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欣赏音乐艺术?

 我来答
天紫雪aN
2023-03-20
知道答主
回答量:1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789
展开全部
问题一:如何鉴赏音乐 如何欣赏音乐

(一)
如何欣赏音乐是一个非常老的话题。多少年来,一直有许多的专论。可到底该怎样欣赏音乐,还是有人不明白。其实,欣赏音乐也可以说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那就是只要你喜欢就行。经常都听到很多人说:“音乐好,就是听不懂。”可我也经常反问他们:你到底要听懂什么呢?音乐这东西,你只要觉得好听就行。何必要这么功利性的搞懂呢?其实真是这样。一首音乐名曲,你只要觉得好听,能让你感动就行了,不一定非去琢磨这曲子是描写的是什么故事。什么曲式、调性、主题那是下一步的事。其实那些都还不是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你首先必须要觉得好听,能被这音乐感动。否则再是什么名曲对你也是白搭。至于那些东西是对音乐下一步了解的事。如果你能被音乐感动那就什么都好办。因为你在被感动时,会有一种冲动的想法,你会去思考为什么这音乐让人感动万分。这到底是因为什么?也就这样,你就有了进一步了解音乐的渴望。你想一开始就什么都搞懂那不太可能。
音乐在刚刚开始欣赏时,它所具有的那种音响的感染力太大了,它几乎能让所有听到它的人为之感动。这个时侯的音乐是非常神秘的。它具有巨大的魅力,让人着迷。不管是旋律还是歌词,甚至到伴奏的和声等等,都会让人激动万分。我们可以从喜欢不同音乐类型的人群中看到流行歌曲和浪漫情调音乐的差别。非常明显的是音乐在这个时侯对感官的引诱力太大了,特别是对那些还没有真正接触音乐或较少接触音乐的人更是如此。他们会一下子被它那或委婉的旋律或鲜明的节奏或悦耳的 *** 甚至缠绵的歌词所吸引。也正因为如此,才会有很多人在这个时侯往往把音乐当作一种寄托,当作理想,当作礼物,当作远离现实的逃避,甚至当作是自己的幻想世界。正因为如此,才有人经常参加电台电视台的点歌节目,把自己喜欢的某支歌作为自己的一种心意当作礼物送给别人。因为他们觉得这音乐(歌曲)使自己感动,就好象是自己的心境的表露。当然这无可非议,送什么给别人那是自个的事。一切都是在向前发展的。人不可能永远停留在一个欣赏阶段。在喜欢流行歌曲的人群中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三十岁以上的人肯定很少。为什么?仅就阅历而言,那些“为了爱梦一生”、“永远相信爱情”真是一场比较虚的事。没有人会永远生活在这样的歌曲里,自己受不了别人也受不了。
(二)
音乐欣赏由浅入深有这么一个过程,即从感性(被音乐感动)到理性认识(探究音 乐知识)又回到感性认识(更深层次的欣赏)这样三个阶段。这是欣赏音乐的必经之路。一个学习乐器的人也许不一定就是一个很好的音乐欣赏者,因为他关注的是技巧。表达与理解不是一回子事。音乐有自己的语言,就象舞蹈中的一招一式都有自身的表达含义,音乐里的 *** 、乐谱、速度、调性也有其含义。在刚一开始期间音乐能从感官上打动你,让你激动让你欣喜。这是一种无意识的审美活动。可如果就此而已,你还是没办法去真正聆听音乐。
音乐具有巨大的感染力。这种感染力不仅是对刚接触音乐的年轻人,对一个饱经风霜、历尽人间艰辛的老人也是如此。只是欣赏音乐的阶段不同,所带来的思想内容也就不尽相同了。在感性认识的阶段,你对音乐的理解还只限于感官感受。如果你在欣赏音乐中不是主动积极的,那么你也许就没法真正去领会音......>>

