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第一义谛和第二义谛是什么

 我来答
评剧人
2016-09-11 · TA获得超过1.3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802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515万
展开全部
「二谛之一」,谛这个字我们现在人称之为真理,在佛法里面意思是真实,这才称之为谛。二谛,这就是世尊四十九年讲经教学他所依据的事跟理,把它称之为二谛,一种是世间法,一种是出世间法。第一义谛是出世间法,是佛与法身菩萨所证得的,确确实实是一切法的真相,称为第一义谛。所以第一义谛有很多意思。「又云真谛」,真谛就是第一义谛。「圣谛」也是说这个,这个「圣」是指的佛与法身菩萨,三贤十圣。「胜义谛」,胜是殊胜,没有能够跟它相比的。也称为「涅槃」,也称为「真如」,也称为「实相」,也称为「中道」,也称为「法界」,也称为「真空」。这是略举几个名词,如果把经典里面对这个意思都找出来,大概将近一百个。佛讲经说法,为什么一桩事情说这么多的不同的名相?这是他说法的善巧方便,让我们不要执着名相,名相也是世谛;如果不执着名相,世谛也是真谛。由此可知,真妄实实在在讲是你有没有见到事实真相,没有见到事实真相的,全叫世谛。由此可知,十法界所看到的全叫世谛。真谛谁见到?必须是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禅宗里面讲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个人见到真谛了。真谛通常用得最多的就是诸法实相,一切法的真相你见到了,一切法的真相就是第一义谛。

  现在科学里头有个名词叫「零极限」,有这个味道,一切都归于零。这个一切东西归零,最新的这个科学名词,实际上是佛法讲回归自性,那就归零了,回归常寂光,就归零。因为自性跟寂光里面,三种现象都没有,它没有物质现象,也没有精神现象,也没有自然现象,什么都没有。但是自性能生万法,它什么都没有,它什么都能现。比万花筒还妙,因为万花筒里面到底还有一点东西在,还有几张碎纸片,颜色不同,还有。转起来你看,怎么转也找不出一个相同的图案出来,这很妙。但是自性,用万花筒比喻是比喻个彷佛,万花筒有几片,自性里没有;没有能够变出一切东西,这就是万花筒比不上的地方。万花筒可以能够比十法界依正庄严,非常像。所以自性没东西能比,科学跟哲学达不到,发现不了它。佛告诉我们,这桩事情唯证方知,那就是这些名词、真理要见性才知道。圣谛、胜义谛、涅槃、真如、实相、中道、法界、真空,都必须要明心见性,大彻大悟,你才能晓得它。

  所以「总以名深妙之真理」。「名」就是第一义谛这个名,用这个名词显示深妙的真理。「谛者真实之道理也」,这是解释第一义谛的意思是什么,谛就是真实的道理。「此道理为诸法中第一,故云第一义」。怎么是第一?所有一切事相,事离不开理,没有理不可能有事发生,有事一定有理,有理一定有事。但是,理是一个,叫真理,事千差万别。这就是惠能大师见性的时候,他的报告最后的一句,「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自性是真谛,万法是俗谛,万法就是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从自性里头变现出来的;而自性什么都不是,能生万法。它为什么能生?叫法尔如是,自性里头虽然什么都没有,不能说它是空,能大师知道,所以他第三句说,「何期自性,本自具足」。自性里有没有?有,有你看不见,你摸不到,你也想不到。八识五十一心所统统缘不到它,所以说它叫空,用真空,用这个字来形容它。真空不空,它遇到缘,它就能现相。遇到什么缘?众生有感,众生是十法界的。十法界众生所有一切的活动,身体的活动这是物质,心理的活动是第六、第七、第八识,这属于心里的活动,自性统统有反应。他的活动这种信息,这信息才动就周遍法界,《妄尽还源观》上说的,就周遍法界。

