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备课需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包括
教师备课应做好的三方面工作是: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和设计教学方法。
备课是指教师根据自己所要教授的学科课程标准和特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准备相应的表达和讲授方法。
备课的目的是让教师可以化繁为简,举一反三,通俗易懂地为学生答疑解惑,从而让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领会思想。备课的智力成果能够形成一定的课程教学方案或者课程实施方案,并能最终贯彻于课堂,落实到学生学习的实际效果上来。
教师在备课这一环节是否有下真功夫,关系到教师教学质量的好坏。所以,教师备课是一件极为严肃的事情。
一、学情目标
在备课之初,教师首先要对自己所教授学生的思想、知识、能力、态度及学习状态等基本状况进行初步调查和了解。不管教师的经验多么丰富,这个环节是不能省略的。
不同的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不同年龄的学生之间存在差异,同龄但在不同班级的学生之间也存在差异,即便是同龄且在同一班级的不同学生之间的区别依然存在。只有对学生的基本情况有一定认识,教师在备课中才能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针对学生已有的先备知识、技能及情感,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设计课堂导入的方式,找到最佳的教学手段,激发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的探索兴趣,带动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弄懂重点难点,促进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掌握基础的知识点。
二、教学目标
教学活动不仅是为了实现知识的传授。教师的教学目标需要从三个方面进行精心设计,即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价值目标(情感、态度方面的目标)。
所以,我们的教学既要有理性的认知和技能水准的提高,还要有情感价值等目标需求的满足。这就要求教师的备课既要设计认知目标,还要设计情感目标、态度目标,让学生的情感与认知能够同步协调地发展。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当教师已经对教学对象有所了解,并已经设计好教学目标,接下来要思考的就是怎样才能针对具体的学生落实好教学目标。
一定程度上,教学方法和手段需要结合相关课程的特征来设计。具体到采用怎样的方式导入课程、怎样的提问方式增进课堂参与度、怎样的方式总结课堂成果,教师都要提前在几种不同的方案中进行比较和取舍。
教师的教学手段也要针对内容合理地选取——是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式、讨论式、案例分析式,还是采用新颖的问答式、翻转课堂等不同的教学手段,都是需要教师在熟练掌握各种方法和手段的基础上加以思考,灵活运用。
教师也可以坚持以一种为主,其他为辅,或经常在不同的方法、手段之间切换,以增强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当然,教师还应在多种方法之间,找到自己最得心应手、最能为学生接受的那一种,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