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根的兰花阅读及答案

顾先生一家约我去费城郊区的一个小的大学里看花.汽车走了一个钟头的样子,到了校园,校园美得象首诗,也象幅画.依山起伏,古树成荫,绿藤爬了一栋栋小楼,绿草爬满了一片片的坡地,... 顾先生一家约我去费城郊区的一个小的大学里看花.汽车走了一个钟头的样子,到了校园,校园美得象首诗,也象幅画.依山起伏,古树成荫,绿藤爬了一栋栋小楼,绿草爬满了一片片的坡地,除了鸟语,没有声音.象一个梦,一个安静的梦。 花囿有两片,一片是白色的牡丹,一片是白色的雪球.如在海的树丛里,闪烁着如星光的丁香,这些花是从中国来的吧! 由于这些花,我自然而然地想起了北平公园里的花花朵朵,与这些花简直没有两样.然而我怎样也不能把童年的情感再回忆起来.我不知为什么,我总觉得这些花不该出现在这里.他们的背景应该是 来今雨轩, 应该是 谐趣园,应该是宫殿阶台, 或者亭阁栅栏.因为背景变了,花的颜色也褪了,人的情感也落了.泪,不知为什么流下来。 十几岁,就在大江南北漂流,泪从来也未这样不知不觉的流过.在异乡见过与童年完全相异的事物,也见过完全相同的事物;同也好,不同也好,我从未因异乡事物不同而想过家。到渭水滨,那水,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我只是感到新奇,并不感觉陌生;到了咸阳城,那城,是我从来没有看过的,我只感觉她古老,并不感到伤感。我曾在秦岭中拣过与香山上同样的红叶,在四川蜀中我也看到过与太庙同样古老的古松,我也并没有因而想起过家;虽然那些时候,我穷得象个乞丐,而心中却总是有嚼菜根用以自励的精神。我曾骄傲的说过自己:“我,到处可以为家。” 然而,到了美国,情感突然变了。在也的梦中,常常是家里的小屋在风雨中坍塌了,或是母亲头发一根根白了。在白天的生活中,常常是不爱看与故乡不同的东西,而又不敢看与故乡相同的东西。我这时才恍然感悟到,我所谓的到处可以为家,是因为蚕没有离开那片桑叶,等到离开国土一步,就到处均不可以为家了。 花搬到美国来,我们看着不顺眼;人搬到美国来,也是同样不安心。这时候才记忆起,故乡土地的芬芳,故乡花草的艳丽。 在沁凉如水的夏夜中,有牛郎织女的故事,才显得星光晶亮;在群山万壑中,有竹篱茅舍,才显得诗意盎然;在晨曦的原野中,有笨拙的老牛,才显得淳朴可爱。祖国的山河,不仅是花木,还有可感可泣的故事,可吟可咏的诗歌,儿童的喧哗笑语与祖宗的静素墓庐,把她点缀得美丽了! 古人说“人生如萍”——在水上漂流,那是因为古人从没离开过国门,没有感觉离国之苦。萍还有水可依, 依我看,人生如絮,飘零在万紫千红的春天。 宋末画家郑思肖画兰,连根带叶均飘于空中,人问其故,他说:“国土沦亡,根着何处?”国,就是根,没有国的人,是没有根的草,不待风雨折磨,即行枯萎了。 我十几岁就无家可归,并未觉其苦,十几年后,祖国已破,却深觉出个中的滋味了。不是有人说:“头可断,血可流,身不可辱”吗? 我觉得,应该是“身可辱,家可破,国不可亡。” 1.从文章内容上来看,题目中的“根”和“兰花”分别比喻什么?整个题目应如何理解? 2.点名本文主旨的句子是哪一句? 3.文章“的结尾援引郑思肖画兰的故事作结有什么作用? 4.作者十几岁,就在外飘流”为什么“总未因异乡事务而想过家”,自至美国情感突然变了? 展开
12qzIi
2013-04-06 · TA获得超过896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9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29万
展开全部
1、从文章题目来看,“根”“兰花”分别比喻什么?整个题目如何理解?
根:祖国,兰花:漂泊在外的游子(含作者),理解:离开祖国的炎黄子孙极其悲哀的处境

在祖国的任何地方都有家的相似之处,因为我们的根在华夏大地,走到哪里都有家的感觉;而如果踏出了国门,那里就不再是祖国,我们失了根,就到处均不可以为家,就如同“失根的兰花”。

2、作者“十几岁,就在外面漂流”,为什么“总未因异乡事物而想过家”,“自至美国,情感突然变了”?
身在福中不知福,得到了不知珍惜,直到失去才后悔。虽然作者少年颠沛流离但终究在祖国,有一种归属感,因为中国就是他的家。但自从他在到了美国,这种归属感消失了,独在异乡为异客,美国的一切对于他来说都是陌生的,这使得他更怀念故土,因此感情变了,变得思乡了。

3、“花搬到美国未,我们看着不顺眼;人搬到美国来,也是同样不安心”与哪句话相照应?对文章中心有什么作用?
我这时才恍然悟出,我所谓的到处可以为家,是因为蚕未离开那片桑叶;等到离开国土一步,即到处不可以为家了。 点明中心,深化文章内容,含蓄而又浓烈的表达了作者怀念故乡之情。

