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

简爱123summer
2012-11-28 · TA获得超过225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7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9.6万
展开全部
原文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yù)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曰: “吾一瓶一钵(bō)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为学图片
译文  

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去做,那么困难的事也容易了;不去做,那么容易的事也困难了。人们做学问有困难与容易之间的区别吗?去学,那么困难的事也容易了;不学,那么容易的事也困难了。
四川边远的地方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另一个富有。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要到南海去,怎么样?”
富和尚说:“你凭借什么去?”
穷和尚说:“我只要一个水瓶一个饭碗就够了。”
富和尚说:“我许多年都想雇船沿江东下,还没去成。你凭借什么去成?”
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把这件事告诉富和尚。富和尚露出了惭愧的神色。
四川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远啊,富和尚不能到,而穷和尚却到了。一个人要树立志向,难道还不如四川边远地方的那个穷和尚吗?
编辑本段字词解释:  文章选自《白鹤堂集》,原题为《为学一首示子侄》,有删改。彭端淑,生岁不详。清文学家。
为学:做学问。
乎:吗?
人之为学,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际意义,可不译。
之:代词,它,指知识。
亦:也。
则:如果……那么
者:……的事情。
蜀:四川。
之:助词,的。
鄙:边远的地方。
语:读(yù)音,告诉,对…说。
于:对。
欲:想要,要。
之:到…去,往,到。
何如:如何,怎么样?
子:你。
何:怎么样?(商量语气)
恃:凭借,倚仗
往:去。
钵:佛教徒盛饭的用具。
足:足够。
数年:几年。
买舟:雇船。
下:顺流而下。
越明年:到了第二年。
自:从。
还:返回原来的地方。
以:介词,相当于“把”、“拿”、“将”。
惭色:惭愧的神色。色:神色,脸色。惭:羞惭。
去:距离。
南海:此指普陀山(佛教圣地,属浙江省舟山群岛)。
至:到达。
焉:加强语气的助词。
立志:树立志向。
顾:还,反而。
哉: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
编辑本段主题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我们只有立下了目标,努力去实现,才会获得成功。主观努力是成败的关键。人,贵在立志,事在人为。人要立长志,不要常立志。人之为学,贵在立志,无论客观条件的好坏,天资的高低,关键在于主观努力。 关于文中“吾一瓶一钵足矣”的:两个“一”字表现贫者对物质要求极低,一个“足”字体现了他战胜困难的坚定信心,表现了贫者面对困难知难而进的勇气和实现远大理想的坚定信念,以及无所畏惧的坚强意志和敢于大胆实践的精神 成功←行动,坚持←立志 文中以四川两个和尚去南海的故事为例,生动形象地说明了难与易的辩证关系,告诉我们事在人为的道理。
cqk0408
2012-10-20 · TA获得超过655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2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8.3万
展开全部
文言文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 “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译文
  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去做,那么困难的事也容易了;不去做,那么容易的事也困难了。人们做学问有困难与容易之间的区别吗?去学,那么困难的事也容易了;不学,那么容易的事也困难了。
  我天资昏昧,不及别人;我才能平庸,不及别人。只要每天认真学习,长久坚持,等到成功了,也就不知道我是昏昧又平凡的了。我天资聪明、才能敏捷,超过别人几倍。如果摒弃不用,就与昏昧和平庸没有区别了。孔子的思想言论,最终是靠天资迟钝的曾参传下来的。既然这样,昏昧平庸与聪明灵敏的功用,难道是固定不变的吗?
  四川边远的地方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另一个富有。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要到南海去,怎么样?”富和尚说:“您凭借什么去?” 穷和尚说:“我只要一个水瓶一个饭钵就够了。” 富和尚说:“我许多年都想雇船沿江东下,还没去成。你凭借什么去成?” 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把这件事告诉富和尚。富和尚露出了惭愧的脸色。
  四川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而穷和尚却到了。人要立志,难道反而不如四川边远地方的那个穷和尚吗?因此,天资聪明虽然可以倚仗却也是不可以倚仗的;自己倚仗着聪明与敏锐而不努力学习的人,那就是自己毁了自己。昏昧和平庸,好像会限制人,却也限不住人;不被自己的昏昧平庸所限制而努力不倦地学习的人,是靠自己的努力学成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大米吃吃
2012-07-12
知道答主
回答量:4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9.8万
展开全部
原文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 “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译文
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去做,那么困难的也容易了;不去做,那么容易的也困难了。人们去学、做学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去学,那么困难的也容易了;不学,那么容易的也困难了。
我的天资昏昧,不及别人;我的才能平庸,不及别人。只要每天认真学习,长久坚持毫不松懈,等到成功了,也就不知道我是昏昧又平凡的了。我天资聪明、才能敏捷,超过别人几倍。如果摒弃不用,就与昏昧和平庸没有区别了。孔子的思想言论,最终是靠天资迟钝的曾参传下来的。以此而论,昏昧平庸与聪明灵敏的功用,难道是有常规的吗?
四川的边境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其中一个富裕。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要到南海去,怎么样?”富和尚说:“您仗着什么去?” 穷和尚说:“我只要一个水瓶一个饭碗就足够了。” 富和尚说:“我数年来都想雇船东下,还没去成。你凭什么去?” 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把这件事告诉富和尚。富和尚露出了惭愧的神色。
四川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而穷和尚却到了。人们立志,难道反而不如四川边境上的那个穷和尚吗?因此,天资聪明和敏锐,虽然可以倚仗却也是不可以倚仗的;自己倚仗着聪明与敏锐而不努力学习的人,那就是自毁前程的人。昏昧和平庸,好像会限制人,却也限不住人;不被自己的昏昧平庸所局限而努力不倦地学习的人,是靠自己的努力学成的。

参考资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527657.htm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1095620693
2012-01-31 · TA获得超过791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29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11万
展开全部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2-02-11
展开全部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殆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 “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欲买舟南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3)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