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信仰佛教有时候会不会显得有些消极?
才高二,家里信仰的是佛教,自己对一些佛法也是挺崇尚的,可是佛讲的是无欲无求无争,什么都是空,要看淡一切,看空一切。可是对于我们这样的年轻人,首先,我们想要奋发向上,在学业...
才高二,家里信仰的是佛教,自己对一些佛法也是挺崇尚的,可是佛讲的是无欲无求无争,什么都是空,要看淡一切,看空一切。
可是对于我们这样的年轻人,首先,我们想要奋发向上,在学业和事业上达到自己的顶峰,实现生命的辉煌,这是这样的话欲望、竞争是很重要的因素。
其次,我们才十几岁的人生没有什么阅历,根本没有经历过什么大风大浪,常言道:拿得起才能放得下。可是我们未曾拿起又如何放下。我想经历人生的酸甜苦辣,体验活的滋味,生命燃烧的感觉,并不想要有那种看空一切的心态,这与佛之理念是否又有违背?
我想是不是等我经历过我想经历过的一切,等到日后再准备看空一切呢?
佛法无边,博大精深,我应该怎么看待? 展开
可是对于我们这样的年轻人,首先,我们想要奋发向上,在学业和事业上达到自己的顶峰,实现生命的辉煌,这是这样的话欲望、竞争是很重要的因素。
其次,我们才十几岁的人生没有什么阅历,根本没有经历过什么大风大浪,常言道:拿得起才能放得下。可是我们未曾拿起又如何放下。我想经历人生的酸甜苦辣,体验活的滋味,生命燃烧的感觉,并不想要有那种看空一切的心态,这与佛之理念是否又有违背?
我想是不是等我经历过我想经历过的一切,等到日后再准备看空一切呢?
佛法无边,博大精深,我应该怎么看待? 展开
16个回答
2011-08-15
展开全部
还是建议您多看些被公认的祖师大德的开示,以己见推测佛见是大忌。
大安法师开示:无我能适应竞争的现代社幷会么?
居士:“无我”是一种心态吗?有时当什么事都一起来的时候我就会不管不顾,什么都无所谓。无所谓成功,无所谓名利,甚至无所谓时间从旁流逝。这样又被人说是人生态度不积极、不上进,真的很矛盾。如今的世界太过现实,有些事我们不得不面对。如果“无我”了,那还能适应这个机械、繁忙、竞争的现代社幷会吗?
大安法师:一定要正确理解这个“无我”。“无我”不是什么事情都无所谓,“无我”是摆脱我执、我见、我爱、我慢这些与生俱有的烦恼习气,不要受它控制。“无我”的状态,要从空性中去领悟。实际上,凡夫众生做不到真正的“无我”,真正能够“无我”到家的,那都是断见思惑,证到人我空的人,是圣者了。
虽然我们不能做到真正的“无我”,但是我们要有这种智慧的见解。在遇到任何的事情时候,要有这个无我智慧的空性的观照,不受我执、情执的控制。
《金刚经》中说,“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法界不存在能主宰的、永恒的我,这就是无我相。人相是和我相对待成立的,没有我相,也就不会有人相。建立“无人相”的观念,就不会执著那种众缘和合的幻相,把幻相执为真实,无众生相。
寿就是涅槃的意思,就是无为法的涅槃,“无寿者相”告诉我们,因为诸法(包括有为法和无为法)的空性,一切有为法(含摄我相、人相、众生相)是空的,那么无为法(含摄寿者相),它也是空的,所以也不要执著有一个涅槃。
如果认为万法皆空就是什么都没有,什么都不用干了,就陷入断空、顽空,是断灭见。在了解诸法空性后还要修一切善法,这样才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要修一切善法,这就是一个积极的人生态度。真正的“理即佛”,是要在修一切善法的过程当中,借助这个事相上的修为、修德,来显发我们如来藏的德性,最终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修五戒十善,要修菩萨的六度万行,在修行当中还要珍惜时间,勇猛精进。所以,佛教是一个非常积极的宗教,消极是对世间虚幻的名利消极,但是对真实的佛性,那种终极目标,是如救头燃的。
所以作为一个学佛的人,要摆正自己的心态。在知道诸法空性的同时,在无我当中要生起同体之心、慈悲之心、仁爱之心,了解他人跟我是同体的,能够利益他人、利益社幷会。这样你就会找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就不会说什么都无所谓了。
我们应该不贪着于名利,但是也不要非得讨厌它,讨厌它又变成另外一种执著了。这就是儒家讲的以出世的精神从事入世的事业,这样就会心里平淡、超然,同时又敦伦尽份,把自己的责任、职责完成得更好。
天台讲一心三观,对世间的一法一尘一毛要观察它当体即空、即假、即中。所以在学习了佛法,了解当体即空的同时,还要做假观、中观。摆脱我执、我爱,淡泊名利,同时又敦伦尽分、济世助人,这是应有的学佛的智慧。
大安法师开示:无我能适应竞争的现代社幷会么?
