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个性是一个人在生理和心理素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动态结构,也是其心理活动与社会活动相融中表现出来的信念、情操及行为习惯的统一体。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与其良好的个性发展是一个互动过程,研究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必须从认识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形成与发展规律入手。
一、大学生个性的基本特征
1.独 特性与一般性。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就是其个性,而每个人的个性中都有不同于其他人的特征,即个性的独特性,也称个性的个别性。由于大学生是 一个特殊的群体,来自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家庭和不同的民族,因而大学生的个性面貌总是千差万别,独具风格,就是再类似的个性也都表现出某些个体的色彩。从 这种意义上讲,每一个大学生的个性都是独一无二、绝无仅有的。然而,大学生个性的独特性并不排斥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共同之处,也就是大学生的个性还具有一 般性或共同性的特征。由于个性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所以相同生活环境的人,如同一群体、同一民族、同一阶级的人们其个性必然有相同的成分,也就 是形成了共同的群体心理特征、民族心理特征和阶级心理特征,而且这种特征形成后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与一致性。中华民族由于长期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在性格中具 有传统、中庸、谦虚、克己、重人性、顺应环境、相互依赖等共同特征,虽然随着时代的变化有所改变,但总体上是稳定并且一致的。特别是通过数年一贯制教育模 式培养经过高考进入大学的青年学生,其个性既具有独特性又有一般性。个性的一般性寓于独特性之中,而个性的独特性又是一般性的具体表现。在具体人身上,个 性的独特性与一般性是有机的统一体。
2.稳 定性与可变性。个性不是指一时表现的心理现象,而是指人在长时期的社会实践中,由于适应或改变客观世界经常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人们之所以能把一个人与另 一个人在精神面貌方面区别开来,正是因为个性具有稳定性的特点。大学生个性的稳定性包含两个方面的因素:从个性的形成方面看,个性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 一蹴而就的。而是在遗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教育的影响,在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和表现出来的,它一经形成就具有稳定性。从个性的表现方面看,个性是指 那些经常出现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个性的稳定性使每个人在各种场合上都表现出个人的特点,没有稳定性也就没有个性。正因为个性具有稳定性的特点,人们 才可以了解他人的个性,才可以总结个性的规律,从而为预测人的行为,发挥人的才能提供依据和可能。俗语“江山易改,禀性难移”强调的正是个性的稳定性和难以改变的特点。个性难以改变并不是不能改变,随着个人生活环境的变化,人的个性也会或多或少地发生某种变化,在青少年时代这种可塑性更大。因此,大学生的个性既是确定的又是可变的,是稳定性与可变性的统一。
3.生物制约性与社会制约性。人既包括自然的生物特征,又包括社会的本质特征。个性的生物性是个性形成的基础,并影响着人性形成的难易及个性的表现方式。个性的社会性是个性的本质。人作为“社会关系的总和”, 其个性是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形成的,是所处的社会文化历史的产物,是个人社会经历的反映。脱离人群,没有人的社会生活环境,也就没有人的个性。被野兽抚育大 的人类的后代,像印度狼孩,虽然作为生物实体成熟发展着,但没有人的社会生活环境,即没有人的社会性,也就没有形成人所特有的个性事实,充分说明了社会性 是个性的本质。所以,个性既有生物制约性,又有社会制约性,生物性为个性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基础,作为一个脑瘫患儿,没有良好的遗传素质,也就不可能 形成健全的个性;而社会性则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决定因素,它把生物因素提供的可能性变成了现实性。可见,个性是由于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共同构成的统一整 体,缺乏任何一个方面,都不能形成人的个性,因而片面夸大任何一方面的作用都是不恰当的。当代大学生具备了良好个性发展的基础,尤其是注重当今国际大环境 和国内小环境对大学生个性发展的影响就显得特别重要。
总之,大学生的个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是由各种特征构成的一个有机的整体,是许多稳定持久的、与众不同又异中有同的心理因素所组合成的独特的统一模式。
二、影响大学生个性发展的因素
影响大学生个性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先天素质、社会生活条件、教育程度、个体内心世界的矛盾运动、个体的社会实践和个人主观能动性及自我意识几个方面。