问题二:怎样欣赏音乐?请你为大家提供四种以上的方法 5分 这个基本有定论,科普兰有关于欣赏音乐的精辟论述,一般世界上都接受他的观点,大致是这个意思: 艾伦・科普兰把倾听音乐分为三个阶段: 1、美感阶段; 2、表达阶段; 3、纯音乐阶段。 1、倾听音乐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纯粹为了对音响的乐趣而倾听,这就是美感阶段。 在这个阶段听音乐,不需要任何方式的思考,我们在干别的事情时,把收音机打开,便心不在焉地沉浸在音响中了。这时单凭音乐的感染力就可以把我们带到一种无意识的然而又是有魅力的心境中去了。 你此刻可能正坐在屋里看这本书。设想钢琴上奏出了一个音,这个音是足可以立即改变房间的气氛,证明音乐的音响成分是一种强大的和神秘的力量,谁嘲笑或小看这点,谁就会显得很愚蠢。 令人惊讶的是,不少自从为是合格的音乐爱好者在这个阶段养成了不良的听音乐的习惯。他们去听音乐会是为了忘掉自己,把音乐作为一种安慰或解脱。他们进入了一个理想世界,在这个理想世界中人们无需思考日常生活中的现实。当然他们也没有思考音乐。音乐允许他们离开了音乐,把他们带到了一个幻想的境界,这种幻想是由音乐引起的,是关于音乐的,可是他们又不怎么倾听音乐。 是的,音乐音响的感染力是一种强大的和原始的力量,但你不应让它在你的兴趣中占据不恰当的位置,美感阶段在音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但这并不是全部问题的所在。 关于美感阶段无需扯得太远。音乐的感染力对每个正常的人来说都是不言而喻的。然而还存在着对不同作曲家使用的不同音响素材更为敏感的问题。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作曲家都用同一种方法使用音响素材的。不要以为音乐的价值相当于它诉诸美感的程度,也不要以为最好听的音乐是由最伟大的作曲家写的。如果确实如此的话,拉威尔就应该是比贝多芬更伟大的创作家了。问题在于作曲家使用音响要素的方式因人而异,他对音响的使用方式形成了他的风格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一点在聆听音乐时是必须加以考虑的。所以,读者可以看到,即使在聆听音乐的这个初级阶段,也值得采取更有意识的聆听方式。 2、倾听音乐的第二个阶段是表达阶段。 我自己认为,所有的音乐都有表达能力,有的强一些,有的弱一些,所有的音符后面都具有某种涵义,而这种涵义毕竟构成了作品的内容。全部问题可以用下面的问答式简单地加以说明:“音乐有涵义吗?”我的回答是:“有的”。“你能用言语把这种涵义说清楚吗?”我的回答是:“不能”。这就是症结所在。 在不同的时刻,音乐表达了安详或洋溢的情感、懊悔或胜利、愤怒或喜悦的情绪。它以无数细微的差别和变化表达其中的每一种情绪以及许多别的情绪,它甚至可以表达一种任何语言中都找不到适当的言词的涵义。在这种情况下,音乐家喜欢说音乐只有纯音乐的涵义。他们有时甚至更进一步说所有的音乐都只有纯音乐的涵义。他们的真正的意思是说,找不到恰当的言词来表达音乐的涵义,并且即使能够找到,也没有必要去找。 不过不管专业音乐工作者怎么讲,大多数初学音乐的人还是要制订明确的言词来说明他们对音乐的反应。因此他仍总是觉得“理解”柴科夫斯基要比“理解”贝多芬容易些。首先,为柴科夫斯基的一首乐曲制订内容明确的涵义要比为贝多芬的这样做容易些,容易得多。尤其是,就这位俄国作曲家来说,每当你回到他的一首乐曲上去的时候,它几乎总是向你述说着同一件事情;而你要想说清贝多芬在讲什么却经常是很困难的。任何音乐家都会告诉你,这就是为什么说贝多芬是更伟大的作曲家的缘故。因为每次都向你述说同样内情的乐曲很快会变成枯燥的乐曲;而每听一次都能有细微不同涵义的乐曲则具有更强的生命力。 如果可能的话,你不妨听一下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中的四十八个赋......>>

