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果树保护地栽培的现状是什么样子的?
2019-06-14 · 农业农村部直属的大型综合出版社
在国外,果树保护地栽培不算一件新鲜事物,以温室葡萄为例,就有近150年的历史。我国果树保护地栽培始于20世纪50年代,辽宁、北京、天津、黑龙江等地开始进行保护地栽培的生产与理论研究。1978年黑龙江齐齐哈尔园艺所开始利用塑料薄膜日光温室进行葡萄栽培试验,获得成功后又在塑料大棚内试栽成功。1981年辽宁省本溪市立新区恩山岭大队在塑料薄膜温室中进行葡萄保护栽培试验,栽后第二年获得二茬果,合计667米(即1亩)产果4019千克。80年代初,辽宁省瓦房市又利用塑料大棚进行柑橘栽培;1994年山东省莱阳市,对中国樱桃进行保护促成栽培,取得较好的效益;1995年,先后有山东农业大学在普通成龄桃树上、山东省莱西市和冠县在油桃上、烟台市在大樱桃上、泰安市在中国杏上进行保护栽培均获得成功,并积累了良好的生产经验。
目前果树保护栽培的树种较多,涉及栽培的树种有草莓、葡萄、桃(油桃、普通毛桃、蟠桃)、杏、樱桃(包括中国樱桃、西洋樱桃)、李、柑橘、无花果、早熟梨、枣(毛叶枣、晚熟脆枣)、番石榴等。其中草莓栽培面积最大,占总面积的65%以上;葡萄、桃、油桃、杏次之,其他树种相对较少,还未形成规模化商品生产基地。
果树保护地分布的范围较广,但分散,北方各省、市、自治区均有果树保护地栽培,规模化生产程度远低于蔬菜和花卉。全国已经形成了山东、辽宁两个较为集中的果树保护地生产基地。截止2004年,全国已有果树保护地栽培面积52000公顷,年产量820千吨;其中辽宁省果树保护地面积达4800公顷左右,已形成营口地区葡萄保护地生产、丹东地区草莓保护地生产、大连与盖州地区桃树保护地生产的三大果树保护地商品生产基地。近年来,山东省果树保护地面积增加很快,增长速度超过任何一个省、市。山东省保护地涉及的树种、品种较多,技术起点较高,已成为全国果树保护地栽培生产的中心。目前,山东省果树保护地面积已达14000公顷左右,其中草莓7900公顷、葡萄1300公顷、桃2200公顷、樱桃(主要是西洋樱桃)490公顷、杏720公顷,已逐步形成规模化生产,区域优势明显。另外河北、天津、北京、新疆、河南等地亦有较多的保护地果树的生产与试验。
果树保护地栽培的技术已较为完善和稳定,草莓、葡萄、桃等树种基本达到露天栽培的技术水平。草莓的周年生产,葡萄、桃、杏、李、中国樱桃的“四当”生产(当年定植、当年促花、当年扣棚、当年丰产),葡萄的一栽多年制,西洋樱桃的大树丰产等技术已普遍推广应用;基质栽培、起垄限根、预备苗、人工预冷、逆境增糖等果树保护地特有的工程技术体系逐步完善和应用。
近年来,我国保护地果树生产发展迅速,但与一些先进国家相比,在设施果树基础理论和生长发育规律研究、环境智能控制、优质生产技术体系、配套措施等方面还有较大差距,所以要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作更深入的研究与尝试,切勿一哄而上。
2024-12-10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