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数学》:数学真的像你想的那样吗?
展开全部
从上小学开始,我就不喜欢数学这门课程,这么多年下来,数学在我的眼中,就是各种公式和定理,非常无趣。甚至我一度认为,数学是一门无用的学科,只有加减乘除,能在生活中被广泛用到。
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才发现,数学并非是我所想的那样,数学的定义也不是只有数字和公式。其实,数学对我们来说,可以说是一种观察世界的思想体系,而数学家们则把数学,作为一种研究客观世界的方法。
数学家们推断定理的流程是,先进行数学猜想,然后用各种数字和图形进行逻辑推理、演算,最终得出结论,成为数学定理。当然,这些数学定理,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具有永恒不变的特质。
数学家们的工作模式,是通过相互交流,得到启发后有了灵感,再去反复推导,验证最初的猜想,这个过程是充满创造性的,也是充满成就感的,可是学校的数学课程并不如此。本书的作者做了一项教育调查,她走访了很多地方,发现了这个问题。
可以回想一下,我们学校数学课堂的教学模式,通常都是以老师讲解为主,学生们安静听课,然后反复练习老师的解题思路。当回到家做作业时,大家基本上也都是死记硬背,套用各种公式做习题。
这样教学课程的弊端就是,学生们有可能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往往不知道问题是怎样产生的,但却知道如何去解答。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只会解答老师讲过的同种类型的题,当遇见那种稍微变换方式的题目,就不会做了。
针对这种教学模式,作者在书中提出了这样的改良方法:老师要让学生们明白,数学问题不是一种程序化的定理,也不是只有一种解答方法,一种答案。面对一个问题,让学生们主动思考,然后用数字拆分、图形、表格、图表等多种工具,进行运算解答。
举个例子,书中提到一个关于加减乘除计算的简便方法,就是把数字拆分开来。例如:18+25=?,可以拆分为10+20=30,8+5=13,然后把它俩合在一起,相加,30+13=43,这样子结果就出来了。这种取整数相加的计算方法,方便心算。
在课堂上,老师还要为学生们提出一些学习建议,可以为他们制定学习数学的目标。这个目标是告诉他们,在学习某一阶段课程内容时,应该掌握的相关数学知识点,这样可以让学生们,自己检验是否理解了课堂知识。
不过,老师最重要的事,是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让学生们有机会,在课堂上提出自己的疑问,并且能够让他们互相讨论,去延伸出来一些新的问题。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解决问题,获得成就感,喜欢上数学。
除了数学,有关整体的教学模式,书中列举了两种:一个是分层式教学,这也是现在中国学校普遍的教学方式,简单来说,就是把成绩好的学生和成绩差的学生分开教学;另一种教学模式是混合式教学,日本就是采用这种教学方式。
根据国际教育研究表明,相比分层式教学的国家,混合式教学国家的学生,平均成绩更高。分层式教学,会造成学校教育的不平等化问题,而且很难正确评估学生的水平;混合式教学则会让学生们互相帮助,学习他人身上的优点。
分层式教学不好的原因,还有以下几点:第一点,学生没有机会接触更高水平的课程,他的自身水平也不会随之提高;第二点,老师会对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降低期望,用最低的标准教学,这样,学生的潜力也就逐渐被埋没了。
第三点,分级式教学并不公平,有很多学生,会因为某些原因,考试发挥失常,被划分到了错误的层级,最终导致他们的未来走入下坡路;第四点,分级式教学中,成绩好的学生,失去了为其他人解答问题的机会,不能更好的巩固自己的知识。
看完这本书,也对现在中国的教学模式,有了一个思考,学校为什么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仔细想想也能理解,因为这种方式,可以更好的应对考试,让学生用更少的时间,相对取得更高的分数。这种现象也不仅仅存在于数学课堂中,包括很多其它的学科,背各种题纲,其本质上只是为了成绩。
成绩确实对学校很重要,这背后的问题,也是成绩能够提高升学率,而升学率又会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可是,对于学生们来讲,我们学习不是为了考一个好成绩,而是能够用学校学习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难题。
正因为这样的一个循环,让学校的教学,始终停留在抽象的阶段,学生们虽然掌握了各种理论知识,却发现无法与生活建立连接,最终这些无用的抽象知识,就随着时间一点点地被遗忘掉了。
想要真正改革教育方式,恐怕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这也是整个世界都需要面对的问题。所以我们这些普通人,现阶段更应该保持终身学习的能力,把学校看成是启蒙学习的工具,学校只是每个人学习的开始,并不是结束。
