例,很多字的发音与成都话完全不一样,比如说,一, yeq;三sa;六,loq;七,qie;八,be;难,la……尤其是乐山西部的苏稽方言更是难懂,是整个四川盆地内最古老的方言,继承了很多蜀语特征,很多字还有q或者h入声,比如说,不去,苏稽话读作boh jieh,八,读成baq/beq。还有很多字的发音与一般四川话差异巨大,比如说,关go;远yo;两lie;装zua;班ba;坚jia;买ma;开ke;山sa;鳝se;站ze;半bo;盘po;饭fo;课ku;锅gu;包bu;花ha;瓜ga……(入声我有点记不清楚了),就连“你 我 他”三个字都有两派发音,一个是“ni ngu dae”,另外一个是“niu ngou dou”。

再打个比方,四川渠县话,很多发音与一般的四川话很不一样,与晋语有不少相似之处。比如说,百biaq,客kiaq,黑haq,核haq,北,biaq,肋liaq,墨miaq,册qiaq,裂liaq,色xiaq,择jiaq,垃圾读成la sa……

用四川渠县话读诗和一般的四川话和普通话感觉就很不一样,而且特别押韵:

荐豆呈毛血歌辞

时恭时圯 有物有则(zaq)

伊我上圣 实抱明德(diaq)

黍惟嘉谷 酒惟玄默(miaq)

荐通苍只 庆禅黎黑(haq)

愿灵之降 砟家佑国(guaq)

然而这些方言,由于和普通话差异太大,已经处于濒临灭绝的边缘,现在当地年轻人已经几乎不会了,基本上都是少数特别上年纪的老人在说了。现在四川境内的方言入声消失很厉害,如今带入声的岷江话已经很难从当地年轻一代听到了。很多孩子直接讲成都话了,甚至有些孩子连成都话都不讲,直接改说普通话


④这几年我在成都市区,身边很多成都10后的娃娃会说成都话的都越来越少。(以前外地人都嫌弃成都人不说普通话,但这几年其实状况得到了适当的改观,但改观力度依然不够,不过让成都中老年人说普通话确实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而且很多娃娃父母都还是四川本地人,这个有点类似于吴语在江浙地区90后的前期状况,这是近几年的一个新趋势;周围很多80后年轻家长明明会说方言,都不教娃娃说了,不晓得是这些家长觉得方言太难听还是觉得说普通话太高端有素养。

我先说我的经历,我记得我小时候,大概十年前吧,无论是在学校课后,还是在院子里面耍,我们都是讲方言,甚至有时老师上课都在讲方言,如果我们同学之间那个讲普通话还会被认为是在zhuang B。

然而现在完全反过来了,现在普通话已经在成都10后娃娃里面占据了主流。学校说普通话这是一件正常的事情,但回家与父母也说普通话是近几年才出现的新趋势;市区里面会说方言的娃娃比例明显下降,下降速度可以说是越来越快,前所未有;现在很多时候如果娃娃之间那个说方言或者说普通话时方言口音很重的,还会被嘲笑,甚至被孤立;这些说方言的娃娃因此自信心受到打击,从而改说普通话。现在在成都市区每次上街,十个家长,平均七八个都与娃娃说普通话,而且很多都还是80后年轻家长;十个小娃娃,有几次一问他们,平均七八个都只会普通话,连打闹都是一口标准普通话+英语,好多时候一句方言都听不到,每次看到这些现象,我的心都凉了一大截,仿佛让人感觉这是在北方,不在四川。

其实这种现象在我们90后已经有萌芽的迹象,只是还极其微弱。就拿我们95后来说,我记得我上初中的时候(我们初中是成都一所很好的公里初中)班上就有好几个孩子不会方言,而且他们的父母至少有一方是四川本地人,其中还有一个是攀枝花的,我就问他们,你们为什么不说四川话,他们居然说他们不会四川话,父母从来也不教,因此我们只有用普通话与他们交谈,直到现在我都对那几个同学印象深刻,如今有时候初中同学聚会时,我与他们几个交流都是用普通话,当时在我上初中的时候也没怎么在意,觉得这只是偶然现象,从来没有方言危机。

