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第一首辅张居正,结局为何如此悲惨?
随着张居正的死去,明朝这个庞大的帝国像是失去了重心一般,颤颤巍巍地前进了几十年就走到了他的终点。这后面的几十年政事的愈发混乱,大明帝国才意识到张居正的重要性。只可惜恢复正轨的机会已经错过了,即使张居正重生也很难把这个帝国恢复到原本的模样。
作为一个皇帝消极怠工28年这是历史上少有的,万历皇帝这样做的起因是一种报复的念头,因为他的大臣们不允许他废长立幼小,这让他喜欢的女人郑贵妃郁郁寡欢。你们让我的爱妃不开心,我肯定也要让你们不开心。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张居正,这位对他来说亦师亦父的首辅。他发现张居正是一个表里不一的人,他教导万历皇帝要勤俭,可他自己的生活却无比的奢侈。
他约束万历皇帝的各种喜好,可万历后来发现张居正是一个穷奢极欲的人。张居正的各种事件被爆出来之后,万历皇帝心中的偶像形象轰然倒塌,这让他有一种被背叛的感觉。这让万历皇帝非常反感有关于张居正的一切,包括他的那一些主张还有改革。
即使剩下的没有改动,也全都变了味。可以说张居正的变法,因为他的死去变成了一场不成功的变法。
万历皇帝的态度并非一开始就是这样,是随着时间变化的。当张居正一件一件的事被揭发出来之后,万历皇帝对他的尊敬也慢慢的消失。张居正死后和他有关系的人大都遭到了清算,他的家族也被抄家几个儿子被革职,他自己本人还差点被鞭尸,从这可以感受到万历皇帝对张居正的恨。
要不是另一位首辅申时行的介入,恐怕这场风波会连累更多的人。他生前有多么的光彩,死后就有多么的黯淡。
张居正为大明王朝续命了一段时间,可也让大明王朝彻底走向了灭亡。明朝因他而兴,也因他而衰弱。
私德有愧
在张居正死后有很多关于他私德方面的指责,尤其是他的物质生活方面也极其令人诟病。在张居正还没有死的时候,小皇帝万历听说他的首辅老师张居正需要改建住宅增加一座阁楼方便悬挂御笔。小皇帝还特地的下令内库发1000两白银资助给他的首辅老师。
因为在万历的心中,他的首辅老师俸禄并不优厚又非常的勤俭,修一座阁楼可能会让他非常的困难。
谁知道在张居正去世之后,万历皇帝才听说张居正的住宅价值一万两白银。这让万历皇帝的心情十分的复杂,他作为皇帝赏赐宫女都要记录在册日后报销。
作为一个堂堂首辅,一座私宅却花费上万两白银。这算什么?难道首辅的权力比皇帝还大吗?自己都做不到凭什么来约束我?张居正的这些行为让万历皇帝感到非常的愤怒。
真正让万历皇帝的态度转变的是有关于张居正的谣言。古代人最讨厌僭越行为,特别是权力的把控者。平时可以把你当作亲人朋友,可是你不能超过这个界限,张居正的种种行为似乎就超出了这个界限,这是掌权者最为忌讳的。
大德无亏
在万历皇帝小的时候他无法独自处理朝政,朝中大权都掌握在了张居正的手中。代管朝政就必须要做出很多越权的事情,这也无可厚非。
年龄尚小的万历皇帝对这种行为没有什么感觉,可却被一些有心人拿来当作污蔑张居正的说辞。古人当官,在父母死后都会回家尽孝三年。
当时张居正的改革正处于重要阶段,如果这时候回去了改革就相当于废了。他就主张申请“夺情”这样就可以不用回家尽孝了。他的政治对手把他的这个行为当作了独揽大权的证据之一。
他们同时还拿出了很多“证据”加以佐证,例如张居正的出行需要32人抬轿,比皇帝出行的规模还要高。还有人说张居正的幕僚经常夸张居正有人主之相,张居正也安然接受。
人已经死了怎么说都可以,这些事情真真假假。随着时间的积累,万历皇帝慢慢相信了这些谗言。
这些人似乎看出了皇帝心态的变化,一时间朝中上下掀起了一股揭举张居正的热潮,有人还因此从一个七品的官员连升三品。可想而知,在这种情况下,会有多少的虚假之言?
这些大多都是受张居正改革所影响利益的人,张居正的改革给百姓减免了大量的税负。这些人没有钱拿了,他们怎么能不恨张居正?
张居正被抄家清算生前被赐予的太师头衔也被剥夺,对于张居正的指控有真有假。总体来说张居正私德有愧,大德无亏。
张居正的结局如此悲惨都是因为皇帝的态度转变,在张居正时候万历皇帝发现他的老师并不是那么一个清正廉洁的,他觉得自己受到了背叛。这种背叛久而久之在别人的蛊惑之下成了一种恨,皇帝恨一个人他的下场能有多好?这就是张居正死后结局为什么这么悲惨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