  自性接收到你这些活动,立刻就有反应,反应是什么?出生无尽。在《还源观》里面讲起二用,二用第一个是依报,宇宙,法界虚空界立刻就现前。第二个正报,正报就是自己。自己跟宇宙是同时出生,什么时候?就在当下,没有过去、没有未来,就是当下这一念。每一个念头都是当下一念,因为它没有相续的,它不是相续的,念念都不相同。如果是相续的,念头是相续的,我们十八岁,永远十八岁,那就是相续的。它一个片比一个片老的时候,它就不是相续,所以要懂得这个。相续是完全相同的,实际上它不一样,每个念头都不一样。我们人会老化,生老病死,我们以这个老来说,念念都不一样,一念比一念老。这个念微细,一秒钟一千六百兆,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念念老化。不是一年比一年老、十年比十年老,那是你看得很明显,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的那个老化,你看不到。从这个地方你就能慢慢去体会到,念念不一样,所以它不是相续的。我们说相续,前头加两个字,相似相续,大同小异,只能够这样说法,大同小异,其实每一个念跟每一个念都是独立的。

  所以佛才说出这桩事情,就是现象,起二用。显一体,起二用,起二用是当处出生,随处灭尽,这个里面不存在什么时间、空间,没有。没有时间,没有空间,在哪里?就在当下,这种作用变化就在当下,就在现前,没有过去,没有未来。这是事实真相,这叫第一义谛。遍法界虚空界跟自己是一体,性体比较容易体会,森罗万象跟我们也是一体,你不容易体会。法性、法相,法相是法性变现出来的,法性是一,法相哪有二?二就讲不通了。十法界依正庄严是众生妄念里头产生出来的,分别执着是妄念。离开分别执着,没有这些事情,全是虚妄的。这种境界愈说就愈深,但是它是事实真相。

  所以,这个道理为诸法中第一,它是诸法的根源。「此道理为诸法中第一」,用现在哲学的名词来说,就是宇宙万有的本体,这就是第一。宇宙万有的本体在佛学名词叫自性,这些都是它的名称,第一义谛也是它的名称,它名称有几十个,怎么说都行。可是,遍法界虚空界,我们看到《华严》「华藏世界品」、「世界成就品」,这世界太大了。所以经上用海作形容,世界海,全是自己心性变现出来的。心性没大小,法界也没有大小,心性是法界的性分,就是它的本体的一分。外面的现象,遍法界虚空界的现象是性分的相分,全体都是相分。我们就很差劲,我们在全体相分里面只取那么一毫,一滴一毫物质现象,认为是自己的身;取自性里面本自具足的意念的一分,认为是自己的心,认为是自己的阿赖耶。其实阿赖耶像海一样无量无边,阿赖耶其实就是迷了的自性,跟自性一样大。末那就不一样,末那就是水泡,起水泡,执着这个水泡是我,不知道大海是自己。水泡破了,就好像明心见性,豁然大悟,这才知道整个大海跟自己是一体。所以大乘教里面豁破无明,这个话很有道理,就是水泡破了,晓得是一体,性德自然流露出来。

  佛菩萨为什么要普度众生?度众生很辛苦,要受很多苦难,众生不能接受,为什么?因为是一体,叫同体大悲、无缘大慈,无条件的。像父母照顾婴儿,婴儿不知道,父母知道婴儿跟自己是一体,婴儿不晓得父母跟自己是一体,他迷。所以觉悟的人知道,法界虚空界跟自己是一体,不觉的人完全不知道,觉悟的人是法身大士。谁觉悟?《华严经》圆教初住觉悟了,别教初地觉悟了,之前都不知道。我们从大乘经上听到的这些信息,这叫解悟,学多了、听多了,知道有这么回事情,自己没证得。如何才能证得?放下就证得。我们没放下。放下起心动念,就是法身菩萨,就是圆初住。起心动念放不下,能够放下分别执着,那叫权教菩萨。只放下见思烦恼,就是执着,只放下这个,最高不过是《华严经》上讲的七信位的菩萨。十信就是十法界,七信没有离开十法界。六信以下,在六道轮回没出去,七信出轮回了,声闻法界,八信辟支佛,缘觉法界,九信是菩萨法界,十信是佛法界,十法界里面,没出去。要突出必须把无明放下,就是起心动念,不起心不动念,他出去了,超越十法界,这才是初住菩萨,这才见到第一义谛。所以十法界里头没有分,十法界里面佛菩萨知道有第一义谛,跟我们现在一样,听佛讲的,解悟,不是证悟,放下这才是证悟。
「真实,故云真」,因为它是真实,真的道理。世间法真的道理,是教你决定不会堕三恶道,你在人天生生世世都享福报。那个真谛是什么?孝悌忠信,真谛。人要把这四个字做到,你身心健康、家庭幸福、事业顺利。确实做到,不是做不到,你享受人天福报。这是世法里头的真谛,叫世谛。出世,那你要成佛,你回归自性,那就不一样,那这个境界真是大幅度的提升了,这是真。「为圣者所见,故云圣」。为什么称为圣谛?圣人所见到的,凡人见不到。「为殊胜之妙义,故云胜义」。它是无比殊胜玄妙的义理,能生万法,什么都没有,而现出来之后变幻莫测。《还源观》上示三遍这一段里面给我们讲的出生无尽,这是性德。随着一切众生心念起变化,你怎么念,它怎么变。就如古人用金跟器作比喻,很相似,把自性比作金,把意念变化比作器。你看黄金,随你自己的意思,你想做什么都行。我塑个佛像,它变成佛像,我塑个小猫、小狗,玩具,它就变成小猫、小狗,实际上是一样东西,真金。随着你念头在变,想什么它就变什么。你不想它也变!不是的,是你那个微细的念头你自己不知道,你要没有这个微细的念头,它确实没有。你六根所接触到的,全是你自己意念变现的,这就是大乘教里头佛常讲,一切法从心想生。

