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人生活的习性

 我来答
wdxf4444
推荐于2018-05-23 ·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wdxf4444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采纳数:42662 获赞数:220711
南京工程学院自动化专业毕业,爱好并擅长中小学数学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印度人生活的习性:
1、主食
大米及面食,烹调方式有炒、煮、烩三种,
喜加入各种香料,尤其是辛辣类香料。印度食素者特别多,而且社会地位越高的人越忌荤食。根据教规,印度教教徒和锡克教教徒不吃牛肉,伊斯兰教徒不吃猪肉,耆那教徒则既忌杀生,又忌肉食,而佛教教徒的教规是最严格的:不可杀生,不可食肉,不可食用“五辛”,饮水前必须用滤水囊过滤……
2、语言文化
系由许多族源相同、语言文化和生活方式接近的地区性民族集团组成。把他们联系在一起的是印度斯坦语,其中包括印地语和乌尔都语,均属印欧语系印度语族。
印地语以天城字体的梵文字母为基础,包含较多梵语词汇,是印度的官方语言。
乌尔都语则是在莫卧儿王朝时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中既有印地语、阿拉伯语和波斯语的词汇,又有突厥语和其他语言的词汇,其书面语用阿拉伯字母拼写。
印度原住民(达罗毗荼人)使用的达罗毗荼语虽然与印地语、梵语、吐火罗文有联系,但不属于印欧语系,而是自成一派,属于达罗毗荼语系。
3、宗教信仰
印度斯坦人主要信奉印度教,部分信奉佛教和伊斯兰教。
4、婚嫁
印度斯坦人盛行父系大家族制,常由三、四代人组成。印度教徒实行种姓内婚,多为父母包办。妇女地位低下,寡妇不许再嫁。
寡妇殉葬之事,至今时有发生。印度教徒一般采用火葬,余烬投河。
恒河是印度教的圣河,认为骨灰投入圣河是人生最好的归宿,可来世得福。为此,很多病人、老人不惜长途跋涉来到恒河岸边,等待最后时刻的降临。
5、服饰
男子:一般穿无领长袖宽衣,下着围裤或着宽大衣裤。
妇女:上穿浅色开襟短袖紧身衣,下围彩色
纱丽,一端裹住腰身,另一端搭在肩上。纱丽与紧身衣之间袒露一段腰身。妇女首饰很多,不少人喜戴鼻饰。
纱丽——就是一块四五米长的布,或素雅、或鲜艳,或相近、或对比,围裹之中显得恰到好处。
泰戈尔有一句形容纱丽的诗:“长发飘柔的妇人,把纱丽从屋顶栏杆上挂下来……”印度的妇女大多体态丰腴,她们穿着纱丽,半遮半露,显得绰约美丽,一如神秘的印度。
围巾——夏天,无论天气多热,印度妇女凡是穿传统服装纱瓦克米兹的,都要配一条同色纱巾。到了冬天,各式围巾几乎是男女老少的必备品。
6、职业分工
印度斯坦人主要从事农业。农村实行种姓服务制度,按传统职业分工。恒河地区是印度主要农业区之一,北部主要种植小麦、
玉米、 大麦和豆类;南部种植水稻、油料作物、甘蔗和棉花等。一部分人在工厂、矿山做工;手工纺织普遍,以棉纺、刺绣及金属制品等精巧手工艺着称于世。近年来资本主义有较大发展,但在农村中主要是封建性小农经济
8、生活习惯
1)、大便以后用水冲洗屁股,而不用手纸
印度的居民一般厕所都有冲洗设备,普通百姓大便时则手拿一口杯水,习俗规定用左手洗屁股,所以到商店挑食品不得用左手。这其实是一个好习惯。其好处首先痔疮的发病率大大减低;其次可以大量节约纸张,对保护地球资源、绿色工程的保护和发展,都极为有利。光这一项,就能节约大量木材。但旅居在印度的侨胞,认为有伤大雅,大都还不习惯,至今保持着自己的民族习惯,仍然用手纸。而我却采用了这个方法,用纸反而在心理上感到不卫生,不习惯了。
2)、树叶当饭盆板凳
印度人在集体用餐时,吃饭用的饭盆常常是树叶做成的。这种盆儿由几片很大的整片树叶相拼叠而成,内外两层,树叶和树叶之间用比火柴棍还小的小枝条“缝”起来,叶盆呈圆形,周围还有一个翘起来的边缘,所以其模样和金属饭盆一样,而且所有叶盆的形状和大小一致,显然是由一个模子压制出来的。开始我以为用这玩意儿会不大卫生,而且老担心它会漏,因此不大乐意用。但后来我完全改变了这种想法,因为我发现它有明显的优点:首先,仅由几片树叶制成,而热带地区大叶片多着呢!所以取材极容易,造价很低。其次,这种餐具很轻,且不怕摔碰,搬运方便,很适合集体和野外用餐。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饭后处理容易,不用洗,一扔了事,而且很容易被大自然消化,基本不存在污染问题。至于卫生方面,其实,根本不用担心,本地人常常用这种叶盆吃饭并不闹肚子,外国人(包括笔者)用了之后也没什么问题,所以大可以放心享用这种独具风情的树叶快餐盆!
