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赵匡胤立下的“不杀文人”的规矩,主要是为了防止武人作乱,重文轻武的国策。有流传说,宋朝的太庙里面刻着一块戒碑,宋太祖留下的三条祖训,其中一条就是不杀士大夫。子孙若是违反了,则遭天谴。这个组训在宋朝中很是流行。所以作为宋朝的文人,去不都是敢说敢做大胆之主,因为他们明白自己即使忤逆了皇帝,最多也就是贬谪流放,不用掉脑袋。
赵匡胤立下祖训的原因到底是为什么呢?简单的分析一下:
首先是担心武将大权在握,容易叛乱。要知道宋之前国家动乱很久,传统丢失,很多政权的立废都离不开武将的身影。包括宋太祖本身也是这样的。为了防止出现同样的事情,把武将的兵权削弱,重用手无寸铁的文人,来控制武将,这样就可以遏制了武将的作乱可能。
还有就是为了当时的国家发展。要知道经过长时间的国内动乱,各种知识流失严重,人才凋零。但是国内基本上没有什么可以治理国家的才能之人。所以要大力支持文人的地位。毕竟打仗要武将,治国还是需要文人。国家当时需要的是文治才能长久安定下来,才有利于发展。
最后就是经过很久的动乱,国内满目疮痍,人们对于战争已经是非常的反感和抵触了。外加当时四周环立着好多强悍的少数民族政权。当时的国力根本是没有实力抗衡的,只好先发展内政,强大自身内治。也就不需要武将来发挥了。
对于士大夫文人的不杀在宋朝是很好的执行了下去,所以宋朝也留下了历史上的朝代中文化璀璨的一笔,经济也非常的好,所有的皇帝都很仁厚。但是因为这样的国策,文人强势,使得国家的战斗力低下,一直在抵抗外敌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