  所以你明白了,自己对自己起心动念要负责任。你一个邪念,邪的现象就出来了。你看你一念贪的念头,贪的念头是鬼道出现了;瞋恨的念头,地狱道出现了。一个善念,天堂出现了;念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出现了。随着你自己念头。极乐世界从哪来的?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功德之所成就。我们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心里想着西方极乐世界,我们自己在建造极乐世界;我们建造的极乐世界跟阿弥陀佛世界是一个世界,不是两个世界。念佛往生成佛,道理在此地,这是真理。阿弥陀佛接引我们、帮助我们、成就我们,帮助我们成佛,他不居功,你要问他有没有功劳?他没有。为什么?你自己修成的,他只是给你做个增上缘而已,还是你自己成就的。如果说我们确确实实有人能够帮助我们成就,那我们还要修什么?不需要,连这句佛号也不要念了。还是得要靠自己,不靠自己,别人想帮忙帮不上。阿弥陀佛的殊胜是无比的殊胜庄严,这个不能不知道。

  「大乘义章」,「一」是第一卷,里面说,「第一义者,亦名真谛。第一是其显胜之目,所以名义」,给它起个名字叫做义。第一,在一切义理上它摆在第一,叫第一义。「真者,是绝妄之称」,它没有虚妄,完全真实。「世与第一审实不谬,故通为谛」。世间法,这个世是世间法,与第一都是真实,都不是假的。所以,世也称为谛,出世法里头也称为谛。「彼世谛若对第一,应名第二」,就落在二、三,第二、第三,不能称为第一。若对真谛来讲,世谛就是妄谛。第一义谛若对世谛来说,那叫出世。世间跟出世间,世间的真理,出世间的真理。「若对俗谛,应名非俗」,世间道理称为俗谛,出世间的叫非俗,它不是世俗。「若对等谛,应名非等。立名一一不可返对。是故事法,但名世谛俗谛等谛。理法,但名第一义谛乃至真谛」。这后面给我们做了个总结。佛陀教学建立名词术语,他的原理原则统统都是从相对而建立的。所以在世法上讲,事相上讲,称为世俗谛,世谛、俗谛。从理上讲,但名第一义谛,乃至真谛。说明佛建立名词也是有原则的,也不是随便说的。
「世谛但有名,无实义」,这是就佛与法身菩萨境界来说的,十法界依正庄严不是真的,确确实实是个梦境。为什么?如果我们能把见思烦恼断了,六道就没有了,六道是假的,它不是真的。见思烦恼在《华严经》上讲,执着;换句话说,你有执着、你有成见、你有对立、你还有思想,就有六道轮回,六道轮回就这么来的。你把这些东西都放下,六道就不见了。所以永嘉禅师《证道歌》里头说,「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梦里什么?迷,迷的时候真好像有六道轮回;觉悟之后,就没有了,醒过来了。所以法身菩萨是大觉,大彻大悟之人。这觉悟出来了,这个梦醒过来,醒过来是什么样子?是四圣法界。六道浊恶、染污,四圣法界清净,没有染污,没有人有这些恶的念头、不善的念头,都没有。所以净土现前,就是方便土,释迦牟尼佛的方便有余土。四圣法界还是个梦,在这个里面如果是把尘沙烦恼放下,断掉了,无明也破了一品,我们讲的,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四圣法界就没有了,没有了。所以四圣法界也不是真的,完全是虚妄,不是真的,这又一次的梦醒。由此可知,六道轮回是梦中之梦。