3)、不吃牛肉,但喝牛奶
印度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产奶大国,牛奶在印度人的饮食结构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每天早晨和傍晚,到国营奶站打奶的人络绎不绝,有的大家庭一打就是几升。很多印度人的早餐就是一杯茶,再加几块饼干。而印度人喝茶一般是要加牛奶和糖的。
在德里的菜市场,还能买到雪白的奶豆腐,吃起来有很浓的奶香味。印度人特别喜欢吃甜食,印度餐最传统的甜食也是用两种奶酪和糖制成的。
4)、侧头表同意
在印度的一些邦(如西孟加拉邦)里,人们表示赞同或应允时,不是点头,而是将头向右边侧一侧。外国人起初常常误会。有的书上说印度人(包括孟加拉国人)用摇头表示同意。其实,这是不准确的,因为侧头和摇头毕竟是不同的动作。印度人侧头表示同意时,有时动作幅度很大,连整个上半身都侧向了右边,这就跟摇头有更明显的区别了。
5)、用右手付款
印度人买东西付款时只用右手递钱,对方找零钱时也只用右手,绝不用左手。有人告诉我,一个当地人若用左手付钱,那是很不礼貌的。我用了很长时间才在某种程度上培养了只用右手递钱的习惯。之所以说“在某种程度上”,是因为有时候忘了这一规矩使了左手。但大概因为我是“老外”吧,我还没遇上对方在我用左手付钱时生气的。
其实,不只是付钱时有这个讲究,在一些较为正式的场合递送其他东西(特别是礼品之类),若不用双手而只用一只手时,也应该用右手。
6)、饮用的是生水
因为这里气候炎热,又普遍喜吃咖哩(印度咖哩世界第一)、生洋葱等,此类食物具有良好的杀菌能力。长此以往,就形成了他们喝生水的习惯。就是到了大饭店、大宾馆,首先给客人也是杯生水。一般人,尤其西方人听来感到是太不讲卫生了。但印度人民却像茹毛饮血时代的人类一样,适应了环境,加上常吃咖哩、洋葱等,可以有很强的抵抗力。如果人类锻炼到这样的地步,该为地球节约多少能源啊!
7)、活埋儿童驱魔
这种让常人不可思议的“活埋”仪式在佩拉于尔村沿袭了已经足足57个年头了。参加这一祭祀仪式的儿童首先失去知觉,然后再被放入预先准备好的临时墓穴,用土完全掩埋60秒之后,再将他们挖出来。据说这是当地一种传统的宗教习俗,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祭祀两位能够驱赶妖魔的女神。
那些村民们为了让心中的愿望早日实现,争先恐后地将自己的孩子“活埋”。按照当地习俗,被埋的女孩必须是青春期以前的女童,男孩子则不被强求参加这种仪式,所有孩子的年龄从4岁到20岁不等。
令人称奇的是,“活埋”仪式进行的整个过程中,被埋孩子的父母以及来自省里的政府官员也在一旁“神色从容”地观看。目光慈祥的住房和城市发展官员杜雷拉吉平静地注视着眼前的一切,这位祭祀仪式的主要嘉宾这样告诉记者,“我是应本次活动组委会的邀请出席这个盛典的,其他我也没有什么太多好说的。”
慕君故捉2
推荐于2017-09-10 · 超过55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12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54.9万
展开全部
