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共任命几个宰相,他们叫什么名字,结局如何?

 我来答
妖感肉灵10
2022-11-15 · TA获得超过5.7万个赞
知道顶级答主
回答量:101万
采纳率:99%
帮助的人:1.7亿
展开全部

汉武帝先后任命了13位丞相:建陵侯卫绾、魏其侯窦婴、柏至侯许昌、武安侯田_、平棘侯薛泽、平津侯公孙弘、乐安侯李蔡、武强侯庄青翟、高陵侯赵周、牧丘侯石庆、葛绎侯公孙贺、彭城侯刘屈_、富民侯田千秋,不过这13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却鲜有善终。

1、后元元年(前143)—建元元年(前140年):建陵侯卫绾

后元元年(前143)丞相刘舍被免职。八月汉景帝任命御史大夫卫绾为丞相,封为建陵侯。他做了三年丞相,汉景帝崩逝(前141年),汉武帝即位。建元元年(前140年),因当初汉景帝卧病之时,官府中多有无辜受冤的囚犯,身为丞相未能负责申冤,被免去相职。卫绾去世后(前131年),谥号哀侯。

2、建元元年(前140年)—建元二年(前139年):魏其侯窦婴

窦婴是汉文帝窦皇后堂兄的儿子,吴、楚七国之乱时,被景帝任为大将军,监督齐国和赵国两路兵马,等到七国的叛乱全部被平定之后,汉景帝就赐封窦婴为魏其侯。

建元元年(前140年),丞相卫绾免职后,汉武帝汉武帝任命窦婴当丞相,田_当太尉。建元二年(前139年),被窦太后解除了丞相职务。元光四年(前131年),窦婴“伪造圣旨罪”被处死。

3、建元二年(前139年)—建元六年(前135年):柏至侯许昌

建元二年(前139年),柏至侯许昌接替窦婴当了丞相,武强侯庄青翟当了御史大夫。到了建元六年,窦太后崩,丞相许昌、太尉庄青翟因“坐丧事不办”,而被武帝免职。

4、建元六年(前135年)—元光五年(前130年):武安侯田_

建元六年(前135年),太皇太后窦氏去世,田_登上丞相之位。元光五年(前130年)春天,田_病倒,不久便恐惧而死。

5、元光五年(前131年)—元朔五年(前124年):平棘侯薛泽

田_死后,武帝命御史大夫韩安国行丞相事,不过韩安国很不幸运,从车上摔了下来受了重伤,武帝只好将他病免,让薛泽做了丞相,担任丞相期间,没有什么作为,元朔五年被免职。

6、元朔五年(前124年)—元狩二年(前121年):平津侯公孙弘

薛泽被免职后,汉武帝欲任用公孙弘为丞相。但是根据汉朝的制度,丞相都是在列候中选任的,于是武帝下诏封平津乡650户给丞相公孙弘为平津侯。元狩二年(前121年)春三月戊寅,做了6年丞相的公孙弘薨于任上,谥号献。

7、元狩二年(前121年)—元狩五年(前118年):乐安侯李蔡

西汉飞将军李广堂弟,曾任汉文帝的侍从。公孙弘死后,御史大夫乐安侯李蔡接任丞相之职。汉武帝元狩五年(前118年),李蔡因私自侵占汉景帝园寝的空地而被问罪,李蔡不愿接受询问,自杀而死。

8、元狩五年(前118年)—元鼎二年(前115年):武强侯庄青翟

汉高祖时武强侯庄不识(《史记》作庄不职)之孙,汉文帝时袭爵武强侯。李蔡死后,汉武帝任命太子少傅庄青翟为相。元鼎二年(前115年),因与权臣张汤的相互构陷,牵连致死。

9、元鼎二年(前115年)—元鼎五年(前112年):高陵侯赵周

景帝中元二年(前148),因父功封侯。元鼎二年二月,汉武帝任命太子太傅赵周为丞相。元鼎五年,因被控告明知列侯所献黄金不足却不上报,被捕下狱而自杀身亡。

10、元鼎五年(前112年)—太初二年(前103年):牧丘侯石庆

赵周被免职后,汉武帝命御史大夫石庆为丞相,册封为牧丘侯。太初二年,石庆去世,朝廷赐他谥号为恬侯。

11、太初二年(前103年)—征和元年(前92年):葛绎侯公孙贺

石庆死后,被汉武帝任命为丞相,封葛绎侯。不过,汉武帝的丞相并不是那么好当的,李蔡、庄青翟、赵周连续三任丞相皆因罪自杀。所以他不肯受丞相的金印紫绶,直到见了汉武帝生气后才不得已拜受。果不其然,征和二年(前91年),公孙贺因巫蛊之祸死于狱中。