问题三:深度分析:如何欣赏音乐 音乐是人们抒发感情、表现感情、寄托感情的艺术,不论是唱或奏或听,都内涵着及关联着人们千丝万缕的情感因素。对于音乐的认识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感受,而要说真正的欣赏音乐却不一定每个人都是正确的方法。 音乐要懂得欣赏 如何欣赏音乐是一个非常老的话题。多少年来,一直有许多的专论。可到底该怎样欣赏音乐,还是有人不明白。其实,欣赏音乐也可以说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那就是只要你喜欢就行。经常都听到很多人说:“音乐好,就是听不懂。”可我也经常反问他们:你到底要听懂什么呢?音乐这东西,你只要觉得好听就行。何必要这么功利性的搞懂呢?其实真是这样。一首音乐名曲,你只要觉得好听,能让你感动就行了,不一定非去琢磨这曲子是描写的是什么故事。什么曲式、调性、主题那是下一步的事,那些都还不是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你首先必须要觉得好听,能被这音乐感动,否则再是什么名曲对你也是白搭。至于那些东西是对音乐下一步了解的事。如果你能被音乐感动那就什么都好办。因为你在被感动时,会有一种冲动的想法,你会去思考为什么这音乐让人感动万分。这到底是因为什么?也就这样,你就有了进一步了解音乐的渴望,但如果你想一开始就什么都搞懂那不太可能。● 谈音乐的感染力 音乐在刚刚开始欣赏时,它所具有的那种音响的感染力太大了,它几乎能让所有听到它的人为之感动。这个时侯的音乐是非常神秘的,它具有巨大的魅力,让人着迷。不管是旋律还是歌词,甚至到伴奏的和声等等,都会让人激动万分。我们可以从喜欢不同音乐类型的人群中看到流行歌曲和浪漫情调音乐的差别。非常明显的是音乐在这个时侯对感官的引诱力太大了,特别是对那些还没有真正接触音乐或较少接触音乐的人更是如此。他们会一下子被它那或委婉的旋律或鲜明的节奏或悦耳的 *** 甚至缠绵的歌词所吸引。也正因为如此,才会有很多人在这个时侯往往把音乐当作一种寄托,当作理想,当作礼物,当作远离现实的逃避,甚至当作是自己的幻想世界。音乐的感染力是巨大的 正因为如此,才有人经常参加电台电视台的点歌节目,把自己喜欢的某支歌作为自己的一种心意当作礼物送给别人。因为他们觉得这音乐(歌曲)使自己感动,就好象是自己的心境的表露。当然这无可非议,送什么给别人那是自个的事。一切都是在向前发展的。人不可能永远停留在一个欣赏阶段。在喜欢流行歌曲的人群中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三十岁以上的人肯定很少。为什么?仅就阅历而言,那些“为了爱梦一生”、“永远相信爱情”真是一场比较虚的事。没有人会永远生活在这样的歌曲里,自己受不了别人也受不了。 音乐欣赏由浅入深有这么一个过程,即从感性(被音乐感动)到理性认识(探究音乐知识)又回到感性认识(更深层次的欣赏)这样三个阶段。这是欣赏音乐的必经之路。一个学习乐器的人也许不一定就是一个很好的音乐欣赏者,因为他关注的是技巧。表达与理解不是一回子事。音乐有自己的语言,就象舞蹈中的一招一式都有自身的表达含义,音乐里的 *** 、乐谱、速度、调性也有其含义。在刚一开始期间音乐能从感官上打动你,让你激动让你欣喜。这是一种无意识的审美活动。可如果就此而已,你还是没办法去真正聆听音乐。● 音乐具有巨大的感染力 这种感染力不仅是对刚接触音乐的年轻人,对一个饱经风霜、历尽人间艰辛的老人也是如此。只是欣赏音乐的阶段不同,所带来的思想内容也就不尽相同了。在感性认识的阶段,你对音乐的理解还只限于感官感受。如果你在欣赏音乐中不是主动积极的,那么你也许就没法真正去领会音乐的真谛。比如《蓝色多瑙河》这首脍炙人口的名曲,在感性认识阶段,我们会觉得它十分动听,其实我们仅仅只是被那起伏的旋律和三拍子的圆舞曲节奏以及这首名曲的故事名声以及其他因......>>