1.先 天素质是个性发展的自然基础和前提条件。先天素质也叫遗传素质,是个体的那些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点。先天素质在个性形成发展中的作用,一是它为个性的形 成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前提,缺少它不行。因而生来就色盲的人不可能成为画家,生来聋哑的人绝不可能成为歌唱家。二是它为个性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因而在一定 条件下,凡生理发育正常的人都可以成为具有某种才能、某种品德行为的人。另外,人与人的先天素质存在一定差异性。例如,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的类型特点是各不 相同的,这些差异特点,正是人的个性的不同心理因素的物质基础。先天素质不能决定一个人的个性模式,而只是为个性形成提供了一种潜在可能性,起决定因素的 是后天条件,是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的作用及个人主观能动性。也就是说,有了良好遗传素质的大学生还不一定能形成良好的个性特征。
2.社 会生活条件是个性发展的决定因素。先天素质在个性形成中仅仅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和可能性,而这种可能性是否能转化为现实性,主要决定于后天的社会生活条件和 教育的作用,在大学生个性发展中,社会生活条件的作用有两层含义,从广义上讲,整个社会生活环境对个性形成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任何个性都打着社会 的烙印,任何个性发展都受着社会的烙印,任何个性发展都受着社会的制约。从狭义上讲,局部的社会生活环境包括家庭、周围环境和人际关系等等,对个性的形成 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家庭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社会物质生活条件,首先通过家庭去影响学生的个性,家庭成员特别是父母是学生最早的老师,他们的教育 观点、教育态度和教育方法等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在家庭的地位也会在他的个性中打下深刻的烙印。如果大学生从小受家庭的溺爱,就会养成任性、娇 气、傲慢、执拗等不良性格。若家庭民主和睦,管理得法,则学生就容易形成独立、坚强、乐于助人、有创造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良好性格。高尔基生活在俄国沙皇 时代,从小经受磨难,后来竟成了世界文学巨人;鲁迅先生生活在黑暗的旧中国,却成了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所以,家庭、学校、社会要有机结合,为大学生健康 成长创造一个良好氛围。家庭教育要突出大学生成长过程中良好行为和习惯的培养,引导他们做有责任感的人。学校教育要针对大学生自立意识增强、可塑性较大的 特点,正确引导他们把自身价值实现和服务祖国人民统一起来,使他们“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社会教育是全方位的,应以各级党团组织为主导,引导学生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如大学生“三下乡”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扶贫帮困活动等。同时,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优势,不断弘扬时代主旋律,使大学生在团结、奋进、和睦、友爱的社会氛围中受到熏陶,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3.教 育在个性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社会生活环境对个性的形成与发展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这种影响的效果很难预料和控制。而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则是一种有目的、 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大学生的心理和其他方面的发展施加系统影响的活动。教育能够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按照既定的方向,选择适当的内容,采取有针对性的方 法,利用集中的时间,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效的训练和培养,使他们获得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形成和发展了个性。教育在个性形成与发展中的 主导作用,是社会生活自发分散的影响所不能替代的。当然,教育在个性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并不表示教育是万能的。
4.个 体内心世界的矛盾运动是个性发展的动力。人在客观事物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社会和教育向人们提出的要求所引起个体新的需要和该个体已有心理水平或心理状态之 间的矛盾,构成人的内心世界的主要矛盾。个体内心世界的主要矛盾包括新的需要和已有的心理发展水平两个方面。当个体已有心理发展水平不能满足个体在实践活 动中形成的新的需要时,便产生了矛盾,这种矛盾促使个体心理水平向更高层次发展,以便满足需要,解除矛盾。当旧的矛盾解决后,实践活动又会向人们提出更新 的要求,产生新的需要,形成新的矛盾,再解决新的矛盾。在这种个体内心世界的矛盾不断解决又不断产生的运动过程中产生动力,推动了个性的发展。没有这种动 力,也就没有个性的发展和完善。