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才发现,数学并非是我所想的那样,数学的定义也不是只有数字和公式。其实,数学对我们来说,可以说是一种观察世界的思想体系,而数学家们则把数学,作为一种研究客观世界的方法。
数学家们推断定理的流程是,先进行数学猜想,然后用各种数字和图形进行逻辑推理、演算,最终得出结论,成为数学定理。当然,这些数学定理,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具有永恒不变的特质。
数学家们的工作模式,是通过相互交流,得到启发后有了灵感,再去反复推导,验证最初的猜想,这个过程是充满创造性的,也是充满成就感的,可是学校的数学课程并不如此。本书的作者做了一项教育调查,她走访了很多地方,发现了这个问题。
可以回想一下,我们学校数学课堂的教学模式,通常都是以老师讲解为主,学生们安静听课,然后反复练习老师的解题思路。当回到家做作业时,大家基本上也都是死记硬背,套用各种公式做习题。
这样教学课程的弊端就是,学生们有可能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往往不知道问题是怎样产生的,但却知道如何去解答。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只会解答老师讲过的同种类型的题,当遇见那种稍微变换方式的题目,就不会做了。
针对这种教学模式,作者在书中提出了这样的改良方法:老师要让学生们明白,数学问题不是一种程序化的定理,也不是只有一种解答方法,一种答案。面对一个问题,让学生们主动思考,然后用数字拆分、图形、表格、图表等多种工具,进行运算解答。
举个例子,书中提到一个关于加减乘除计算的简便方法,就是把数字拆分开来。例如:18+25=?,可以拆分为10+20=30,8+5=13,然后把它俩合在一起,相加,30+13=43,这样子结果就出来了。这种取整数相加的计算方法,方便心算。
在课堂上,老师还要为学生们提出一些学习建议,可以为他们制定学习数学的目标。这个目标是告诉他们,在学习某一阶段课程内容时,应该掌握的相关数学知识点,这样可以让学生们,自己检验是否理解了课堂知识。
不过,老师最重要的事,是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让学生们有机会,在课堂上提出自己的疑问,并且能够让他们互相讨论,去延伸出来一些新的问题。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解决问题,获得成就感,喜欢上数学。
除了数学,有关整体的教学模式,书中列举了两种:一个是分层式教学,这也是现在中国学校普遍的教学方式,简单来说,就是把成绩好的学生和成绩差的学生分开教学;另一种教学模式是混合式教学,日本就是采用这种教学方式。
根据国际教育研究表明,相比分层式教学的国家,混合式教学国家的学生,平均成绩更高。分层式教学,会造成学校教育的不平等化问题,而且很难正确评估学生的水平;混合式教学则会让学生们互相帮助,学习他人身上的优点。
分层式教学不好的原因,还有以下几点:第一点,学生没有机会接触更高水平的课程,他的自身水平也不会随之提高;第二点,老师会对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降低期望,用最低的标准教学,这样,学生的潜力也就逐渐被埋没了。
第三点,分级式教学并不公平,有很多学生,会因为某些原因,考试发挥失常,被划分到了错误的层级,最终导致他们的未来走入下坡路;第四点,分级式教学中,成绩好的学生,失去了为其他人解答问题的机会,不能更好的巩固自己的知识。
看完这本书,也对现在中国的教学模式,有了一个思考,学校为什么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仔细想想也能理解,因为这种方式,可以更好的应对考试,让学生用更少的时间,相对取得更高的分数。这种现象也不仅仅存在于数学课堂中,包括很多其它的学科,背各种题纲,其本质上只是为了成绩。
成绩确实对学校很重要,这背后的问题,也是成绩能够提高升学率,而升学率又会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可是,对于学生们来讲,我们学习不是为了考一个好成绩,而是能够用学校学习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难题。
正因为这样的一个循环,让学校的教学,始终停留在抽象的阶段,学生们虽然掌握了各种理论知识,却发现无法与生活建立连接,最终这些无用的抽象知识,就随着时间一点点地被遗忘掉了。
想要真正改革教育方式,恐怕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这也是整个世界都需要面对的问题。所以我们这些普通人,现阶段更应该保持终身学习的能力,把学校看成是启蒙学习的工具,学校只是每个人学习的开始,并不是结束。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