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文学从来就离不开政治,诺贝尔文学奖的政治粉末是无法弹去的?
诺贝尔奖一直以来都备受大家的关注。为什么文学从来就离不开政治,诺贝尔文学奖的政治粉末是无法弹去的?今天的《南方都市报》的社论《诺贝尔文学奖:注解文学与政治之关系》,让我惊诧十分。该文将哈罗特·品特的获奖的最关键因素概括为“他的清晰的政治立场:反对伊拉克战争”,并以03年与0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库切和耶利内克为例子增强说服力,说“文学从来就离不开政治”,“文学对政治应该实行干预”。
二十世纪之前,中国文学是躲成小楼自成一统,因此,像曹雪匠这个和世界上哪个文学巨匠相比都毫不逊色的伟大作家,都一直未能获得相应的地位和评价。这是我们的遗憾,但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进入世界文学格局以后,却有些矫枉过正。新周刊有一句话:“我们越来越倾向于让别人告诉我们什么是好的。然后趋之若鹜。”中国作家向来都不自信,多少都有厚古薄今重外轻中的倾向,张眼看世界的中国作家们前所未有地渴望得到来自自己国度以外的赞扬和肯定。
外国的评价远远比国内的评价更容易让作家心暖,也更加值钱,更别说诺贝尔文学奖这一世界性大奖,它简直成了绝大部分中国作家心目中的最高标准的“好”,于是我们便可以看见我们的作家们趋之若鹜前仆后继。世界有获奖资格的文学大师千千百百,几时轮到自己呢?怎么样才能轮到自己呢?
他会带有政治色彩的,“2003年的库切、2004年的耶利内克、2005年的哈罗特·品特……如果中国人真的是发现了近期诺贝尔文学奖评选中“潜规律”,那么,这种聪明的发现是危险的,也是让人担扰的。基于中国传统的“文以载道”的创作理念长期流行,实际上中国的文学和政治向来宛若双子星座好比孪生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