印度斯坦人盛行父系大家族制,常由三、四代人组成。印度教徒实行种姓内婚,多为父母包办。妇女地位低下,寡妇不许再嫁。寡妇殉葬之事,至今时有发生。印度教徒一般采用火葬,余烬投河。恒河是印度教的圣河,认为骨灰投入圣河是人生最好的归宿,可来世得福。为此,很多病人、老人不惜长途跋涉来到恒河岸边,等待最后时刻的降临。男子一般穿无领长袖宽衣,下着围裤或着宽大衣裤。妇女上穿浅色开襟短袖紧身衣,下围彩色纱丽,一端裹住腰身,另一端搭在肩上。纱丽与紧身衣之间袒露一段腰身。妇女首饰很多,不少人喜戴鼻饰。 印度虽然没有什么典型的饮食,不过他们比欧洲人更加喜欢吃大米、蔬菜和调味品。北印度人觉得南印度人的食物难以下咽,而南印度人也不爱吃北印度人的食物。有些人吃鱼、肉和蛋类;很多人宁愿饿死而不肯吃牛肉,而另外一些人却没有这些禁忌。所有这些饮食习惯的形成并不是由于食物味道的好坏,而主要是由于宗教信仰的原因。同时,由于地理条件各地千差万别,饮食也千差万别,丰富多彩。由于宗教的原因,印度人的饮食习惯也不同。虔诚的印度教徒绝对不吃牛肉,因为他们把牛奉为神牛。穆斯林不吃猪肉,但大啖牛肉。因此,杀牛和吃牛肉常成为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冲突的导火索。由于印度教徒占人口的多数(82%),牛肉是禁忌,因而,在欧洲市场上价格最贵的是牛肉,在印度是最便宜的,10至15个卢比一公斤,价格之低廉令人咋舌。猪肉也比较便宜,因为穆斯林和高种姓的印度教徒都不吃猪肉,低种姓的印度教徒和基督教徒才吃猪肉。羊肉价格最贵,因印度教徒和穆斯林都吃。虔诚的印度教徒和佛教徒是素食主义者,不沾荤腥。耆那教徒更是严格食素,连鸡蛋也不吃,但可以喝牛奶,吃乳酷和黄油。印度的素食者大约占人口的一半。印度的牛奶价格便宜,质量也很好,男妇老幼,都喝牛奶。奶制品如冰淇淋、奶酪、酸奶、蛋糕等,质量也属上乘。一公斤一盒的冰淇淋只要几十个卢比。印度人的主食主要有米饭和一种叫“加巴地”的烙成的小薄饼,还有一种油炸的薄饼,又香又脆。印度的蔬菜主要有花菜、圆白菜、西红柿、黄瓜、豆角、土豆、洋葱、冬瓜等,每样菜都烧得烂糊糊的,且放了不少咖喱粉,全是清一色的黄色。长时间的熬煮使维他命尽失,令人觉得可惜。印度人的早餐已经西化,一般是一杯牛奶,几片面包,果酱、黄油,但中午饭和晚饭则是地道的印度风味,每餐都有豆子汤。印度的豆子种类繁多,有大如蚕豆的红豆,还有黄豆、豌豆等,这些豆子都加上香料和盐,用来做汤。印度最驰名的一道菜大概是“燉杜里鸡”,其名声犹如北京烤鸭。做法是把鸡腿、鸡块沾满香料,放在炉子里用炭火烧烤而成。出炉时味鲜肉嫩,十分可口。印度人进餐时一般是一只盘子、一杯凉水,把米饭或饼放在盘内,菜和汤浇在上面。多数印度人进食时不用刀叉或勺子,而是用右手把菜卷在饼内,或用手把米饭和菜混在一起,抓起起来送进嘴里。留洋的知识分子或中产阶级家庭则使用刀、叉和勺子。说起饮食,不得不提一下印度的甜食。印度的甜食可谓“名符其实”,甜得发腻。甜食种类很多,有煎的、炸的、烘的、烤的,一应俱全,但每一道甜食都无一例外地甜得要命。多数印度人都嗜食甜食,印度人容易发胖,大概与嗜食过多的甜食有关。印度人的晚餐也晚得名符其实,最早的在晚上8点左右,晚的在10点左右。吃完饭不久就上床睡觉,不发胖才怪呢。由于长期是英国的殖民地,印度人也像英国人一样,有喝午茶的习惯。印度的茶是奶茶,做法是把牛奶掺水煮开,再把茶叶倒进去,煮沸后用小筛子把茶叶滤出,加糖后即可饮用。roganjosh咖哩羊肉gushtaba辣肉球加优酪乳biryani鸡或羊肉加橙汁饭tandoori鸡鱼等肉加上香料在陶锅烹煮kebab印度烤肉串bhujia咖哩素菜samba印度煎饼包泡菜及咖哩扁豆pomfret鲑鱼malai椰汁咖哩虾kulfi冰淇淋,印度茶印度水果印度的水果,种类繁多,一年四季不断。最便宜的是香蕉,因而被称为“穷人的水果”,一打(12个)个大光滑、色泽嫩黄的香蕉只需七八个卢比。石榴约有小碗般大,红彤彤的,有的咧开了嘴,露出一粒粒晶莹透亮、红玛瑙般的果粒,十分诱人。