但是这几年我是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成都方言的危机,首先很多学校要求孩子必须说普通话,大部分学校都有"说普通话,做文明人"等等之类的短语,这些标语我觉得本来就有很大的争议和歧义,从字面意思来看,仿佛告诉学生这样一个“道理”,就是说普通话才是文明的表现,说方言就不是文明人,甚至很多学校还强行把普通话与成绩挂钩,有些老师就只喜欢说普通话的娃娃,对爱说方言的娃娃不感兴趣;我还在头条里面看到有成都家长说娃娃因为在学校说四川话找家长约谈的(真实性无法考证)。这样下来直接造成很多娃娃用普通话代替四川话当做生活中交流的唯一语言,哪怕家里头对父母也是这样。还有好多80后年轻家长明明会说四川话,但就偏偏不教娃娃说方言,有些家长不愿意或者还刻意避免娃娃接触四川话,甚至还要家里头的老一辈也与娃娃说普通话,有时看到一些老一辈与娃娃飚川普的场景,心里头真的捏了一把汗。因此这些综合因素造成身边很多成都10后小孩子普遍只会说普通话,而不会四川话,我身边这样的孩子太多了,哪怕少数会说方言的孩子说起方言简直就像外地人说四川话一样,听得让我浑身起鸡皮疙瘩,完全没办法听,还不如让他们说普通话。每次我用稍微地道的成都方言对小娃娃说话,那个场景真的可以用对牛弹琴来形容,他们要么就是听不懂,要么就是用标准的普通话回复我。问他们会不会说方言,多数小孩子都说不会了。如果说10后都成这个样子,随着成都市区外地人越来越多和普通话推广覆盖面越来越大,讲方言的老一辈逐渐离世,那岂不是15后,20后等等一代比一代糟糕?这样下去等到成都周边地市像现在成都推广普通话的时候,岂不是地市州和农村的方言也要开始萎缩?


⑤除开方言本身,与四川方言有关的方言文化危机更为严重,川剧,川戏等方言文化这些基本上已经从我们这一代人断层,我小时候经常听到什么川剧这些,现在已经几乎听不到了。我们95后这一代已经丢了四川方言里面的一大半精髓了,更不用说去理解四川方言或者四川方言文化的意义和内涵了,00后这方面估计更糟糕,10后更不用说了……

即使现在有川渝方言说唱,也很难掩盖方言逐渐衰落的事实,因为在如今普通话日益盛行的年代,方言传播范围会越来越有限,因此如今想把川渝方言说唱铺展开是一件越来越困难的事情。


⑥多数川渝民众对方言危机毫无感觉,总觉得对方言保护有一种理所应当的忽视,其实我上面说的那么多就是西南方言危机的具体表现(现在方言危机主要还是在成都这种大城市很明显,成都周边小城市还不太明显)。这几年,我很明显感觉到西南地区方言正在逐渐步入其他方言区的后尘,而且速度越来越快,正在从成都这种大城市逐渐向周围扩展开。除此之外,我还从网上的帖子了解到西南官话桂柳片,湘西片,陕南片,鄂西片以及贵阳、昆明和郴州方言这几年也沦落的很厉害(我不晓得这些地区情况是否属实,如果说我得到的这些地区的方言使用情况和你们有出入,可以在评论区留言,以便我修改),如果说现在西南方言都还没有任何官方保护措施,那整个大西南地区方言消失也是早晚的事。

如今西南方言已经开始萎缩了。现除了成都市区方言,西南官话区其他地方(尤其是西南官话外围地区)的方言状况也很不容乐观:

宜昌方言现状:网页链接

贵阳方言现状:网页链接

昆明方言现状:网页链接

柳州方言现状:网页链接

桂林方言现状:网页链接

武汉方言现状:网页链接

襄阳方言现状:(一个襄阳网友对襄阳方言现状的阐述)

陕南汉中话现状:(一个汉中网友对于汉中西南官话现状的阐述)

湖南郴州方言现状:网页链接

可见西南官话萎缩已经是现在进行时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