问题四:音乐鉴赏的步骤 艾伦・科普兰把倾听音乐分为三个阶段:
1、美感阶段;
2、表达阶段;
3、纯音乐阶段。
1、倾听音乐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纯粹为了对音响的乐趣而倾听,这就是美感阶段。
在这个阶段听音乐,不需要任何方式的思考,我们在干别的事情时,把收音机打开,便心不在焉地沉浸在音响中了。这时单凭音乐的感染力就可以把我们带到一种无意识的然而又是有魅力的心境中去了。 你此刻可能正坐在屋里看这本书。设想钢琴上奏出了一个音,这个音是足可以立即改变房间的气氛,证明音乐的音响成分是一种强大的和神秘的力量,谁嘲笑或小看这点,谁就会显得很愚蠢。
令人惊讶的是,不少自从为是合格的音乐爱好者在这个阶段养成了不良的听音乐的习惯。他们去听音乐会是为了忘掉自己,把音乐作为一种安慰或解脱。他们进入了一个理想世界,在这个理想世界中人们无需思考日常生活中的现实。当然他们也没有思考音乐。音乐允许他们离开了音乐,把他们带到了一个幻想的境界,这种幻想是由音乐引起的,是关于音乐的,可是他们又不怎么倾听音乐。
是的,音乐音响的感染力是一种强大的和原始的力量,但你不应让它在你的兴趣中占据不恰当的位置,美感阶段在音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但这并不是全部问题的所在。
关于美感阶段无需扯得太远。音乐的感染力对每个正常的人来说都是不言而喻的。然而还存在着对不同作曲家使用的不同音响素材更为敏感的问题。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作曲家都用同一种方法使用音响素材的。不要以为音乐的价值相当于它诉诸美感的程度,也不要以为最好听的音乐是由最伟大的作曲家写的。如果确实如此的话,拉威尔就应该是比贝多芬更伟大的创作家了。问题在于作曲家使用音响要素的方式因人而异,他对音响的使用方式形成了他的风格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一点在聆听音乐时是必须加以考虑的。所以,读者可以看到,即使在聆听音乐的这个初级阶段,也值得采取更有意识的聆听方式。
2、倾听音乐的第二个阶段是表达阶段。
我自己认为,所有的音乐都有表达能力,有的强一些,有的弱一些,所有的音符后面都具有某种涵义,而这种涵义毕竟构成了作品的内容。全部问题可以用下面的问答式简单地加以说明:“音乐有涵义吗?”我的回答是:“有的”。“你能用言语把这种涵义说清楚吗?”我的回答是:“不能”。这就是症结所在。
在不同的时刻,音乐表达了安详或洋溢的情感、懊悔或胜利、愤怒或喜悦的情绪。它以无数细微的差别和变化表达其中的每一种情绪以及许多别的情绪,它甚至可以表达一种任何语言中都找不到适当的言词的涵义。在这种情况下,音乐家喜欢说音乐只有纯音乐的涵义。他们有时甚至更进一步说所有的音乐都只有纯音乐的涵义。他们的真正的意思是说,找不到恰当的言词来表达音乐的涵义,并且即使能够找到,也没有必要去找。
不过不管专业音乐工作者怎么讲,大多数初学音乐的人还是要制订明确的言词来说明他们对音乐的反应。因此他仍总是觉得“理解”柴科夫斯基要比“理解”贝多芬容易些。首先,为柴科夫斯基的一首乐曲制订内容明确的涵义要比为贝多芬的这样做容易些,容易得多。尤其是,就这位俄国作曲家来说,每当你回到他的一首乐曲上去的时候,它几乎总是向你述说着同一件事情;而你要想说清贝多芬在讲什么却经常是很困难的。任何音乐家都会告诉你,这就是为什么说贝多芬是更伟大的作曲家的缘故。因为每次都向你述说同样内情的乐曲很快会变成枯燥的乐曲;而每听一次都能有细微不同涵义的乐曲则具有更强的生命力。
如果可能的话,你不妨听一下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中的四十八个赋格主题。一个主题接一个主题地听。很快你就会意识到每一个主题都反映着一种不同的情绪。你还会很快地意识到,主题愈是......>>

问题五:音乐鉴赏怎么写 1.写出音乐出处,它的背景是什么(如:是歌手因为什么唱的,曲是创作者在人生什么阶段写的)
2.从乐器章节放面
3.引入别人对歌的感想
4.写出自己的感想(从多个角度如:艺术,听上去的感受,以及自己对这首歌的理解,适合在什么情况下听)
希望能帮到你

问题六:怎样欣赏古典音乐 其实听古典音乐每个人的感受收不同的。
我很喜欢巴赫的 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和组曲 ,都是我的朋友听了说那是噪音(看玩笑的,其实他非常喜欢古典音乐)。
所以,不要在乎别人怎么说,也不要管那个艺术成就比较高――你所应该在乎的是你自己对音乐的喜爱。倘若太在乎学术上的的东西反而会影响听音乐的感受吧。
退一步讲,哪些伟大的音乐家留下这么多经典之作,到底是为什么?
是为了让后人研究吗?
我想最大的意义不是这样的(当然不是反对乐理的研究),而是应该让我们能够和他们一起分享这份美丽吧。
所以,不要在乎权威的评价――因为你对古典音乐的热爱,就是对那些已故的巨匠最大的安慰。
言归正传
先查有关作者的资料,了解一下。然后将交响乐分为几个部分,分段欣赏。听一下各部分均使用的什么乐器,最后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找朋友或老师交流一下意见。
其实我也不是专业搞音乐的,只是喜欢欣赏而已,建议你先从施特劳斯家族的圆舞曲开始欣赏吧!施特劳斯家族的曲子比较简单,既不像古典时代的曲子那样严谨,又不像肖斯塔科维奇他们的曲子那样复杂。当然,本人最喜欢的还是巴洛克音乐,尤其是巴赫的管风琴曲,还有维瓦尔第的协奏曲,感觉他们才说出了人生的真谛,但是这些曲子比较严谨,一开始不容易接受。
至于书嘛,我感觉如果不想当专业人士就没必要,就像如果不想专门研究英语语言学就不用看语法书一样。主要还是要多欣赏,我有这样的感觉:有时偶尔回想起来几年前听过的一首曲子,就会忽然感觉全理解了,而当时无论怎样思考也是不管用的。
怎样欣赏交响乐?
有些人认为交响乐高不可攀,无法理解。殊不知,它象文章一样,也有深浅之分,只要懂得欣赏方法,入门是不难的。因为它所反映和描写的毕竟是人类的生活和人类的思想感情,普通的人,入了门,就可由不懂到懂,由知之不深到渐入佳境。当然在欣赏较高深的交响乐时,需具备一定的、相应的生活经历和较高的文化水平,“必须用自己的经验、印象和知识的积累去补充。”
下面介绍几种不同的交响乐,简单地谈谈欣赏的方法:
交响乐中有一类叫“音画”的,以描写自然界及生活的景物为主要内容,比较通俗易懂。如俄国的作曲家莫索尔斯基的《展览会中的图画》,鲍罗廷的《中亚细亚草原》,德国大作曲家贝多芬的《田园交响乐》,法国作曲家印象乐派创始人德彪西的《大海》,都可以说是这一类作品。听《大海》乐曲,听者如处大海之滨,从黎明至中午,鉴赏着大海的色、光、声、形的变幻,时而感到狂风怒号,时而是拒浪拍岸,时而是波光浮动,时而又是浪花四溅,真是瞬息万变。欣赏这些作品,加上丰富的想象,无形之中,就可得到概念性的联想――大自然多美好、生活多有趣,万物生长不息。
交响乐中有一类叫“舞曲”,它的民族风格极浓,乐曲比较短小,感情比较单纯,旋律也比较清楚,大多描写风俗性的节日欢乐活动,有载歌载舞的特点。也有从舞剧中剪取片断成为单独的器乐曲。此类交响舞曲,易于理解,很快地就能普及起来,如奥国的约翰・斯特劳斯的四百余首圆舞曲,法国拉威尔作的《波莱罗舞曲》,捷作曲家德沃夏克的《斯拉夫舞曲》,德国勃拉姆斯的《匈牙利舞曲》,我国作曲家的《瑶族舞曲》等等,都属于交响舞曲。
在交响乐曲中,有一类有故事情节的,一般均有标题或每乐章有小标题。此类乐曲大多取材于民间熟悉的、广泛流传的戏剧、诗歌、传说、神话、小说、故事等,如俄国里姆基基・考萨考夫的《天方夜谭》(组曲),是从 *** 神话小说《一千零一夜》取材;法国比才的《卡门组曲》根据同名歌剧的音乐剪辑;我国何占豪、陈刚的《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根据“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民间故事。
这些乐曲,并不象戏剧、文学、诗歌、曲艺、......>>