葡萄有乳白色的,有紫红色的,一串串像玉雕,剥一粒放在口中,香甜多汁,吃完后手会被粘住,是糖分太高的缘故。最引人注目、令人垂涎的水果还是荔枝。每年4、5月份是印度最热的季节,也是荔枝上市的季节。荔枝是连枝叶卖的,摊主为防水分蒸发蒸发,在荔枝上喷上清水。一束束红艳艳的荔枝,被沾着晶莹水珠的绿叶衬托着,格外诱人、醒目。剥开红艳艳的果皮,甘甜的汁水四溅,透明如玉的果肉令人垂涎欲滴,咬下去,甘甜、爽口,齿痕留香,令人百食不厌。 印度人吃饭不用刀或筷子,用右手直接抓取食物进食。食具多用铜制,有一个小铜罐盛水用于洗手指、用膳时饮用,以及饭后洗手指、漱口。在印度人眼中,刀叉、碗筷是“体外之物”,而手是身体的一部分,比“体外之物”更洁净。取食物一定需用右手,绝不许用左手,因为印度人上洗手间是使用左手进行便后冲洗的,因此左手是不干净的。 印度教徒吃饭前要先请神吃,然后人才可以吃,做法是取一点要吃的饭菜往地上扔一点,表示先请神吃,然后才开始吃饭。吃饭过程中,如果给对方加饭加菜,不可用还在吃饭的那只手直接加饭加菜,这时就需借用筷子之类的用具,否则对方会认为你叫人家吃剩下的东西。 印度各种教派在饮食上有许多不同的禁忌,如伊斯兰教徒不吃猪肉;许多的印度教徒不吃牛肉,甚至完全素食;正统的回教徒不能喝任何含酒精的饮料,逢斋月,在日出到日落这段时间禁止一切饮食。因此,如果宴请印度人,一定要弄清楚客人的宗教信仰,以免发生不愉快的事。 印度有好多很好吃的东西,不到印度根本无法吃到。印度人饮食南方以大米为主,北方以面食为主,餐馆有米饭、烙饼和面条供应。就米饭来说,印度人不只是用大米加水煮,而是要放进许多配料,一种名叫“拜思尼”的拌饭,里面有肉、蔬菜,还有药草,吃过一次的人永远不会忘记它的,那个感觉是飘飘然,无比的舒畅,像做了神仙一样。印度面食也极有特色,爱吃烤饼的游客应该品尝一下“贾巴迪”,这种烤饼松软而香,北方来的游客一买就是一大叠,舌头一打卷,一个饼就不见了。印度的甜食最有名,那才是真正的甜品,够甜,甜得你回国后吃甘蔗觉得还需再蘸糖才够味!最值得推荐的是旧德里的“敦都里鸡”,它是最有代表性的印度名菜,15世纪时莫卧儿人带进印度的食品。它挑选肥壮的嫩鸡,取下两条鸡腿,涂上特制的佐料,然后放在硬木火上烘烤,香料渐渐渗入肉内,鸡肉非常鲜美,这个菜式据说在印度之外的任何印度餐馆做的都是走了样。在旧德里想吃到正宗的“敦都里鸡”,建议您多走几步路,到小巷里去,别相信大街上那些挂着“敦都里鸡”最要紧的是要吃地道的。 但中国游客还是不大习惯印度的饮食。一是气候的原因,印度天气奇热,为了增强食欲,他们的饭菜的口味都比较重,游客不太容易接受。二是宗教的原因,印度教徒中,地位越高的吃素者越多。如果你有机会在印度菜市场购买肉类,会感到旁人在用一种鄙视的眼光看你,让你有一种正在做见不得人勾当的感觉。在许多印度教徒眼中,有地位、有修养的人是不吃肉的,只有低贱者才吃肉。印度人甚至羞于谈论食肉,如果你冒昧和一个印度人谈起哪种肉食品好吃,对方的脸很可能立即会涨得通红,就像一个男人向一个未婚女子问起那种事情一样。所以,印度肉食烹饪技术不发达,肉类食品制作简单,这恐怕要委屈一下爱吃肉的同胞了,尤其是喜欢大鱼大肉的广东食客,不过,肉还是会有的,羊肉、鸡肉多一点,猪肉偶然可以见到。 漫步印度城市街头,经过食品店,一股浓郁的咖喱味扑面而来,在印度旅行,这种味道几乎伴随着你,堪称是印度的“国味”。印度人做饭菜喜欢加各种调料,如咖喱、大蒜、丁香、辣椒、肉桂、黑胡椒等,特别是咖喱,不仅因为它是印度发明的,而且还由于其味鲜美,刺激食欲。打开餐馆的食谱,皆以咖喱挂帅:咖喱鸡、咖喱羊、咖喱鱼、咖喱土豆,还有咖喱饭……几乎找不到不用咖喱配制的食品。咖喱食品有一种特别的辣味,对怕辣的人是一个考验,即使是湖南、四川的旅客,也需要经过一段适应的时间,因为咖喱味毕竟不同于辣椒味。 