12、征和二年(前91年)—征和三年(前90年):彭城侯刘屈_

汉武帝刘彻兄中山靖王刘胜之子,征和二年被任命为丞相。征和三年(前90年),刘屈_暗中勾结贰师将军李广利准备立昌邑王刘_为太子,事情败露之后被腰斩于长安东市。

13、征和四年(前89年)—元凤四年(前77年):富民侯田千秋

战国时田齐后裔。车千秋接替刘屈牦担任丞相,封为富民侯。元凤四年(前77年),为相十二年后去世,谥号定侯。

扩展资料

全文是这样的:“其后李蔡、严青翟、赵周、石庆、公孙贺、刘屈_继踵为丞相,自蔡至庆,丞相府客馆邱虚而已。至贺、屈_时,坏以为马_、车库、奴婢室矣!唯庆以_谨复终相位,其余尽伏诛云。”

这段话分三个层次,前面两个分别为罗列公孙弘之后的丞相名单,和交待相府客馆命运,前文已经介绍过了。有意思的是第三个层次。班固笔锋一转,第三个层次又重新回到那六位丞相身上,交待他们的命运,说其中唯有石庆因忠厚谨慎终老相位,其余五位都未得善终。

班固的这个叙述结构,至少有两点疑问。先说第一点。这段文字第一层和第三层都在讲几位丞相,却在中间插入关于相府客馆的描写。班固为什么不顺着丞相名单,把他们的命运交待了呢?如果我们尝试着把讲述客馆变迁的文字全部删去,会发现不仅不影响词句的完整性,反而使得文理更通顺。

删去客馆命运后的文字就变成这样:“其后李蔡、严青翟、赵周、石庆、公孙贺、刘屈_继踵为丞相,唯庆以_谨复终相位,其余尽伏诛云。”文意相扣,严丝合缝。班固为什么非要在中间插入相府客馆的命运?

我想,班固正是要让相府客馆惨淡的结局,和六位丞相黯然的命运交相呼应,烘托出观察汉武帝时代的一个特殊窗口。在汉武帝的皇权威严下,丞相们不仅留不住相府客馆,连自身的命运都无法掌控。

第二个疑问和丞相们的命运有关。接替公孙弘的李蔡,在相位仅三年左右时间,因非法侵盗“国有”土地罪,自杀了。又是三年不到,后任丞相严青翟与御史大夫张汤讧斗,最终也是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生命。

继而为相的赵周,同样在相位上呆了三年左右,最终成为汉武帝打击诸侯王、列侯势力的牺牲品,在狱中自杀。有这三位丞相的先例,就无怪乎当石庆因未能妥善处理流民问题而遭汉武帝痛斥时,就有人劝他自杀以谢罪。

也无怪乎当汉武帝任命公孙贺为相时,公孙贺呜咽哽涕,长跪不起,不愿接受这个职位了。石庆因木知木觉、反应迟钝,最终没有自杀,侥幸躲过一劫。而在他之后的公孙贺和刘屈_,却都因卷入巫蛊案,被汉武帝无情地斩杀了。

这就是班固罗列的六位丞相的命运,三人自杀,二人被杀,一人差点自杀。如此悲情,汉武帝的丞相就没一个命好点的吗?其实公孙弘之后,汉武帝总共任命过七位丞相,刘屈_之后还有一位田千秋。班固把名单列到刘屈_,戛然而止,没把田千秋列进去。恰恰就是这位田千秋的命运,和前面六位大不相同。

田千秋出现在巫蛊之祸后。巫蛊之祸,太子刘据遭栽赃陷害,被指利用巫术诅咒汉武帝。刘据为求自保,仓促起兵,却在兵败后自杀。这场裹挟着腥风血雨的人伦巨变,让迟暮之年的汉武帝陷入了沉思。官卑职微的田千秋假托神灵意旨,替太子鸣冤抱屈。

田千秋的出现,正好给了汉武帝一个台阶,让他有了替太子平反的机会和借口。理顺了太子案,汉武帝在短短几个月内,把田千秋从极其低微的职位上,破格提拔为百僚之首的丞相,并封他为“富民侯”。

汉武帝去世以后,田千秋仍然是丞相。直到汉昭帝元凤四年(前77年)薨逝,田千秋在相位上前后呆了十三个年头。在《汉书·公孙弘传》中,田千秋这位好命丞相,被班固选择性地遗忘了。班固为什么这么做?另外,又是什么造就了田千秋的命运,是他的才能、功绩远远胜过前几位丞相吗?

