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篡权是怎么想的?是不是认为他的后继者们都像他一样牛啊?
司马懿夺权是有其合理性的,当时政变是得到朝中多数大臣的支持,主要原因是曹爽集团当政的那几年,确实胡做非为,令朝野失去信心。
下面我就来做个分析:
第一,曹爽架空司马懿在魏明帝去世前,指定曹爽、司马懿为辅政大臣,以能力来说,司马懿堪当大任,但曹爽作为宗室,地位反在司马懿之上。新帝上台后,曹爽任大将军,司马懿为太尉,起初曹爽对司马懿还算客气,有事都找他商量。问题就出在曹爽下面一帮狐朋狗友上。
曹爽的狐朋狗友,包括毕轨、邓飏、李胜、何晏、丁谧等,他们一致认为权力不可与人分享,必须把司马懿挤出权力核心。于是丁谧献计,对司马懿明升暗降,于是曹爽以朝廷名义给司马懿太傅之号,剥夺太尉之职,实际上夺其实权。此后,凡是尚书上达的奏章,先交由曹爽过目,帝国轻重缓急之事,曹爽先于司马懿获悉,并拥有决策权。
第二,曹爽大肆滥用心腹曹爽自己没什么本事,又任人唯亲。削夺司马懿之权后,曹爽把心腹们都被安排到要害部门:以何晏为吏部尚书;以邓飏、丁谧为尚书;毕轨为司隶校尉。不仅如此,曹爽还把弟弟们安插到军队之中:曹羲为中领军;曹训为武卫将军;曹彦为散骑常侍等等。
曹爽的“智囊团”狐假虎威,操纵朝廷,广结党羽,独断专行,甚至屡屡变更国家法令制度。比如说,接替司马懿出任太尉的蒋济,也只是一尊被供奉着的泥菩萨,名为三公,实权倒不及何晏、邓飏、丁谧这些曹爽集团骨干。对此,蒋济无可容忍,上书皇帝抨击这些不法分子,表达对曹爽的不满。然而,小皇帝形同虚设,这折奏章当然并不能起到什么实际效果。
第三,曹爽在生活上穷奢极欲曹爽对得起自己的名字,他活得实在“爽”。玩的是美女,住的是宫殿,行的是香车宝马,穿的是华丽衣裳。不仅如此,他的饮食、衣服、车马,跟皇帝同一标准!他玩的女人,是先帝汉明帝宫中的才人宫女!除此之外,他还建了一座大型地下宫殿,经常跟马屁党何晏等人在这里纵情喝酒。
曹羲是曹爽的弟弟,头脑相当清醒,看到哥哥这样胡来,这是灭门的先兆。他多次劝说哥哥,说到动情处,涕泪长流。曹爽嫌他婆婆妈妈的,懒得理睬。
第四,由于曹爽倒行逆施,朝中一股反曹势力兴起其实,曹爽这个人确实比较没有本事。在架空司马懿后,他又想有所作为,于是在一帮小喽啰的怂恿下,发动伐蜀之战。然而,这一战打得十分糟,非但没取得任何战果,反而耗费关中的民力财力,军队损失惨重,实得不偿失。
当初魏明帝托孤曹爽后,认为曹爽能力不太行,便给他配了一名精明干练的助手,即大将军长史孙礼。孔礼是比较有才的,而且为人刚正耿直,曹爽不太喜欢他,最终两人分道扬镳。曹爽先是弹劾孙礼对朝廷心怀怨恨,抓捕入狱,后来又把他踢出京城,改任并州刺史。
见到司马懿后,孙礼毫不含糊地说:“明公应该像伊尹、吕尚那样,匡辅魏室,上则报答明帝的嘱托,下则建立万世不朽的勋业。”这段话已赤裸裸地表达想法:曹爽那家伙治国无术,你司马懿受先帝之托,应该挺身而出,把不称职的曹爽拉下马。
司马懿吓了一跳,他拉着孙礼说;“要忍人之所不能忍。”
从这里可以看出,在朝中一股反曹爽的力量已经兴起,而且大家都把希望寄托在司马懿身上。
第五,司马懿发动政变,推翻曹爽,实是人心所向司马懿发动政变为什么能成功呢?
当时司马懿已经称病不朝很久了,他只是暗中积蓄力量,冷眼旁观局势的变化。尽管司马懿远离权力,但他威望仍在,他是魏明帝时代最有成就的大臣,两次挫败诸葛亮的进犯,又远征辽东,削平存在半世纪之久的公孙氏政权,可谓功劳赫赫。曹爽集团的倒行逆施,令朝中旧臣心寒,大家都希望司马懿能出来力挽狂澜。
在司马懿发动政变时,除了自己的儿子司马师、司马昭之外,他还得到众多老臣的拥护与支持。在这些支持者中,有太尉蒋济、司徒高柔、太仆王观等,有些大臣即便不支持,也没有明确反对。在朝中大臣中,只有大司农桓范站在曹爽一边,属于少数派。从这里可以看出,司马懿发动政变,铲除曹爽集团,是得人心的,这是他成功的根本。而且,从司马懿的所作所为来看,他是夺了权,但并没有想篡位。他的理想,还是当伊尹、霍光那样辅佐国家的贤臣罢了,至少没有证据表明他自己想当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