问题七:纯音乐音乐鉴赏如何写? 1开始给人的感觉
2曲中蕴含的情绪(使用的乐器,模仿的声音等)
3最后的感受与体会

问题八:怎样欣赏音乐 音乐是通过有组织的音(主要是乐音)所形成的艺术形象,表现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艺
术。创作、演奏(演唱)和欣赏,是音乐艺术实践的三个方面。欣赏音乐是一种审美活动。美的标准是由一定时代、一定民族、一定社会群体的审美趣味所决定的。欣赏音乐有三个阶段:1、官能的欣赏;2、感情的欣赏;3、理智的欣赏。官能的欣赏主要满足于悦耳(即好听),是比较初浅的欣赏。要对一个音乐作品进行全面的领略,从而获得完美的艺术享受,就必须进入感情的欣赏和理智的欣赏。
要从官能、感情和理智三方面全面地欣赏一个作品,就要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1、作者和作品的时代背景。2、作品的民族特征。3、作者的创作个性。4、作品标题的内容。5、音乐语言的表现功能。6、曲式和体裁。其中音乐语言的表现功能及曲式和体裁知识,是基本乐理的常识。下面对这两项基本乐理的常识,做简单介绍。
旋律又叫曲调,是按照一定的高低、长短和强弱关系而组成的音的线条。它是塑造音乐形象最主要的手
段,是音乐的灵魂。
节奏是各音在进行时的长短关系和强弱关系。由于不同高低的音同时也是不同长短和不同强弱的音,因此旋律中必然包含节奏这一要素。
节拍是强拍和弱拍的均匀的交替。节拍有多种不同的组合方式,叫做“拍子”。正常的节奏是按照一定的拍子而进行的。
速度是快慢的程度。为使音乐准确地表达出所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必须使作品按一定的速度演唱或演奏。
力度是强弱的程度。音的强弱变化对音乐形象的塑造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音区是音的高低的范围。不同音区的音在表达思想感情时各有不同的功能和特点。
音色是不同人声、不同乐器及其不同组合的音响上的特色。通过音色的对比和变化,可以丰富和加强音乐的表现力。
和声是两个以上的音按一定规律同时结合。 *** 进行的强和弱、稳定与不稳定、协和与不协和,以及不
稳定、不协和 *** 对稳定、协和 *** 的倾向性,构成了和声的功能体系。和声的功能作用,直接影响到力度的强弱、节奏的松紧和动力的大小。此外,和声具有渲染色彩的作用。
复调是两个或几个旋律的同时结合。不同旋律的同时结合叫做对比复调,同一旋律隔开一定时间的先后模仿称为模仿复调。运用复调手法,可以丰富音乐形象,加强音乐发展的气势和声部的独立性,造成前呼后应、此起彼落的效果。
调式是从音乐作品的旋律与和声中所用的高低不同的音归纳出来的音列,这些音互相联系并保持着一定的倾向性。而调性则是调式的中心音(主音)的音高。在许多音乐作品中,调式和调性的转换和对比,是体现气氛、色彩、情绪和形象变化的重要手法。
音乐语言的各种要素互相配合,具有干变万化的表现力。旋律尽管是音乐的灵魂,但其他要素起了变化,音乐形象就会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在一定条件下,其他要素甚至可起主要作用。例如,贺绿汀的管弦乐曲《森吉德马》,第一段轻柔缓慢,用拖长的 *** 和陪衬声部来烘托旋律。开头由双簧管和长笛吹出富于田园风味的曲调,在弦乐器 *** 的衬托下,音色显得柔和而平静,描写了辽阔的蒙古草原的美丽景色。后来旋律先后改由圆号、小提琴和小号吹奏出,色彩渐渐明朗起来。第二段快速而强劲,弦乐器拨弦奏出轻快活跃的伴奏音型,旋律和第一段相同,音色也改变不大,但由于速度、力度以及伴奏乐器的节奏都起了变化,因此表现了不同的音乐形象,反映了内蒙人民载歌载舞的愉快生活。
另外,还有曲式,是音乐材料排列的样式,也就是音乐的结构布局。曲式有乐段、多段式、回旋曲式、变奏曲式、奏鸣曲式、回旋奏鸣曲式、混合曲式、套曲形式等。另外,还有中国古典和民族乐曲独特的曲式。曲式是为表现不同音乐形象、内容的需要而设置的。
体裁是......>>
梁毅的娱乐日志
高粉答主

