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化基文言文翻译
1. 《鞠咏为进士》的全文翻译
译文:
鞠咏参加考进士,(他)凭借文才得到王化基的赏识。等到王化基掌管杭州(知府)后,鞠咏被提拔进士及第,经考试(被朝廷)授官为大理评事,掌管杭州仁和县。
将要去做官,鞠咏先写了书信和所写的诗寄给王化基,来感谢(王化基)平日曾经对他的栽培,(并表达了)现在自己也担任官吏,希望能够用文字书信(与王化基)交往同乐的意愿。
王化基没有回复。等到(鞠咏)上任后,(王化基)对他一点儿不加礼遇,非常急切地考核他的公务。鞠咏非常失望,于是不再期望得到王化基的知遇,而是专心干政事。
后来,王化基被召入朝廷做参知政事,(他上任后)第一件事便是(向皇帝)举荐鞠咏。有人问他原因,(他)答道:“凭鞠咏的才能,不用担心将来不显达。
担忧的是他恃才傲物、气盛为骄,我故意抑制他,来成就他的德行罢了。”鞠咏听说了这件事,才把王化基作为真正和自己相知的人。
节选自宋朝魏泰所著的《东轩笔录》卷二,讲述了北宋鞠咏在入仕初期与恩师王化基的一段千古佳话,
原文:
鞠咏为进士,以文学受知于王公化基。及王公知杭州,咏擢第,释褐为大理评事,知杭州仁和县。将之官,先以书及所作诗寄王公,以谢平昔奖进,今复为吏,得以文字相乐之意。
王公不答。及至任,略不加礼,课其职事甚急。鞠大失所望。于是不复冀其相知,而专修吏干矣。其后,王公入为参知政事,首以咏荐。
人或问其故,答曰:“鞠咏之才,不患不达。所忧者气峻而骄,我故抑之,以成其德耳。”鞠闻之,始以王公为真相知也。
扩展资料:
北宋人王化基与鞠咏诗师生兼朋友的关系,王化基赏识鞠咏的才华,但为了让他练达政务,戒骄戒傲,在公务上对他严加考核。
在生活作风上对他严格要求,并在适当的时候提拔了他。王化基的做法体现了真正的友情所应该具有的正派、责任等优良品质。
人物介绍:
1、鞠咏,字咏之,北宋开封人。父励,尚书膳部员外郎、广南转运使。咏十岁而孤,好学自立。举进士,试秘书省校书郎、知钱塘县,改著作郎、知山阴县。
2、王化基,太平兴国二年(977),举进士,为大理评事,通判常州。迁太子右赞善大夫、知岚州。时赵普为相,建议以骤用人无益于治,改淮南节度判官。
入为著作郎,迁右拾遗,抗疏自荐。宋太宗览奏曰:“化基自结人主,慷慨之士也。”召试,知制诰,以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
一日,侍便殿,问以边事,对曰:“治天下犹植木焉,所患根本未固,固则枝干不足忧。朝廷治,则边鄙何患乎不安?”又尝令荐士,即一疏数十人,王嗣宗、薛映、耿望,皆其人也。
初,柴禹锡任枢密,有奴受人金,而禹锡实不知也。参知政事陈恕欲因以中禹锡。太宗怒,引囚讯其事,化基为辨其诬。太宗感悟,以化基为长者。淳化中,拜中丞,俄知京朝官考课。
迁工部侍郎。至道三年,超拜参知政事。咸平四年,以工部尚书罢知扬州。移知河南府,进礼部尚书。大中祥符三年(1010),卒,年六十七。赠右仆射,谥惠献。
作者介绍:
魏泰,北宋士人。字道辅,襄阳人。出身世族。姐魏氏是北宋著名女词人,封道国夫人;姐夫曾布官至丞相。从小好逞强行霸,尝于试院中殴打考官几死,因此不得录取。
后博览群书,但不思仕进。性诙谐,尤好谈朝野趣闻。善辩,与人谈笑,莫有能挡其词锋者。徽宗崇观年间,(1102-1110年),大臣章惇赞其才,欲任以职事、辞不就。
