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养生保健民间谚语
春捂秋冻、秋瓜坏肚、秋不食姜……这些传统俗语中,包含着人们养生的智慧。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秋冬养生保健俗语谚语,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春捂秋冻 百病不碰
春捂春冻这句流传甚广的俗语,说的是春天时不要急着脱去冬天的厚衣服,要适当地捂一捂;而秋天时则不要气温一稍有下降,就穿上厚衣服,要适当地冻一冻。
“这就跟运动员的热身差不多,秋天天气转凉,要让身体有一个适应的过程,稍微冻一下,可以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冬天来时就不会特别怕冷。” 桂林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麦燕芳表示,适当进行凉爽刺激,有助于锻炼耐寒能力,在逐渐降低温度的环境中,经过一段时间锻炼,能促进身体产热,提高对低温的适应力。但她强调,也要注意适当增减衣物,不要过于单薄。“如果孩子适当地‘秋冻’,冬天的御寒能力会更强,不容易感冒。”
秋瓜坏肚 伤及脾胃
所谓秋瓜坏肚,就是指立秋后不宜继续吃大量的瓜类水果,否则易吃坏肚子,引发呕吐、腹泻、腹痛等胃肠道不适。
麦燕芳解释说,进入秋季后,自然界的阳气开始收敛、沉降,所以人应该保养阳气,但是瓜类大部分比较寒凉,多吃会损伤脾胃阳气。“夏天时,人们往往会吃大量的.瓜果冷饮,脾胃已经比较虚弱了,天凉后再继续吃就容易生病。脾胃虚寒的人,夏天也要少吃寒凉的瓜果,秋天就更不要吃了。”
秋食白食 滋阴润肺
这句话中的“白食”,不是吃霸王餐的那个“白食”,而是指白色的食物,如淮山、萝卜、莲藕、梨子、百合等。
“秋主肺气,饮食上要以滋阴润肺为主。根据五行,白色的食物大多是滋阴润肺的,非常适合在秋天食用。”麦燕芳表示,到了秋季,很多人体内仍有夏季的热毒,表现为口干、口苦、便秘等,需要泻肺火,而“白食”则可以发挥作用。
“这跟‘秋食萝卜赛人参’是一样的道理,因为萝卜是顺气消食的,可以梳理肺气。”麦燕芳说。
秋不食姜 避免上火
俗语说,一年之内,秋季不适宜多吃姜,一天之内,晚上不适宜多吃姜。
麦燕芳指出,姜是辛温之物,不符合滋阴润燥的秋季饮食要求,因此“秋不食姜”;而且,生姜具有辛温发散的作用,晚上吃很容易产生内热而上火,会影响人们夜间的正常休息,故而“夜不食姜”。
不过,她强调吃姜还是有很多好处的,但吃起来有讲究。“所谓‘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夏天人们会吃下大量寒凉的食物,这时适合吃点辛温的生姜中和一下。”
秋季宜多饮汤水
秋季空气干燥,把进补的物品制成汤水服用比较适宜。一般人宜用食补,即选择新鲜的白菜、萝卜、莲藕等加入鱼、肉等做成汤,如花生鸡爪汤、莲藕牛肉汤、菠 菜 猪 肝 汤、萝卜排骨汤等。还可食用有利尿解热作用的寒凉类水果,如苹果、雪梨、柑橘、荸荠、葡萄等,可补充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秋季气候干燥,口渴感强,但不宜多饮含气体的饮料,可选用胖大海加冰糖或白菊花加蜂蜜浸泡,频频饮服,既可补充体内水分,又可起保健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