2022-10-22 · 如果你爱玩游戏,生活会更有趣。
梁毅的娱乐日志
采纳数:334 获赞数:380840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音乐是艺术的一个品种 ,它带给人们的是美感和幸福。音乐是表达或寄托人们感情的 艺术语言, 它比一般的语言更直接地传达情感 , 并且 , 它始终与美感结合在一起。

音乐是人们抒发感情、表现感 情、寄托感情的艺术 , 不论是唱或奏或听 , 都内涵着及关联着人们千丝万缕的情感因素。

听音乐不仅是一种娱乐活动,更是一种有效的保健养生方法,具有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多方面的作用。在生理方面,音乐可以调整睡眠、缓解疼痛、协调神经生理功能、提高全身生理运动机能等作用。

音乐可以用乐谱描述,依据乐谱演奏,但也有不少音乐类型如民歌或爵士乐是由演奏者即兴创作的。乐谱作为一种符号的语言,只能描述声音的属性或指示演奏所需的技巧,却无法记录声音本身。因此在录音技术出现之前,欣赏音乐必需现场聆听,或自己亲身参与演奏。

扩展资料:

印象主义音乐

印象主义音乐时期大约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之间,是与印象主义运动同时期的音乐风格。

表现主义音乐

表现主义音乐是否划分到古典音乐尚未定论。这种盛行于20世纪初期的音乐形式与传统的音乐完全相反,表现主义音乐忽视音乐创作总的各种调性规律。

新古典音乐

新古典主义音乐盛行于20世纪20年代末,这种音乐形式主张音乐的创作应该保持客观性和严肃性,主张以浪漫主义的手法集成古典音乐的形态。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音乐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善若雨N
2023-04-30
知道答主
回答量:56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8287
展开全部
这个基本有定论,科普兰有关于欣赏音乐的精辟论述,一般世界上都接受他的观点,大致是这个意思: 艾伦·科普兰把倾听音乐分为三个阶段: 1、美感阶段; 2、表达阶段; 3、纯音乐阶段。 1、倾听音乐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纯粹为了对音响的乐趣而倾听,这就是美感阶段。 在这个阶段听音乐,不需要任何方式的思考,我们在干别的事情时,把收音机打开,便心不在焉地沉浸在音响中了。这时单凭音乐的感染力就可以把我们带到一种无意识的然而又是有魅力的心境中去了。 你此刻可能正坐在屋里看这本书。设想钢琴上奏出了一个音,这个音是足可以立即改变房间的气氛,证明音乐的音响成分是一种强大的和神秘的力量,谁嘲笑或小看这点,谁就会显得很愚蠢。 令人惊讶的是,不少自从为是合格的音乐爱好者在这个阶段养成了不良的听音乐的习惯。他们去听音乐会是为了忘掉自己,把音乐作为一种安慰或解脱。他们进入了一个理想世界,在这个理想世界中人们无需思考日常生活中的现实。当然他们也没有思考音乐。音乐允许他们离开了音乐,把他们带到了一个幻想的境界,这种幻想是由音乐引起的,是关于音乐的,可是他们又不怎么倾听音乐。 是的,音乐音响的感染力是一种强大的和原始的力量,但你不应让它在你的兴趣中占据不恰当的位置,美感阶段在音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但这并不是全部问题的所在。 关于美感阶段无需扯得太远。音乐的感染力对每个正常的人来说都是不言而喻的。然而还存在着对不同作曲家使用的不同音响素材更为敏感的问题。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作曲家都用同一种方法使用音响素材的。不要以为音乐的价值相当于它诉诸美感的程度,也不要以为最好听的音乐是由最伟大的作曲家写的。如果确实如此的话,拉威尔就应该是比贝多芬更伟大的创作家了。问题在于作曲家使用音响要素的方式因人而异,他对音响的使用方式形成了他的风格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一点在聆听音乐时是必须加以考虑的。所以,读者可以看到,即使在聆听音乐的这个初级阶段,也值得采取更有意识的聆听方式。 2、倾听音乐的第二个阶段是表达阶段。 我自己认为,所有的音乐都有表达能力,有的强一些,有的弱一些,所有的音符后面都具有某种涵义,而这种涵义毕竟构成了作品的内容。全部问题可以用下面的问答式简单地加以说明:“音乐有涵义吗?”我的回答是:“有的”。“你能用言语把这种涵义说清楚吗?”我的回答是:“不能”。这就是症结所在。 在不同的时刻,音乐表达了安详或洋溢的情感、懊悔或胜利、愤怒或喜悦的情绪。它以无数细微的差别和变化表达其中的每一种情绪以及许多别的情绪,它甚至可以表达一种任何语言中都找不到适当的言词的涵义。在这种情况下,音乐家喜欢说音乐只有纯音乐的涵义。他们有时甚至更进一步说所有的音乐都只有纯音乐的涵义。他们的真正的意思是说,找不到恰当的言词来表达音乐的涵义,并且即使能够找到,也没有必要去找。 