晚年居家,倚仗姐夫之势,横行乡里,邑人深为不满。又爱讹托他人之名作书,如借武人张师正名作《志怪集》、《括异志》、《倦游录》。
借梅尧臣名作《碧云》。以真名著有《临汉隐居集》二十卷、《临汉隐居诗话》一卷、《东轩笔录》十五卷,传于世。
2. 王化基成人之德 翻译
一、译文 鞠咏参加考进士,(他)凭借文才得到王化基的赏识。
等到王化基掌管杭州(知府)后,鞠咏被提拔进士及第,经考试(被朝廷)授官为大理评事,掌管杭州仁和县。 将要去做官,鞠咏先写了书信和所写的诗寄给王化基,来感谢(王化基)平日曾经对他的栽培,(并表达了)现在自己也担任官吏,希望能够用文字书信(与王化基)交往同乐的意愿。
王化基没有回复。等到(鞠咏)上任后,(王化基)对他一点儿不加礼遇,非常急切地考核他的公务。
鞠咏非常失望,于是不再期望得到王化基的知遇,而是专心干政事。后来,王化基被召入朝廷做参知政事,(他上任后)第一件事便是(向皇帝)举荐鞠咏。
有人问他原因,(他)答道:“凭鞠咏的才能,不用担心将来不显达。担忧的是他恃才傲物、气盛为骄,我故意抑制他,来成就他的德行罢了。”
鞠咏听说了这件事,才把王化基作为真正和自己相知的人。 二、原文 鞠咏为进士,以文学受知于王公化基。
及王公知杭州,咏擢第,释褐为大理评事,知杭州仁和县。将之官,先以书及所作诗寄王公,以谢平昔奖进,今复为吏,得以文字相乐之意。
王公不答。及至任,略不加礼,课其职事甚急。
鞠大失所望。于是不复冀其相知,而专修吏干矣。
其后,王公入为参知政事,首以咏荐。人或问其故,答曰:“鞠咏之才,不患不达。
所忧者气峻而骄,我故抑之,以成其德耳。”鞠闻之,始以王公为真相知也。
三、出处 《东轩笔录》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东轩笔录》,古代中国文言轶事小说。北宋魏泰撰。
凡十五卷,是魏泰记载北宋太祖至神宗六朝旧事的笔记。 二、作品赏析 所记以仁宗,神宗两朝事居多,由于魏泰多与上层人物交往,熟知内情,所记当时历史尤其是王安石变法,有重要参考价值。
书中记载的吕惠卿与王安石书,是了解吕、王关系的重要材料。 三、作者简介 魏泰,北宋士人。
字道辅,襄阳人。出身世族。
姐魏氏是北宋著名女词人,封道国夫人;姐夫曾布官至丞相。 从小好逞强行霸,尝于试院中殴打考官几死,因此不得录取。
后博览群书,但不思仕进。性诙谐,尤好谈朝野趣闻。
善辩,与人谈笑,莫有能挡其词锋者。徽宗崇观年间,(1102-1110年),大臣章惇赞其才,欲任以职事、辞不就。
晚年居家,倚仗姐夫之势,横行乡里,邑人深为不满。 又爱讹托他人之名作书,如借武人张师正名作《志怪集》、《括异志》、《倦游录》;借梅尧臣名作《碧云》。
以真名著有《临汉隐居集》二十卷、《临汉隐居诗话》一卷、《东轩笔录》十五卷,传于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鞠咏为进士。
3. 文言文翻译 臧孙行猛政
臧孙行猛政,子贡非之
臧孙行猛政,子贡非之,曰:“独不闻子产之相郑乎?推贤举能,抑恶扬善;有大略者不问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家给人足囹圄空虚。子产卒,国人皆叩心流涕,三月不闻竽琴之音。其生也见爱,死也可悲!”