居士:“无我”是一种心态吗?有时当什么事都一起来的时候我就会不管不顾,什么都无所谓。无所谓成功,无所谓名利,甚至无所谓时间从旁流逝。这样又被人说是人生态度不积极、不上进,真的很矛盾。如今的世界太过现实,有些事我们不得不面对。如果“无我”了,那还能适应这个机械、繁忙、竞争的现代社幷会吗?
大安法师:一定要正确理解这个“无我”。“无我”不是什么事情都无所谓,“无我”是摆脱我执、我见、我爱、我慢这些与生俱有的烦恼习气,不要受它控制。“无我”的状态,要从空性中去领悟。实际上,凡夫众生做不到真正的“无我”,真正能够“无我”到家的,那都是断见思惑,证到人我空的人,是圣者了。
虽然我们不能做到真正的“无我”,但是我们要有这种智慧的见解。在遇到任何的事情时候,要有这个无我智慧的空性的观照,不受我执、情执的控制。
《金刚经》中说,“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法界不存在能主宰的、永恒的我,这就是无我相。人相是和我相对待成立的,没有我相,也就不会有人相。建立“无人相”的观念,就不会执著那种众缘和合的幻相,把幻相执为真实,无众生相。
寿就是涅槃的意思,就是无为法的涅槃,“无寿者相”告诉我们,因为诸法(包括有为法和无为法)的空性,一切有为法(含摄我相、人相、众生相)是空的,那么无为法(含摄寿者相),它也是空的,所以也不要执著有一个涅槃。
如果认为万法皆空就是什么都没有,什么都不用干了,就陷入断空、顽空,是断灭见。在了解诸法空性后还要修一切善法,这样才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要修一切善法,这就是一个积极的人生态度。真正的“理即佛”,是要在修一切善法的过程当中,借助这个事相上的修为、修德,来显发我们如来藏的德性,最终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修五戒十善,要修菩萨的六度万行,在修行当中还要珍惜时间,勇猛精进。所以,佛教是一个非常积极的宗教,消极是对世间虚幻的名利消极,但是对真实的佛性,那种终极目标,是如救头燃的。
所以作为一个学佛的人,要摆正自己的心态。在知道诸法空性的同时,在无我当中要生起同体之心、慈悲之心、仁爱之心,了解他人跟我是同体的,能够利益他人、利益社幷会。这样你就会找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就不会说什么都无所谓了。
我们应该不贪着于名利,但是也不要非得讨厌它,讨厌它又变成另外一种执著了。这就是儒家讲的以出世的精神从事入世的事业,这样就会心里平淡、超然,同时又敦伦尽份,把自己的责任、职责完成得更好。
天台讲一心三观,对世间的一法一尘一毛要观察它当体即空、即假、即中。所以在学习了佛法,了解当体即空的同时,还要做假观、中观。摆脱我执、我爱,淡泊名利,同时又敦伦尽分、济世助人,这是应有的学佛的智慧。
展开全部
楼主应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佛教名义上说自己是属于哲学范畴的,实际上是属于迷信范畴的
我见到的周围的佛教人士,最常讨论的是自己如何躲避了灾祸、如何通过念经许愿使台风改变了方向、使地震改变了地点、、、
所谓的佛法无边,从何说起呢?
萨达姆被美国人绞死的冤吧
动车事故死的人冤吧
小学生被撕票塞进碎肉机里冤吧
南京大屠杀死的30万人冤吧
印度洋海啸死的人冤吧
所谓的佛法无边是不是太可笑了?
佛教名义上说自己是属于哲学范畴的,实际上是属于迷信范畴的
我见到的周围的佛教人士,最常讨论的是自己如何躲避了灾祸、如何通过念经许愿使台风改变了方向、使地震改变了地点、、、
所谓的佛法无边,从何说起呢?
萨达姆被美国人绞死的冤吧
动车事故死的人冤吧
小学生被撕票塞进碎肉机里冤吧
南京大屠杀死的30万人冤吧
印度洋海啸死的人冤吧
所谓的佛法无边是不是太可笑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消极还是积极,关键是看自己。奋发向上是勇猛精进(恒定)。
好事是福报,坏事是磨练历练。经历体验人生的酸甜苦辣,不是无欲无求无争,看淡一看空一切,你现在也达不到,好好学习对于现在的你就是对佛最大的供养。
学佛要一步一步的来,从小事做起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善要人知非善 恶恐人知便是大恶。如果你能够从小事做起,慢慢的看待问题的角度就不一样了,会提升一个高度。
不要理会别人怎么样,你自己要有一种恒定的精神,记住了你永远和别人不一样。要帮助别人关爱大众,不求回报。你现在首要任务是好好学习。不知对错,顺祝吉祥
好事是福报,坏事是磨练历练。经历体验人生的酸甜苦辣,不是无欲无求无争,看淡一看空一切,你现在也达不到,好好学习对于现在的你就是对佛最大的供养。
学佛要一步一步的来,从小事做起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善要人知非善 恶恐人知便是大恶。如果你能够从小事做起,慢慢的看待问题的角度就不一样了,会提升一个高度。
不要理会别人怎么样,你自己要有一种恒定的精神,记住了你永远和别人不一样。要帮助别人关爱大众,不求回报。你现在首要任务是好好学习。不知对错,顺祝吉祥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感觉你貌似纠结?