从李蔡到刘屈_这六位丞相,司马迁曾评价李蔡“为人在下中”,也批评石庆“无他大略为百姓言”。至于其他几位丞相的才能和功绩,司马迁也有一个总体评估:“武强侯庄青翟、高陵侯赵周等为丞相,皆以列侯继嗣,__廉谨,为丞相备员而已,无所能发明、功名有著于当世者。”

(《史记·张丞相列传》)从司马迁的评价中,我们可以得出两点结论,第一,这些丞相都是些庸才;第二,他们只不过在朝廷上充当“备员”,对国家大事根本发挥不了什么作用。那么田千秋和这六个人相比又如何?班固说田千秋“无他材能术学,又无伐阅功劳,特以一言寤意,旬月取宰相、封侯,世未尝有也。”

(《汉书·车千秋传》)既无才学,又无功劳,只不过替太子鸣冤恰巧符合了汉武帝的需求,因而拜相封侯。汉武帝去世后,霍光以大将军身份辅政,对这个阶段的丞相田千秋,《资治通鉴》评价道:“时政事一决大将军光,千秋居丞相位,谨厚自守而已。”依然因循守默,无所作为。

看来论才能、功绩,田千秋并不比他的六位前任强。那为什么前六任命运如此不济,而田千秋却恰恰相反呢?看来关键原因不在这些丞相们身上,而在用这些丞相的汉武帝身上。自公孙弘之后,汉武帝为什么始终选择这些平庸之辈来担任丞相的要职?

关于公孙弘这个人,还有一点值得我们注意。他是汉代历史上第一位布衣出身的丞相,在他之前的汉代十八位丞相都是贵族出身。汉武帝打破成例任用公孙弘,未必是不拘一格用人才。

公孙弘的学问才气实在寒碜,如前所述,四十余岁才开始学习《春秋》“杂说”,参加人才选拔的答卷,原先被考官置于下等,是汉武帝亲自把它擢拔到上等。汉武帝看中的是公孙弘的学问吗?不是,看中的是公孙弘这样的人物,容易驾驭。

此后公孙弘的“官场成长记”,证明汉武帝的估量是正确的。从后几任丞相人选可以看出,汉武帝一直秉承着这个原则,丞相不在于有才能,而在于能为皇权所驾驭。

汉武帝可能从来没想过要让这些丞相主导大汉帝国的政策走向,主导政策走向的,始终是他自己。在加强皇权的过程中,汉武帝任用酷吏,造成国内政治的紧张,庄青翟、赵周的死与此有关。对外政策上,汉武帝四面出击,开疆拓土,使得国库虚耗、百姓流离,石庆差点自杀,与此有关。

此外,汉武帝又迷惑于方士,为求神慕仙而广营宫室、巡行封禅,更加强了社会财富的消耗。而且正是汉武帝的这种迷信心态为人利用,酿成了巫蛊之祸。公孙贺、刘屈_正是死于巫蛊。所以这几位丞相的命运,几乎都与那个时代的政治危机息息相关。

田千秋的命运不同,是因为他出现在汉武帝洗心革面之后。巫蛊之祸让汉武帝痛定思痛,开始彻底反省以往的所作所为,并颁布了著名的“轮台罪己诏”,终止了以往四面拓张、大开大阖的政策,决定转向休养生息。因此汉武帝在任命田千秋为相的同时,封他为“富民侯”。

“富民”二字正透露着汉武帝改革国策的信息。所以,田千秋和李蔡等人,虽同为汉武帝时代的丞相,却属于不同的历史时期,其中的界限,即在于汉武帝的国策取向。李蔡等六人的命运是和穷兵黩武、骄奢淫侈的汉武帝时代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田千秋却不是。

所以班固在《汉书·公孙弘传》中提到公孙弘的继任时,撇开了田千秋,而是让李蔡等六人和遭废弃的相府客馆一起,共同定格了汉武帝那个雄武拓张却民不聊生的特殊年代。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汉武帝和他的丞相们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