译文
臧孙施行暴政,子贡认为这不对,就对他说:“难道你没有听说过子产作郑国相的事吗?推举、提拔有才能人,压制邪恶,褒扬善行;对有雄才大略的人,不追究他的短处;对有很高道德修养的人,不责备他的小毛病。家家富裕,人人充足,监狱却空闲了起来。子产去世报,国人们都伤心捶胸,痛哭流涕,三月听不到吹竽吹琴之类的声音。他活着的时候,受到人们的尊敬,死了人们对他悲痛万分!”
4. 翻译汪藻的《郭永传》,(文言文)
郭永学识渊博,广泛地通晓古今世事,有了钱就去买书来读,家中藏书有万余卷之多,能依据事情写文章,都可以把它写下来,并不追求别人知道。
见到古代那些树立名声、节操的人,没有不感到慨然叹息的,合起书本,整日如此,并且特别仰慕颜真卿的为人。喜欢当面指责人的过错,不会在背面说别人的坏话;听到别人有细小的善举,一定赞叹不已,称自己比不上人家。
杜充任大名太守时,名望很高,郭永曾经谋划了数条计策来拜见他,后来有一天问他对计策的看法,杜充说:“还没有读。”郭永数落他说:“人有志向却没有才学,喜好名声却丢掉了实学,骄傲自负而得的虚名,用这来担当大任,很少有不失败的,您足以担当治理的重任吗?”杜充十分惭愧。
靖康元年冬天,金人再次进犯京师,内外阻绝,有人把两宫被掳的消息告诉郭永,郭永伏地号哭。家人带他回家后,他绝食数日,后听说大元帅府的文书到了,才勉强吃了一顿饭,他的忠孝原来都出于他的本性。
5. 文言文 翻译
又一个家庭贫穷而喝不起酒,每次都是吃糟饼两个就睡觉。恰巧遇到一位朋友问他:“你吃的是酒吗?”他回答说:“你说的不对,我吃的是糟饼。”回家以后把事情对他妻子说了,他妻子说:“呆子,你就说喝酒,也有点面子。”丈夫点头。再出去,然就遇到这个朋友,问题和前面一样,他以喝酒作为答案。朋友逗他说:“酒是烫着喝的?还是凉着喝的?”他回答说:“是熯的。”他朋友笑着说:“还是糟饼。”回到家中,妻子知道了这件事情,埋怨他说:“你怎么说是熯的,你要说是烫酒喝的。”丈夫说:“我知道了。”再遇到这个朋友,没等到朋友问就夸口说:“我今天喝的酒,是烫着喝的。”朋友问:“你喝了多少?”他伸出他的手说:“两个。”
请问你说的“止”字再哪?如果你说的是“每出啖糟饼二枚”中的这个出字,那它的意思应该是“仅仅。”
适:恰巧。
语:应该是一个谓语前置吧,记不太清楚了。意思是“对。。。说。”
云:说。
汝如何说熯,须云热饮:你怎么能说是熯的,你要说是烫过喝的。
完成
PS:汝如何说熯,须云热饮,这一句翻译并不一定正确。还有“语”的那个词语用法。
6. 明史.何楷传文言文翻译
何楷,字元子,漳州镇海卫人。天启五年进士。值魏忠贤乱政,不谒选而归。崇祯时,授户部主事,进员外郎,改刑科给事中。流贼陷凤阳,毁皇陵。楷劾巡抚杨一鹏、巡按吴振缨罪,而刺辅臣温体仁、王应熊,言:「振缨,体仁私人;一鹏,应熊座主也。逆贼犯皇陵,神人共愤。陛下辍讲避殿,感动
何楷撰《诗经世本古义》
臣民。二辅臣独漫视之,欲令一鹏、振缨戴罪自赎。情面重,祖宗陵寝为轻;朋比深,天下讥刺不恤。」忤旨,镌一秩视事。又言:「应熊、体仁奏辩,明自引门生姻娅。刑官瞻徇,实由于此。乞宣谕辅臣,毋分别恩仇,以国事为戏。」应熊复奏辩。楷言:「臣疏未奉旨,应熊先一日摭引臣疏词,必有漏禁中语者。」帝意动,令应熊自陈,应熊竟由是去。吏部尚书言登、莱要地,巡抚陈应元引疾,宜允其去。及推劳永嘉代应元,则言登莱巡抚本赘员。楷亦疏驳之。楷又请给赠都御史高攀龙官,诰赐左光斗诸臣谥,召还惠世扬。疏多见听。屡迁工科都给事中。