5.个 体的社会实践是个性发展的主要途径。社会实践活动是联系主观与客观的纽带,是遗传素质、社会生活以及教育在个性发展中的作用得以实现的中介,这是个性发展 的主观因素,也是内因。在相同的环境和教育条件下,由于每个人对待环境教育的态度不同,形成的个性也不一样。高等学校对学生施加的影响,必须激起学生的主 观需要,使合理的要求变成学生自己的兴趣和求知欲,并以此为动力。高校要积极组织大学生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是大学生磨练意志、砥励品格、陶冶 情操、发展个性的重要条件。应引导大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到改革和建设的第一线去、到条件艰苦的环境中去,使他们在实践的大课 堂中了解社会,正确认识国情,加深对书本知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使他们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服务群众,不断增强劳动观念,自觉地走 与人民大众相结合的道路。因此,没有社会实践;个性就无法形成和发展,更无法表现出来。
6.自 我意识对个性的发展起监督、调控的作用。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作为客体存在的各方面的认识,它是由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组成的自我调节系统,控制 着个体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人的个性是随个体的自我意识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自我意识在个性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着监控和调控作用。人的个性所以能够战胜环境 中的不利因素而不断地发展,正是自我意识监督、调节作用的结果。在大学生个性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要引导和帮助他们通过自我认识,恰当地了解自我,实事求是 地评价自己的优缺点,为监督、调控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打下基础;通过自我体验使认识内化为需要和信念并成为引起、维持或控制自己行动的力量;通过自我控 制、制定调整计划、支配活动,从而发展个性品质,最终实现自我意识的监督调控功能。
一、大学生个性的基本特征
1.独 特性与一般性。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就是其个性,而每个人的个性中都有不同于其他人的特征,即个性的独特性,也称个性的个别性。由于大学生是 一个特殊的群体,来自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家庭和不同的民族,因而大学生的个性面貌总是千差万别,独具风格,就是再类似的个性也都表现出某些个体的色彩。从 这种意义上讲,每一个大学生的个性都是独一无二、绝无仅有的。然而,大学生个性的独特性并不排斥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共同之处,也就是大学生的个性还具有一 般性或共同性的特征。由于个性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所以相同生活环境的人,如同一群体、同一民族、同一阶级的人们其个性必然有相同的成分,也就 是形成了共同的群体心理特征、民族心理特征和阶级心理特征,而且这种特征形成后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与一致性。中华民族由于长期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在性格中具 有传统、中庸、谦虚、克己、重人性、顺应环境、相互依赖等共同特征,虽然随着时代的变化有所改变,但总体上是稳定并且一致的。特别是通过数年一贯制教育模 式培养经过高考进入大学的青年学生,其个性既具有独特性又有一般性。个性的一般性寓于独特性之中,而个性的独特性又是一般性的具体表现。在具体人身上,个 性的独特性与一般性是有机的统一体。
2.稳 定性与可变性。个性不是指一时表现的心理现象,而是指人在长时期的社会实践中,由于适应或改变客观世界经常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人们之所以能把一个人与另 一个人在精神面貌方面区别开来,正是因为个性具有稳定性的特点。大学生个性的稳定性包含两个方面的因素:从个性的形成方面看,个性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 一蹴而就的。而是在遗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教育的影响,在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和表现出来的,它一经形成就具有稳定性。从个性的表现方面看,个性是指 那些经常出现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个性的稳定性使每个人在各种场合上都表现出个人的特点,没有稳定性也就没有个性。正因为个性具有稳定性的特点,人们 才可以了解他人的个性,才可以总结个性的规律,从而为预测人的行为,发挥人的才能提供依据和可能。俗语“江山易改,禀性难移”强调的正是个性的稳定性和难以改变的特点。个性难以改变并不是不能改变,随着个人生活环境的变化,人的个性也会或多或少地发生某种变化,在青少年时代这种可塑性更大。因此,大学生的个性既是确定的又是可变的,是稳定性与可变性的统一。