4、文章结尾援引郑思肖画兰的故事做结有什么作用?
1,引用经典故事,增加文章说服力。2,点题,升华文章主题。3,“国土沦亡,根着何处?”提出问题,发人深思。

5、本文中心句是哪句?
国,就是根,没有国的人,是没有根的草,不待风雨折磨,即行枯萎了
喜爱紫岚
2012-06-03 · TA获得超过128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8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57.4万
展开全部
1.根喻为国土,兰花比喻作者。理解:离开祖国的炎黄子孙极其悲哀的处境。2.身可辱,家可破,国不可亡。3.认识到国就是根,没有国的人就像是没有根的兰花,表达了作者飘零异邦的感受和思念祖国的情感。4.到处可以为家是因为作者没有离开国土,而且有嚼菜根的自励的精神。后来离开了国土,因为那儿没有值得留恋的事物。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相映成趣888
2013-04-08
知道答主
回答量: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7852
展开全部
1.“根”比喻的是自己的祖国;“兰花”比喻的是漂泊的自己。
在祖国的任何地方都有家的相似之处,因为我们的根在华夏大地,走到哪里都有家的感觉;而如果踏出了国门,那里就不再是祖国,我们失了根,就到处均不可以为家,就如同“失根的兰花”。
2.我这时才恍然感悟到,我所谓的到处可以为家,是因为蚕没有离开那片桑叶,等到离开国土一步,就到处均不可以为家了。
3.一,引用经典故事,增加文章说服力。二,点题,升华文章主题。三,“国土沦亡,根着何处?”提出问题,发人深思。
4.虽然作者十几岁就在外漂泊,但是他从未离开过华夏大地,履历的都是祖国的山河,到处都能找到家乡的相似之处,家的感觉;而作者离开祖国到了美国之后,身在异国他乡,就相当于和家失去了联系,生活方式、习惯和环境的改变,使他甚至不能从熟悉的事物那里找到家的感觉。所以,作者“自至美国情感突然变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度网友3e74b18
2020-05-20
知道答主
回答量: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21
展开全部
1、从文章题目来看,“根”“兰花”分别比喻什么?整个题目如何理解?
2、作者“十几岁,就在外面漂流”,为什么“总未因异乡事物而想过家”,“自至美国,情感突然变了”?
3、“花搬到美国未,我们看着不顺眼;人搬到美国来,也是同样不安心”与哪句话相照应?对文章中心有什么作用?
4、文章结尾援引郑思肖画兰的故事做结有什么作用?
5、本文中心句是哪句?
1 根:祖国,兰花:漂泊在外的游子(含作者) 整个题目暗含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人生如絮便是失根兰花的最好写照。
2 身在福中不知福,得到了不知珍惜,直到失去才后悔。虽然作者少年颠沛流离但终究在祖国,有一种归属感,因为中国就是他的家。但自从他在到了美国,这种归属感消失了,独在异乡为异客,美国的一切对于他来说都是陌生的,这使得他更怀念故土,因此感情变了,变得思乡了。
3 我这时才恍然悟出,我所谓的到处可以为家,是因为蚕未离开那片桑叶;等到离开国土一步,即到处不可以为家了。 点明中心,含蓄而又浓烈的表达了作者怀念故乡之情。
4 借古喻今,不同的时代,相同的感情,升华主题,国,就是根,没有国的人,是没有根的草,不待风雨折磨,即行枯萎了,一个人不能失去他的根,不能忘怀他的家乡。
5 国,就是根,没有国的人,是没有根的草,不待风雨折磨,即行枯萎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苏哒哒哒
2012-05-27 · TA获得超过1691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9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0.2万
展开全部
1、从文章题目来看,“根”“兰花”分别比喻什么?整个题目如何理解?
2、作者“十几岁,就在外面漂流”,为什么“总未因异乡事物而想过家”,“自至美国,情感突然变了”?
3、“花搬到美国未,我们看着不顺眼;人搬到美国来,也是同样不安心”与哪句话相照应?对文章中心有什么作用?
4、文章结尾援引郑思肖画兰的故事做结有什么作用?
5、本文中心句是哪句?
1 根:祖国,兰花:漂泊在外的游子(含作者) 整个题目暗含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人生如絮便是失根兰花的最好写照。
2 身在福中不知福,得到了不知珍惜,直到失去才后悔。虽然作者少年颠沛流离但终究在祖国,有一种归属感,因为中国就是他的家。但自从他在到了美国,这种归属感消失了,独在异乡为异客,美国的一切对于他来说都是陌生的,这使得他更怀念故土,因此感情变了,变得思乡了。
3 我这时才恍然悟出,我所谓的到处可以为家,是因为蚕未离开那片桑叶;等到离开国土一步,即到处不可以为家了。 点明中心,含蓄而又浓烈的表达了作者怀念故乡之情。
4 借古喻今,不同的时代,相同的感情,升华主题,国,就是根,没有国的人,是没有根的草,不待风雨折磨,即行枯萎了,一个人不能失去他的根,不能忘怀他的家乡。
5 国,就是根,没有国的人,是没有根的草,不待风雨折磨,即行枯萎了。
(以上全是我自己分析,没有摘抄转载哦)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收起 更多回答(3)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