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宋朝不杀读书人?

 我来答
黛妮
推荐于2019-10-05 · 知道合伙人文学行家
黛妮
知道合伙人文学行家
采纳数:4492 获赞数:224822
已在报刊杂志、网络发表小说、散文、诗等四百余万字……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不杀文人”的祖训则是宋太祖赵匡胤立下的规矩,与宋代重文轻武的政策有关。
据说北宋初年,有个翰林学士叫陶谷,在太祖身边担任起草各种文书公告的工作。时间一长,他认为自己有功劳,便向来太祖讨个高官做。谁知宋太祖却认为,“翰林学士起草文告,无非是参照前人的旧本,其间不过换几个字句,充其量不过照葫芦画瓢而已,谈不上有什么贡献。”陶谷深感失望,一气之下就作诗自嘲,其中有两句:“堪笑翰林陶学士,年年依样画葫芦。”从此以后,“依样画葫芦”就成了一句俗语,在百姓中广为流传。宋太祖虽然对陶谷等文人颇为不屑,但出于巩固政权的考虑,鼓励重文轻武,并留下了“不杀文人”的祖训。他要求后世子孙继位时,都要在他留下的“誓碑”前发誓,其中的一条就是凡上奏章的士大夫绝对不杀,不管他写的奏章多么激烈,都不能杀。文人即使犯了罪,通常也都是被流放了事。此外,宋代大大放宽科举名额,考中进士就可以直接授官。文官可以带兵,最高军事机构枢密院副使也长期由文官担任,北宋时仅狄青一人,南宋时也仅岳飞、韩世忠等名将任到此职。
所以,宋代是文人的乐土。当时文化繁荣昌盛,涌现出一大批文学家、史学家、书法家、画家。“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成为当时文人的真实写照。没有“廷杖”,没有迫害,有的只是书生意气。
虽然党同伐异,却都是忠君爱国。但是同时对于武将长期戒备的态度以及采取的一些不适当措施,导致宋朝一度出现文强武弱的局面。后来辽国,金国相继入侵,北宋被迫南迁,最后为元朝所灭。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