3.生物制约性与社会制约性。人既包括自然的生物特征,又包括社会的本质特征。个性的生物性是个性形成的基础,并影响着人性形成的难易及个性的表现方式。个性的社会性是个性的本质。人作为“社会关系的总和”, 其个性是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形成的,是所处的社会文化历史的产物,是个人社会经历的反映。脱离人群,没有人的社会生活环境,也就没有人的个性。被野兽抚育大 的人类的后代,像印度狼孩,虽然作为生物实体成熟发展着,但没有人的社会生活环境,即没有人的社会性,也就没有形成人所特有的个性事实,充分说明了社会性 是个性的本质。所以,个性既有生物制约性,又有社会制约性,生物性为个性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基础,作为一个脑瘫患儿,没有良好的遗传素质,也就不可能 形成健全的个性;而社会性则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决定因素,它把生物因素提供的可能性变成了现实性。可见,个性是由于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共同构成的统一整 体,缺乏任何一个方面,都不能形成人的个性,因而片面夸大任何一方面的作用都是不恰当的。当代大学生具备了良好个性发展的基础,尤其是注重当今国际大环境 和国内小环境对大学生个性发展的影响就显得特别重要。
总之,大学生的个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是由各种特征构成的一个有机的整体,是许多稳定持久的、与众不同又异中有同的心理因素所组合成的独特的统一模式。
二、影响大学生个性发展的因素
影响大学生个性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先天素质、社会生活条件、教育程度、个体内心世界的矛盾运动、个体的社会实践和个人主观能动性及自我意识几个方面。
1.先 天素质是个性发展的自然基础和前提条件。先天素质也叫遗传素质,是个体的那些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点。先天素质在个性形成发展中的作用,一是它为个性的形 成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前提,缺少它不行。因而生来就色盲的人不可能成为画家,生来聋哑的人绝不可能成为歌唱家。二是它为个性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因而在一定 条件下,凡生理发育正常的人都可以成为具有某种才能、某种品德行为的人。另外,人与人的先天素质存在一定差异性。例如,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的类型特点是各不 相同的,这些差异特点,正是人的个性的不同心理因素的物质基础。先天素质不能决定一个人的个性模式,而只是为个性形成提供了一种潜在可能性,起决定因素的 是后天条件,是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的作用及个人主观能动性。也就是说,有了良好遗传素质的大学生还不一定能形成良好的个性特征。
2.社 会生活条件是个性发展的决定因素。先天素质在个性形成中仅仅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和可能性,而这种可能性是否能转化为现实性,主要决定于后天的社会生活条件和 教育的作用,在大学生个性发展中,社会生活条件的作用有两层含义,从广义上讲,整个社会生活环境对个性形成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任何个性都打着社会 的烙印,任何个性发展都受着社会的烙印,任何个性发展都受着社会的制约。从狭义上讲,局部的社会生活环境包括家庭、周围环境和人际关系等等,对个性的形成 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家庭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社会物质生活条件,首先通过家庭去影响学生的个性,家庭成员特别是父母是学生最早的老师,他们的教育 观点、教育态度和教育方法等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在家庭的地位也会在他的个性中打下深刻的烙印。如果大学生从小受家庭的溺爱,就会养成任性、娇 气、傲慢、执拗等不良性格。若家庭民主和睦,管理得法,则学生就容易形成独立、坚强、乐于助人、有创造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良好性格。高尔基生活在俄国沙皇 时代,从小经受磨难,后来竟成了世界文学巨人;鲁迅先生生活在黑暗的旧中国,却成了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所以,家庭、学校、社会要有机结合,为大学生健康 成长创造一个良好氛围。家庭教育要突出大学生成长过程中良好行为和习惯的培养,引导他们做有责任感的人。学校教育要针对大学生自立意识增强、可塑性较大的 特点,正确引导他们把自身价值实现和服务祖国人民统一起来,使他们“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社会教育是全方位的,应以各级党团组织为主导,引导学生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如大学生“三下乡”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扶贫帮困活动等。