中国的游客在印度的饮食要格外小心,这是先行者的忠告。经验之一是选择较有规模的餐馆就餐,实在不行干脆就啃速食面,安全而又省钱;经验之二是路边的小食吃不得。如果吃印度抓饭,一定要把手洗干净,因为印度是霍乱疫区。印度人吃饭,绝对用右手,至于用哪只手,对中国人来说好像不太重要,只要印度人不在场,别让他们看到就没多大问题了。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斑斓北漠
推荐于2017-09-18 · 知道合伙人情感行家
斑斓北漠
知道合伙人情感行家
采纳数:114 获赞数:2388
就读于陕西理工学院秘书学,在校期间获得过优秀学员等奖励,喜欢读书,看新闻,交朋友。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印度人的生活习性如下:
1.印度人习惯以「纳玛斯特Namaste」代替早安、午安、晚安或欢迎、你好......等一切问候语。namaste是日常最常用的一句问候方式。印度是一个宗教主导的社会。从日常生活习惯中可以体现许多。就似我们在中国和许多出家人打交道的时候,见面和道别同样会说“阿弥陀佛”一样。宗教的虔诚融入到了语言习惯中。
2.印度人回答问题时,通常头部都会向左右两边点一下,这是代表「OK」「没问题」或「Yes」的意思。这个是事实。但是和有些人所理解的摇头表示yes不一样。而是头向两边侧一下,表示接受。
3.印度大部份地区,都没有门牌地址,当地人习惯以地标、桥梁、寺庙、市集作为辨识。
4.如果向10个印度人问路,会得到10个答案。印度人的热情和不负责任同样令人印象深刻。这个是事实,在不知道答案的情况下,他们很爱说。
5.印度人对游客最常说的话是:「Whereareyoufrom?」「What'syourname?」「You'remyfriend.」不过当他们说这些话时,都是另有意图。是否都另有所图我们不清楚。但是印度人的英语普及程度很高。
6.印度人思考逻辑很简单,动作也很缓慢,所以游客要有耐心。
7.很多印度人为了赚观光客的钱,都会学习各国的语言。所以在印度,能说各种语言的人,不是导游、生意人,就是骗子。
8.到印度人家里吃饭时,通常是由男主人作陪,最好不要勉强女主人同桌吃饭。
9.印度人习惯用右手抓饭吃,并且将左手放在背后。
这是宗教习惯。左手通常被认为是不洁的。大家都知道,以前印度人都是用左手来解决便便后的清洁。所以在所有的厕所里,配有小水龙头。
10.印度男性很喜欢找外国女子搭讪,尤其当你被误以为日本女性的时候。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蒙奇D与漩涡
2015-11-23 · 知道合伙人影视综艺行家
蒙奇D与漩涡
知道合伙人影视综艺行家
采纳数:59 获赞数:13862
学生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早几年看书的时候,读到印度人上厕所完毕后是用手来揩干净的,当时难以置信。

在国观转了几次后,终于有人证实,印度人确实是这样清理干净自己的屁股的。

印度厕所都没有卫生纸,人们也不习惯自带卫生纸,全部是在马桶旁备有一个水槽,

是伸手可及的。大便过后,便用左手手指去擦肛门,然后马桶边水槽里的水冲洗左手。

所以,在印度,千万不要用左手和人握手或者打招呼,

否则,对方便会认为这是对他极大的侮辱。

四大传统仪式走遍全世界,入境随俗是不变的真理。印度人有4大传统仪式,分别是出生、葬礼、婚姻和普迦仪式。除此之外,在印度旅行,一定要知道印度的10项特殊习惯和6大禁忌,保你玩得开心、一路平安。