  这一醒过来,叫一真法界,这不叫虚妄。为什么?俗谛没有了,俗是虚妄,没有了,你回到真实,回到真谛,诸佛如来的实报土。实报庄严土是真的,这就不是虚妄的,它是心现的,心生、心现,它没有识变。识是妄心,阿赖耶是妄心,有阿赖耶就有六道,就有十法界,十法界是妄心所变。一真法界,实报土是真如、真心所现的。它凭什么现的?第一种,就是行人,这修行人,无明虽然断了,无明习气没断,习气虽然不碍事,但是现相。大乘教有个名词,叫生相无明,它会生相,这个相就是实报庄严土。实报土里头的依正庄严怎么来的?生相无明变出来的,习气;生相无明要是断掉了,相没有了,实报土也不是真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没有说实报庄严土除外,实报庄严土也不是真的。真正不生不灭是常寂光土,常寂光土就是自性。

  所以,等觉菩萨再向上提升就是妙觉位,妙觉就不住实报土了;换句话讲,实报土不见了,生常寂光土,这才得究竟圆满,回归自性。回归自性的时候有没有我?有,有常乐我净。我有多大?我是尽虚空遍法界,没有形相,没有这个身相。物质现象的身没有,精神现象的身也没有,自然现象也没有,它跟自性一样大,它跟法界一样大。所以,众生有感,众生出不了法界,都在法界里头,无论是真谛、俗谛都出不了法界,众生哪个地方有感,哪个地方就应。我多大?我太大了。古人有两句话说得好,那真是真相,说大,其大无外,找不到边际;说小,其小无内。这两句话形容自性,形容真我,遍法界虚空界不出我的身心。无论是物质现象、精神现象、自然现象统统是我,统统是常乐我净。所以,佛是究竟第一义谛,他证得圆满了,真的一切放下,一丝毫不染,圆满的回归自性。
「又今弥陀既已证乎究竟第一义谛」,阿弥陀佛证得了,「故一称嘉名」,嘉名就是佛号,阿弥陀佛,「万德齐彰」,你念这一句名号,自性圆满的功德全在里头,彰是彰显。我们想积德,想积功累德,你才晓得念这一句佛号万德齐彰,你全都在里头。你今天断恶修善,在万德里头不过是一分一毫而已,你怎么能修到完全的?怎么能修到圆满的?没有想到这一句名号是究竟圆满,就是人不认识。人要真认识的话,你就这一句佛号行了,其他全丢掉。我们身体衰弱、多病,需要用什么补品来帮助,需不需要?不需要,一句佛号就圆满了。没有信心,你就需要,要有信心,不需要了,圆圆满满。
曹记中
2017-12-26 · TA获得超过1056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502
采纳率:86%
帮助的人:53.4万
展开全部
只有楞严经讲到真真如性!第一义谛,必须讲到真真如性才彻法源底呢,才可称为第一议谛!楞严经云 “尔时世尊,告阿难言:汝先厌离声闻缘觉诸小乘法,发心勤求无上菩提,故我今时,为汝开示第一义谛”
楞严经又称妙法莲华王,所以可以说楞严经和妙法莲华经是一部经,楞严经是显说详说,法华经是总说秘说是夸赞! 都是第一议谛法!。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00001609
2016-09-11 · 超过19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6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4.2万
展开全部
胜义谛,世俗谛。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见思烦恼断了
2020-02-12
知道答主
回答量:2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4万
展开全部
佛教就是遍法界虚空界包容血缘绝不包容非血缘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