同时,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优势,不断弘扬时代主旋律,使大学生在团结、奋进、和睦、友爱的社会氛围中受到熏陶,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3.教 育在个性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社会生活环境对个性的形成与发展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这种影响的效果很难预料和控制。而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则是一种有目的、 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大学生的心理和其他方面的发展施加系统影响的活动。教育能够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按照既定的方向,选择适当的内容,采取有针对性的方 法,利用集中的时间,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效的训练和培养,使他们获得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形成和发展了个性。教育在个性形成与发展中的 主导作用,是社会生活自发分散的影响所不能替代的。当然,教育在个性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并不表示教育是万能的。
4.个 体内心世界的矛盾运动是个性发展的动力。人在客观事物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社会和教育向人们提出的要求所引起个体新的需要和该个体已有心理水平或心理状态之 间的矛盾,构成人的内心世界的主要矛盾。个体内心世界的主要矛盾包括新的需要和已有的心理发展水平两个方面。当个体已有心理发展水平不能满足个体在实践活 动中形成的新的需要时,便产生了矛盾,这种矛盾促使个体心理水平向更高层次发展,以便满足需要,解除矛盾。当旧的矛盾解决后,实践活动又会向人们提出更新 的要求,产生新的需要,形成新的矛盾,再解决新的矛盾。在这种个体内心世界的矛盾不断解决又不断产生的运动过程中产生动力,推动了个性的发展。没有这种动 力,也就没有个性的发展和完善。
5.个 体的社会实践是个性发展的主要途径。社会实践活动是联系主观与客观的纽带,是遗传素质、社会生活以及教育在个性发展中的作用得以实现的中介,这是个性发展 的主观因素,也是内因。在相同的环境和教育条件下,由于每个人对待环境教育的态度不同,形成的个性也不一样。高等学校对学生施加的影响,必须激起学生的主 观需要,使合理的要求变成学生自己的兴趣和求知欲,并以此为动力。高校要积极组织大学生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是大学生磨练意志、砥励品格、陶冶 情操、发展个性的重要条件。应引导大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到改革和建设的第一线去、到条件艰苦的环境中去,使他们在实践的大课 堂中了解社会,正确认识国情,加深对书本知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使他们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服务群众,不断增强劳动观念,自觉地走 与人民大众相结合的道路。因此,没有社会实践;个性就无法形成和发展,更无法表现出来。
6.自 我意识对个性的发展起监督、调控的作用。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作为客体存在的各方面的认识,它是由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组成的自我调节系统,控制 着个体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人的个性是随个体的自我意识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自我意识在个性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着监控和调控作用。人的个性所以能够战胜环境 中的不利因素而不断地发展,正是自我意识监督、调节作用的结果。在大学生个性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要引导和帮助他们通过自我认识,恰当地了解自我,实事求是 地评价自己的优缺点,为监督、调控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打下基础;通过自我体验使认识内化为需要和信念并成为引起、维持或控制自己行动的力量;通过自我控 制、制定调整计划、支配活动,从而发展个性品质,最终实现自我意识的监督调控功能。
参考资料: http://wenda.tianya.cn/wenda/thread?tid=283e24982da02156
展开全部
既要个性,又要团结,在班级活动,集体活动,团体活动时,首先要考虑和大家配合,这样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之后可以展示自己独特的一面,就是说,在一个团体中,你作为其中的一员,在团体以团体为单位对外活动时,要团结,齐心协力,众志成城;但在团体内部搞活动,大家就是一家人,可以展示自己的个性~~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二者要互相兼得,不能轻视任何一个,这两者是我们必须要搞好的。处理好这两者的关心,对我们以后的成功有很大的帮助!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