7. 文言文翻译鲍子难客
【原文】齐田氏祖于庭,食客千人.有献鱼、雁者,田氏视之,乃叹曰:“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众客和之.有鲍氏之子,年十二,亦在坐,进曰:“不如君言.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类无贵贱,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彼此相食,非相为而生之.人取可食者而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且蚊蚋囋肤,虎狼食肉,非天本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也?” (选自《诸子集成·列子·说符》)【翻译】齐国贵族田氏,一次在庭院里祭祀路神.祭礼完毕,应邀参加 宴饮的宾客有上千人.席间,有人献上鱼雁,他看了就感慨地说:“天帝对人类的恩德多么深厚啊!繁殖了五谷,生育了鱼鸟,供我们享用.”他刚说完,赴宴的众宾客随声附和,一致赞同.这时,在座的一个姓鲍的十二岁小孩,走上前来说:“事情并非如您所说啊!天地之间的万物,和我们共同生存在自然界,都是物类.物类本身,并无贵贱之分,而仅仅凭借智慧大小,力量强弱,相互制约,得以生存,并非谁为谁而生.人类获取能吃的东西食用,哪里是上天专门为人降生的呢?比如,蚊、蚋吸人的血,虎狼吃人的肉,难道能说上天生出人类是为蚊蚋和虎狼制造食品吗?”【注释】齐田氏:齐国姓田的(贵族).食:宴饮.祖于庭:在庭院里设宴祭路神.祖:古人出远门先设宴祭路神叫“祖”.殖:种植,使……繁衍生长.以:用来 .为:给.迭:更迭.交替地,轮流地.预于次:参与在末座.预,参与.次,中间.祖:古代祭祀的名称.原指出行时祭祀路神,在这里只是祭祀(天地鬼神)之义.和:应和.表示同意.亦:也.坐:通“座”,坐席,座位.响:回声.徒:只.类:种类;物类.蚊蚋(ruì)囋(zǎn)肤:蚊蚋咬人的皮肤.蚋,一种吸血昆虫.囋:叮咬.食客:投靠在贵族门下有一技之长的人.并:一起.智力:智慧和力量.本:本来,原本.非相为而生:不是为了对方的生存而生存的.。
8. 文言文翻译:
吕翁经邯郸道上,邸舍中,有少年卢生自叹贫困,言讫思睡,主方炊黄粱。翁探囊中一枕以授生, 曰:“枕此即荣遇如意。”生枕之,梦自枕窍入,至一国,功名得意,身历富贵五十年,老病而卒。欠伸而寤,顾吕翁在傍,主人炊黄粱犹未熟。生谢曰:“先生以此窒吾之欲。”----唐·无名氏《异闻录》
吕翁经过邯郸的路上,在旅馆舍中,有个姓卢的年轻人叹息自己很贫穷困苦,税完想睡,店主人正煮黄粱。吕翁伸手从布袋里拿出一个枕头交给那姓卢的年轻人;说:“枕上这个枕头就可以得到美好的遭遇而使你样样满意了。”姓卢的年轻人枕着以后,梦见从自己枕头的小孔进到一个国家做官非常得意,亲身享受富贵五十年,年老生病而死。这时,伸伸懒腰,打个哈欠就醒了,回头看到吕翁还在身旁,店主人煮的黄粱还没有熟。姓卢的年轻人感谢吕翁说:“先生用个枕头堵住了我心中的私欲。”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