  出生
  在印度的传统上十分重男轻女,因为女儿结婚时,父母必须准备一笔丰富的嫁妆,如果没有嫁妆,女儿是嫁不出 印度教徒在恒河“圣水”中沐浴去的。而这对于贫穷人家而言,确实是一项庞大的负担。
  印度人如果生下的是女儿时,会用拍手示意,代表两手空空来也。但如果生的是儿子时,那就大大不同了,家人会立刻敲锣庆祝,表示儿子将来娶老婆时,可以带来响当当的嫁妆。
  印度人庆祝小孩出生与平安成长的方式,就是到寺庙进行“普迦仪式”、唱颂祈祷文,然后和亲朋好友举行餐宴。
  印度小孩出生后,父母都会找人为他们占卜,小孩的名字多半取自英雄或神祇。小孩的生辰八字尤其受到重视,因为这可以决定小孩未来的婚姻对象。
  葬礼
  印度教徒死亡时,都会在河坛举行火葬仪式。印度教徒去世后,家人会以黄色或白色绢布包裹尸体,然后放在两根竹制担架上,以游行方式抬到河坛火葬地点。
  传统上,将死者抬送到火葬场的任务,应该由家属担任,但是现在大部份的人都交给专人处理。在印度,专门处理丧葬事宜的人,都是被视为种姓地位最低的贱民。
  一般送葬的仪式都非常简单,但是比较富有的人家,可能会请乐师在前面演奏,浩浩荡荡地游行。火葬前,死者的长子必须手持油灯绕行遗体3次,当火葬柴堆被点燃时,死者长子必须将头发剃光,只在后脑勺留一小撮,然后到河里沐浴净身。火葬结束后,死者骨灰会被扫到河里,代表灵魂已经脱离躯壳、得到解脱。
  婚礼
   身着传统服饰的印度妇女 印度人的婚礼是社会地位的代表,也是一生中最重大的仪式。印度青年到了适婚年龄,都会由父母代为寻找社会阶级、语言、区域、背景相同,以及星相可以配合的对象。
  印度婚礼仪式相当繁琐,结婚之前,双方家长会透过充当媒人的祭司讨论嫁妆事宜,女方必须答应男女提出的嫁妆数量后,双方才选定黄道吉日、开始筹备婚礼。婚礼前一天,新娘必须根据传统化妆方式,开始抹油、沐浴、更衣、梳头、画眼线、抹唇砂、并且在脚上涂以红色、在额头点红色蒂卡、在下巴点黑痣,接着还要用植物染料在手脚上绘饰汉那图案,然后洒香水、配戴首饰和发饰,最后是把牙齿染黑、嚼槟榔、擦口红,才算大功告成。
  婚礼当天,新郎官骑着一匹白马浩浩荡荡地来到新娘家。这时女方家里已经架起火坛,双方亲友在祭司念诵的吉祥真言中,绕行火坛祝祷。之后、新娘在女伴的簇拥下走到火坛前面,由祭司将新娘的纱丽和新郎的围巾系在一起,代表婚姻长长久久。
  印度婚礼的晚宴是在新娘家里进行,一对新人坐在婚宴中接受亲友的祝福。婚礼当天晚上新郎是在新娘家过夜,翌日才将新娘迎娶回家。
  普迦仪式(Puja)
  普迦是印度教中向神祇膜拜的仪式,普迦仪式必须由祭司担任。仪式中信徒会将神像装饰后抬出寺庙游行庆祝,并且奉献鲜花、椰子、蒂卡粉……等供品。最后再由祭司手持油灯,在神像前面进行“阿拉提(arati)”。
  “阿拉提”的过程中,信徒用手轻轻覆盖祭司手中的灯火,然后在自己的眼睛上碰触一下,代表接受神祇赐予的力量。
  通常在普迦仪式结束后,信徒可以分到一些祭祀过的鲜花、蒂卡粉或水,称为“波拉沙达(Prasada)”。所以在印度,只要看到印度人从寺庙膜拜出来,额头上几乎都涂有红色或白色的粉末。
  传统服饰
  在印度,可以由不同的服饰和装扮,看出当地人的宗教信仰、种族、阶级、区域等。
   印度传统舞蹈——婆罗多舞男性包头巾:
  印度男性多半包有头巾,这种头巾称为Turban。头巾有各式各样的包裹方法,其中锡克教男性头巾,具有特定样式。
  根据传统,锡克人从小到大都必须蓄头发、留胡须,并且包着头巾。小孩头巾样式比较简单,只用黑布绑成发髻形状。成年人的头巾样式比较复杂,首先必须用黑色松紧带将长发束成发髻,然后再以一条长约3公尺的布,裹成头巾,样式为两边对衬成规则状。锡克人头巾色彩繁多,有的人甚至搭配衣服颜色。
