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根的兰花阅读及答案

 我来答
柠檬味的猫4oAEu
2019-10-23 · TA获得超过377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7971
展开全部
失根的兰花阅读及答案:
1、从文章题目来看,“根”“兰花”分别比喻什么?整个题目如何理解?
2、作者“十几岁,就在外面漂流”,为什么“总未因异乡事物而想过家”,“自至美国,情感突然变了”?
3、“花搬到美国未,我们看着不顺眼;人搬到美国来,也是同样不安心”与哪句话相照应?对文章中心有什么作用?
4、文章结尾援引郑思肖画兰的故事做结有什么作用?
5、本文中心句是哪句?
答案:
1.祖国,兰花:漂泊在外的游子(含作者)整个题目暗含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人生如絮便是失根兰花的最好写照。
2.身在福中不知福,得到了不知珍惜,直到失去才后悔。虽然作者少年颠沛流离但终究在祖国,有一种归属感,因为中国就是他的家。但自从他在到了美国,这种归属感消失了,独在异乡为异客,美国的一切对于他来说都是陌生的,这使得他更怀念故土,因此感情变了,变得思乡了。3.我这时才恍然悟出,我所谓的到处可以为家,是因为蚕未离开那片桑叶;等到离开国土一步,即到处不可以为家了。点明中心,含蓄而又浓烈的表达了作者怀念故乡之情。
4.借古喻今,不同的时代,相同的感情,升华主题,国,就是根,没有国的人,是没有根的草,不待风雨折磨,即行枯萎了,一个人不能失去他的根,不能忘怀他的家乡。
5. 国,就是根,没有国的人,是没有根的草,不待风雨折磨,即行枯萎了。
(答案自己想出来的哦!勿抄袭)
载夺基
2017-04-08 · TA获得超过543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88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8.7万
展开全部
1、从文章题目来看,“根”“兰花”分别比喻什么?整个题目如何理解? 2、作者“十几岁,就在外面漂流”,为什么“总未因异乡事物而想过家”,“自至美国,情感突然变了”? 3、“花搬到美国未,我们看着不顺眼;人搬到美国来,也是同样不安心”与哪句话相照应?对文章中心有什么作用? 4、文章结尾援引郑思肖画兰的故事做结有什么作用? 5、本文中心句是哪句? 1根:祖国,兰花:漂泊在外的游子(含作者)整个题目暗含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人生如絮便是失根兰花的最好写照。 2身在福中不知福,得到了不知珍惜,直到失去才后悔。虽然作者少年颠沛流离但终究在祖国,有一种归属感,因为中国就是他的家。但自从他在到了美国,这种归属感消失了,独在异乡为异客,美国的一切对于他来说都是陌生的,这使得他更怀念故土,因此感情变了,变得思乡了。 3我这时才恍然悟出,我所谓的到处可以为家,是因为蚕未离开那片桑叶;等到离开国土一步,即到处不可以为家了。点明中心,含蓄而又浓烈的表达了作者怀念故乡之情。 4借古喻今,不同的时代,相同的感情,升华主题,国,就是根,没有国的人,是没有根的草,不待风雨折磨,即行枯萎了,一个人不能失去他的根,不能忘怀他的家乡。 5国,就是根,没有国的人,是没有根的草,不待风雨折磨,即行枯萎了。(以上全是我自己分析,没有摘抄转载哦)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l丝竹l
2020-05-17
知道答主
回答量: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432
展开全部
1从文章的内容来看,题目中提到的根和兰花分别,比喻什么?应该如何理解含义?
2作者表现爱国思想之情令人感动,请你爱按照下面的提示梳理表现作者爱国思乡的内容。 看花草——( )——讲故事——( )——引典故
3作者十几岁就在大江南北漂流,从未因想家而流泪,为什么到了美国感情就变了?
4文章第五段画线句子加点词语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在白天的生活中,常常是不爱看与故乡不同的东西,而又不敢看与故乡相同的东西。加点字为(不爱看 不敢看)
5在文章第十段原因郑思肖画兰的故事。做结有什么作用?
答案:
1根比喻自己的祖国,兰花比喻漂泊的自己(游子)。一个人如果踏出国门就离开了自己的祖国,到处均不可以为家,就同失根的兰花。
2忆经历 绘故土
3虽然作者十几岁就漂泊在外,但是他从未离开过祖国,到处都能找到家乡的相似之处、家的感觉。而到了美国之后,身在异国再也找不到家的感觉,所以到了美国之后情感就突然变了
4不能调换不爱看,写出作者对家乡不同的东西的排斥心理,体现浓浓的思乡之情,看到故乡的东西就会勾起。思乡之情,所以不敢看,调换之后意思则完全相反,所以不能调换。
5引用经典故事,增加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点题,升华文章主题,国土沦亡,根着何处?提问发人深思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塞玉巧锁黛
2020-02-18 · TA获得超过3.7万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2万
采纳率:30%
帮助的人:744万
展开全部
1、从文章题目来看,“根”“兰花”分别比喻什么?整个题目如何理解?
根:祖国,兰花:漂泊在外的游子(含作者),理解:离开祖国的炎黄子孙极其悲哀的处境
在祖国的任何地方都有家的相似之处,因为我们的根在华夏大地,走到哪里都有家的感觉;而如果踏出了国门,那里就不再是祖国,我们失了根,就到处均不可以为家,就如同“失根的兰花”。
2、作者“十几岁,就在外面漂流”,为什么“总未因异乡事物而想过家”,“自至美国,情感突然变了”?
身在福中不知福,得到了不知珍惜,直到失去才后悔。虽然作者少年颠沛流离但终究在祖国,有一种归属感,因为中国就是他的家。但自从他在到了美国,这种归属感消失了,独在异乡为异客,美国的一切对于他来说都是陌生的,这使得他更怀念故土,因此感情变了,变得思乡了。
3、“花搬到美国未,我们看着不顺眼;人搬到美国来,也是同样不安心”与哪句话相照应?对文章中心有什么作用?
我这时才恍然悟出,我所谓的到处可以为家,是因为蚕未离开那片桑叶;等到离开国土一步,即到处不可以为家了。
点明中心,深化文章内容,含蓄而又浓烈的表达了作者怀念故乡之情。
4、文章结尾援引郑思肖画兰的故事做结有什么作用?
1,引用经典故事,增加文章说服力。2,点题,升华文章主题。3,“国土沦亡,根着何处?”提出问题,发人深思。
5、本文中心句是哪句?
国,就是根,没有国的人,是没有根的草,不待风雨折磨,即行枯萎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