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子第二十四章原文及翻译
《老子》第二十四章原文及翻译如下:
原文:
载营魄抱一,能毋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鉴,能毋有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如渊乎?明白四达,能无知1i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同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译文:
载若形体和精神抱道守法,能否不脱离违背?固守精气深根固氐皈依大道,能否如慈母怀抱里的婴儿?清除杂念妄想而澄洁心境,能否没有瑕疵?爱护人民、治理国家,能否守逍依法遵循规律为政处事?心理思维活动,能否如渊守道?
明白四达通晓事理,能否守道依法遵循规律掌掘木质?生养休恤容养万物,生养万物而不妄白占有,卫护帮助万物而不恃功岸忽,统领万物而守道依法统治,这就是玄德。
《老子》历史评价:
孔子:“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司马迁:“老子所贵道,虚无,因应变化于无为,故著书辞称微妙难识。”
扬雄:”老子之言道德,吾有取焉耳。及搥提仁义,绝灭礼学,吾无取焉耳。”
韩愈:“老子之小仁义,非毁之也,其见者小也。”
朱熹:“老子之术,须自家占得十分稳便,方肯做;才有一毫于己不便,便不肯做。”
林希逸:“若老子所谓无为而自化,不争而善胜,皆不畔于吾书。其所异者,特矫世愤俗之辞,时有太过耳。”
王夫之:“天下之言道者,激俗而故反之,则不公;偶见而乐持之,则不经;凿慧而数扬之,则不祥。三者之失,老子兼之矣。”
胡适:“老子的最大功劳,在于超出天地之外,别假设一个‘道’。”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文库—《老子》
第二十四章
[原文]
企①者不立,跨②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译文]
踮起脚跟想要站得高,反而站立不住;迈起大步想要前进得快,反而不能远行。自逞已见的反而得不到彰明;自以为是的反而得不到显昭;自我夸耀的建立不起功勋;自高自大的不能做众人之长。从道的角度看,以上这些急躁炫耀的行为,只能说是剩饭赘瘤。因为它们是令人厌恶的东西,所以有道的人决不这样做。
[注释]
1、企:一本作“支”,意为举起脚跟,脚尖着地。
2、跨:跃、越过,阔步而行。
3、赘形:多余的形体,因饱食而使身上长出多余的肉。
补充:跂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人未有不能立且行者也,苟以立为未足而加之以跂,以行为未足而加之以跨,未有不丧失其行立者。彼其自见、自是、自伐、自矜者,亦若是矣。
其於道也,日馀食赘行。
譬如饮食,适饱则已,有馀则病。譬如四体,适完则已,有赘则累。
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