不过不管专业音乐工作者怎么讲,大多数初学音乐的人还是要制订明确的言词来说明他们对音乐的反应。因此他仍总是觉得“理解”柴科夫斯基要比“理解”贝多芬容易些。首先,为柴科夫斯基的一首乐曲制订内容明确的涵义要比为贝多芬的这样做容易些,容易得多。尤其是,就这位俄国作曲家来说,每当你回到他的一首乐曲上去的时候,它几乎总是向你述说着同一件事情;而你要想说清贝多芬在讲什么却经常是很困难的。任何音乐家都会告诉你,这就是为什么说贝多芬是更伟大的作曲家的缘故。因为每次都向你述说同样内情的乐曲很快会变成枯燥的乐曲;而每听一次都能有细微不同涵义的乐曲则具有更强的生命力。 如果可能的话,你不妨听一下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中的四十八个赋格主题。一个主题接一个主题地听。很快你就会意识到每一个主题都反映着一种不同的情绪。你还会很快地意识到,主题愈是动听,就愈难找到能使你完全满意的言词来描述它。是的,你当然知道它是快活的还是悲哀的。换言之,围绕着这个主题可以在自己的头脑中构成一幅感情的框框。现在进一步研究一下悲哀的主题,尽力抓住它的确切的悲哀的性质。是悲观主义的悲哀还是听天由命的悲哀;是致命的悲哀还是带微笑的悲哀? 让我们假定你现在很幸运,你能用许多话把自己选择的主题的确切涵义描述得使自己满意,但是这并不保证使别人满意,别人也不必要满意。重要的是每个人都能使自己感觉到一个主题或整首乐曲所表达的特性。如果那是一首艺术巨作,每当你再听它的时候,本要期望它都意味着完全相同的事物。 当然,主题或乐曲不必只表现一种情绪。以《第九交响曲》的第一主要主题为例,很明显,它是由不同的成分构成的,叙述的也不只是一件事。然而不管是谁听它 , 都会马上有一种力量的感觉 , 一种有力的感觉。这种感觉并不单纯出于演奏的强大音响。这是主题本身所固有的力量。这主题的非凡的力量和活力给听众的印象好像是发生了一项强有力的声明。不过决不要试图把它归结为“致命的生命之锤”,等等。这就是麻烦开始的地方。音乐家在激怒中说音乐除了音符本身之外什么也不是,而非专业音乐工作者则过分焦急地渴望着任何可以使自己更接近于这首乐曲的涵义的解释。 3、倾听音乐的第三阶段是纯音乐的阶段。 当一个人在街上稍微注意地聆听“音符”时,他很可能会提到这支旋律。他听到的是一支美妙的旋律,或者不是,一般地说,他就不再去想它了。其次他注意到的很可能是节奏,特别是如果这种节奏令人兴奋的话。而和声与音色常常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如果想到它们的话。至于这音乐是否有某种明确的形式,他好像从来没有考虑过。 我们大家都应当更多地在纯音乐阶段感受音乐,这一点非常重要。毕竟,人们使用的是实际的音乐素材。明智的聆听者必须准备加强自己对音乐素材及其发展情况的意识。他必须更有意识地聆听旋律、节奏、和声及音色。尤其重要的是,为了追随作曲家的思路,必须懂得一些音乐曲式的原理。聆听这一切要素就是在纯音乐的阶段欣赏音乐。 让我再重复一遍,我们是为了听得更清楚才把聆听音乐机械地分成三种不同的阶段的。实际上,我们从来不单独在一个阶段上聆听音乐。我们所做的是使各个阶段相互联系——同时以三种方式聆听。这不需要思考,凭直觉就会这样做的。 与我们坐在剧院里看到的情况相比较,也许会搞清楚这种直觉的相互联系。在剧院里,你会注意到那些男女演员、服装和道具、音响和动作。这一切都会使人感到剧院是个令人愉快的地方,并构成我们对剧院的反应中的美感阶段。 从你对舞台上发生的事情的感觉中可以得出在剧院中的表达阶段,你被感动得产生怜悯,兴奋或快活的情绪,这种台词之外的、舞台上的某种令人激动的东西所产生的总的感情,与在音乐中的表情的性质是相类似的。 剧情与剧情的发展相当于我们所说的纯音乐阶段。剧作家在塑造和发展角色方面与作曲家在创作和发展一个主题方面所采用的手法完全相同。你将根据你对这两种艺术家在处理素材的手法方面的认识程度成为一个更明智的聆听者。 可以明显地看出,常去剧院的人从来不会分别地意识到这些要素,他同时意识到各个方面。这个道理也适于聆听音乐。我们同时地、不加思考地在这三个阶段上聆听。 从某种意义上说,理想的聆听者是同时既能进入音乐又能超脱音乐的,他一方面品评音乐,一方面欣赏音乐,希望音乐向这一方面进行,又注视着音乐向另一方向进行——就像作曲家在创作音乐时那样;因为作曲家为了谱写自己的乐曲,也必须进出于自己的乐曲,时而为它所陶醉,时而又能对它进行冷静的批评。在创作和欣赏音乐时要同时具有主观的和客观的态度。 所以,应当更积极地去聆听。不管听的是莫扎特的还是埃林顿公爵的作品,只有当成为更自觉的、更有意识的聆听者——不仅在听,而且在听某些事物的时候——才能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不抄了,否则恐怕要追究我的侵权了,楼主搜索一下科普兰和黄自的名字,有很详细的表述的。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养护知识宝典
2023-04-12 · 检查、清洁、补给、润滑、调整等工作
养护知识宝典
向TA提问
展开全部
音乐欣赏的基本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对音乐音响的辨别能力