  印度男性多半穿著一袭宽松的立领长衫(Tunic),搭配窄脚的长裤(Dhoti),拉贾斯坦地区男性,裤子是以一条白色布块裹成的,头上的布巾,花样变化极多,色泽鲜明。
  女性穿纱丽:
  印度妇女传统服饰是纱丽(Sari),纱丽是指一块长达15码以上的布料,穿著时以披裹的方式缠绕在身上。印度妇女擅长利用扎、围、绑、裹、缠、披……等技巧,使得纱丽在身上产生不同的变化。
   印度妇女传统服饰——纱丽 拉贾斯坦妇女的纱丽较短,只有披覆在头上,但是彩色缤纷、镶有金银绣边。拉贾斯坦妇女的上衣,有点像似没有领子的中国凤仙装,下身是一条滚边的及地长裙。
  纱丽穿著方式:
  印度妇女传统服饰,是用一块长达3公尺的布包裹出来的,这块布称为纱丽(Sari)。印度纱丽的穿著方式变化繁多,不同的种族、区域、信仰,会有许多不同的色彩、质感和穿裹方式。印度妇女穿著纱丽时,上衣是一件短袖、露出肚脐的紧身衣(Choli),下身是一条及地的直筒衬裙(Ghagra)。
  纱丽最基本的穿著方式,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首先拉住纱丽布左边一端,塞进右侧的衬裙裙头。
  2. 将纱丽布由右至左环绕下围,约三、四圈。
  3. 接着用纱丽布在右前方折成四折,并且塞入裙头。
  4. 然后将剩余布块,由左后方绕过右边腋下,披向左边肩膀上。
  5. 最后直接将纱丽布披在肩上、或披覆在头上。
  饮食习惯
  印度人的日常饮食,南北方有很大差别。北方人以小麦、玉米、豆类等为主食,尤其喜欢吃一种叫做“恰巴提”的薄面饼。南方和东部沿海地区的人们以大米为主食,爱吃炒饭。而中部德干高原则以小米和杂粮为主。印度人喜欢吃带有辣味的、伴有咖喱的食物。在饮水和饮料方面,印度人和西方人一样,没有喝热水的习惯,一般喜欢喝凉水或者饮用红茶、牛奶和咖啡。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阿三木的咖啡
2015-11-15 · 知道合伙人时尚行家
阿三木的咖啡
知道合伙人时尚行家
采纳数:2082 获赞数:133007
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服装行业两年从业经验,对服装很有兴趣相关的书籍读过很多,现在在森马服装店店长一职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印度人如厕之后,确实是用手去清洁的——(只限于左手。这点请记住)。一开始我在网上看到相关说法,也不敢相信,认为是丑化印度人。现在经过多方认证。证明这个说法属实。
  
  其次,说说他们的方法。并非我们想像的那么不干净。印度厕所不像我们的公厕有卫生纸,但是全部在马桶旁备有一个水槽。是伸手可及的。专门用来帮助事后清洁。连最豪华的酒店卫生间也是如此。因此,去印度的朋友,除了护照,卫生纸是必须随身配备的。否则,你只能学习印度模式了。
  
  在印度,用手清洁的问题,和文化、素质、学历、阶层是毫无关系的。即使白领阶层也照样是这个习俗。因此,印度人来中国旅行,感觉最不方便的,是卫生间蹲坑旁边没有水槽,如厕之后比较别扭。
  
  印度人是手抓饭。孟加拉人也是这样。都是用右手的。绝对没有人用左手。因此,如果和印度人吃饭,最好左手不要伸到桌面上来。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4)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