别纠结,哥一刀就斩断你所有的纠结。
关于‘可是佛讲的是无欲无求无争,什么都是空,要看淡一切,看空一切。’
回答:
你先在心里反问你自己一个问题‘所有的一切,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怎么就空了?’。
你问了没有?
问了啊?
昂,那下面就得看哥滴了,你准备好了么?哥开始忽悠了昂。
嗯哼,先清清嗓。
那个我看你现在很喜欢眼前的生活,那么,就在生活中感受佛法。
问‘感受什么佛法?’
答‘诸行无常,是生灭法。’
意思是,所有的一切,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存在,都必定经历:
1 ‘从无到有’
2 ‘有’
3 ‘从有到无’
这个过程。
比如,本来没有地球,现在有了地球,将来地球消失。
要是问‘知道这个道理有什么用?’。
回答是,这个道理遍及你生命的每一个角落。
你不是想要在‘事业上达到自己的顶峰,实现生命的辉煌’吗?
你不是‘我想经历人生的酸甜苦辣,体验活的滋味,生命燃烧的感觉’吗?
就从这儿下手:
当你联系朋友打算去K歌的时候,你提醒自己‘我们K歌这件事儿,还不存在于这个世上’;
当你和朋友K上歌的时候,你提醒自己‘我们K歌这件事儿,正存在于这个世上’;
当你和朋友各自回家的时候,你提醒自己‘我们K歌这件事儿,已经不存在这个世上’。
就是这个套路,当你越来越熟练,越来越深入的时候,你会回来和我唱这首歌的‘Only you,能伴我去西经... ’啊呸,我是说你的智慧将深入这个世间,你会认识到这个世界真实的一面。
是不是觉得哥的智慧很猛,嘿嘿。
我还是坦白吧,这是释迦牟尼佛的智慧,禅宗六祖慧能大师的方法。
慧能大师说: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至于你其他的疑惑之处,也迎刃而解了吧?
回答完毕,谢谢观赏。
别纠结,哥一刀就斩断你所有的纠结。
关于‘可是佛讲的是无欲无求无争,什么都是空,要看淡一切,看空一切。’
回答:
你先在心里反问你自己一个问题‘所有的一切,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怎么就空了?’。
你问了没有?
问了啊?
昂,那下面就得看哥滴了,你准备好了么?哥开始忽悠了昂。
嗯哼,先清清嗓。
那个我看你现在很喜欢眼前的生活,那么,就在生活中感受佛法。
问‘感受什么佛法?’
答‘诸行无常,是生灭法。’
意思是,所有的一切,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存在,都必定经历:
1 ‘从无到有’
2 ‘有’
3 ‘从有到无’
这个过程。
比如,本来没有地球,现在有了地球,将来地球消失。
要是问‘知道这个道理有什么用?’。
回答是,这个道理遍及你生命的每一个角落。
你不是想要在‘事业上达到自己的顶峰,实现生命的辉煌’吗?
你不是‘我想经历人生的酸甜苦辣,体验活的滋味,生命燃烧的感觉’吗?
就从这儿下手:
当你联系朋友打算去K歌的时候,你提醒自己‘我们K歌这件事儿,还不存在于这个世上’;
当你和朋友K上歌的时候,你提醒自己‘我们K歌这件事儿,正存在于这个世上’;
当你和朋友各自回家的时候,你提醒自己‘我们K歌这件事儿,已经不存在这个世上’。
就是这个套路,当你越来越熟练,越来越深入的时候,你会回来和我唱这首歌的‘Only you,能伴我去西经... ’啊呸,我是说你的智慧将深入这个世间,你会认识到这个世界真实的一面。
是不是觉得哥的智慧很猛,嘿嘿。
我还是坦白吧,这是释迦牟尼佛的智慧,禅宗六祖慧能大师的方法。
慧能大师说: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至于你其他的疑惑之处,也迎刃而解了吧?
回答完毕,谢谢观赏。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我觉得没有冲突的,修佛的人都会经历这种过程,重要的是他们必须走出去锻炼自己,你现在不是正在社会上锻炼自己的心性吗?
只有知道什么是苦才懂得为什么要离苦,悟性往往是在经历沧桑之后才倏然而至的,试问没有经历过人生的甜苦,又怎么能轻易体会佛法的博大精深呢?
只有知道什么是苦才懂得为什么要离苦,悟性往往是在经历沧桑之后才倏然而至的,试问没有经历过人生的甜苦,又怎么能轻易体会佛法的博大精深呢?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宗教影响不能看个例。
试想,泰国,回民等全国,全族信教,也没见人家消极啊。
如果你领悟并合理运用教义,生活中的烦恼和不如意的事,你会比一般人承受和面对能力更强。
所谓“无挂碍故,无有恐怖”
试想,泰国,回民等全国,全族信教,也没见人家消极啊。
如果你领悟并合理运用教义,生活中的烦恼和不如意的事,你会比一般人承受和面对能力更强。
所谓“无挂碍故,无有恐怖”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