这是指对音乐的音高、节奏、力度、音色等基本要素的辨别能力,如果欣赏者具备了对这些音乐要素的辨别力,也就具备了音响感知的基础。

2、对音乐音响的感受能力

音乐音响的感受力包括旋律感、节奏感、多声部的音乐感以及对乐曲结构的整体感知等几个方面。

3、对音乐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音乐的音响材料是在时间中展现并随着时间的运动转瞬即逝。

音乐的听觉有两种:“一种是外在听力,就是听到一个人演奏出的声音;另一种是内在的听力,就是想象着音乐应有的样子”。二者既是音乐欣赏心理活动的体现,也是音乐经验积累的结果。只要具备正常的听觉器官,人人都能具有一般的听觉能力。然而,一般声音听觉能力和音乐的听觉能力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前者是先天具备的,而后者则需要经过有目的的训练才能具备。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亲友团9i
2023-03-10
知道答主
回答量:7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4万
展开全部
音乐欣赏的基本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对音乐音响的辨别能力

这是指对音乐的音高、节奏、力度、音色等基本要素的辨别能力,如果欣赏者具备了对这些音乐要素的辨别力,也就具备了音响感知的基础。

2、对音乐音响的感受能力

音乐音响的感受力包括旋律感、节奏感、多声部的音乐感以及对乐曲结构的整体感知等几个方面。

3、对音乐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音乐的音响材料是在时间中展现并随着时间的运动转瞬即逝。

音乐的听觉有两种:“一种是外在听力,就是听到一个人演奏出的声音;另一种是内在的听力,就是想象着音乐应有的样子”。二者既是音乐欣赏心理活动的体现,也是音乐经验积累的结果。只要具备正常的听觉器官,人人都能具有一般的听觉能力。然而,一般声音听觉能力和音乐的听觉能力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前者是先天具备的,而后者则需要经过有目的的训练才能具备。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3)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