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问题高手请进理由充分有悬赏
1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学说的共同点是A提出社会变革的主张B反对掠夺战争C主张实行法治D主张放宽刑罚、减轻赋税2春秋时期,鲁国出现公田转化私田的现象,所产生的最深刻的社会...
1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学说的共同点是
A 提出社会变革的主张 B 反对掠夺战争
C 主张实行法治 D 主张放宽刑罚、减轻赋税
2春秋时期,鲁国出现公田转化私田的现象,所产生的最深刻的社会影响是
A 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瓦解 B 国君的收入迅速增加
C 剌激了新农具的广泛使用 D 促进了封建生产方式的形成
3 铁器的使用传至岭南地区始于
A 战国时期 B 秦朝 C 西汉 D 南朝
4、从“焚书坑儒”到“独尊儒术”的变化,反映了秦汉时期:
A 封建制度建立并日趋完善 B 儒法两派之争已有分晓
C “仁政”最终取代“法治” D 封建统治思想日趋成熟
5、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的直接目的是:
A 加强诸侯国势力 B 剥夺王国的封地
C 分割王国的封地 D 收回王国官吏的任免权
6、东汉“光武中兴”与西汉“文景之治”在本质上的相同点是:
A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完善 B 社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C 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东移 D 调整统治政策实现稳定与繁荣
7、唐朝前期与西汉时教育事业的不同之处在于:
① 办学的目的是为维护统治 ② 中央和地方都开办了学校
③ 开办了学习专业技术的学校 ④ 学校教育受科举制度的影响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③④
8、宋元时期,风俗画出现并日益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A 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 B 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C 市民生活的需要 D 绘画、戏剧等题材的广阔
9、中国人民早在古代就创造过世界航海壮举。中国古代对外交通经历了由西北陆路转向东南海路过程,实现这一转变的根源是:
A 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稳定 B 海上交通比陆上交通方便
C 古代经济重心向南转移 D 科学技术的进步
10、“苏湖熟,天下足”谚语反映的是哪朝什么地区的稻米产量情况:
A 三国吴、江淮地区 B 南宋、太湖流域
C 北宋、两广地区 D 明朝、江淮地区
你的理由是什么我历史好白痴的学了感觉没有学...所以每道题务必写理由拜托了各位!!! 展开
A 提出社会变革的主张 B 反对掠夺战争
C 主张实行法治 D 主张放宽刑罚、减轻赋税
2春秋时期,鲁国出现公田转化私田的现象,所产生的最深刻的社会影响是
A 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瓦解 B 国君的收入迅速增加
C 剌激了新农具的广泛使用 D 促进了封建生产方式的形成
3 铁器的使用传至岭南地区始于
A 战国时期 B 秦朝 C 西汉 D 南朝
4、从“焚书坑儒”到“独尊儒术”的变化,反映了秦汉时期:
A 封建制度建立并日趋完善 B 儒法两派之争已有分晓
C “仁政”最终取代“法治” D 封建统治思想日趋成熟
5、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的直接目的是:
A 加强诸侯国势力 B 剥夺王国的封地
C 分割王国的封地 D 收回王国官吏的任免权
6、东汉“光武中兴”与西汉“文景之治”在本质上的相同点是:
A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完善 B 社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C 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东移 D 调整统治政策实现稳定与繁荣
7、唐朝前期与西汉时教育事业的不同之处在于:
① 办学的目的是为维护统治 ② 中央和地方都开办了学校
③ 开办了学习专业技术的学校 ④ 学校教育受科举制度的影响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③④
8、宋元时期,风俗画出现并日益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A 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 B 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C 市民生活的需要 D 绘画、戏剧等题材的广阔
9、中国人民早在古代就创造过世界航海壮举。中国古代对外交通经历了由西北陆路转向东南海路过程,实现这一转变的根源是:
A 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稳定 B 海上交通比陆上交通方便
C 古代经济重心向南转移 D 科学技术的进步
10、“苏湖熟,天下足”谚语反映的是哪朝什么地区的稻米产量情况:
A 三国吴、江淮地区 B 南宋、太湖流域
C 北宋、两广地区 D 明朝、江淮地区
你的理由是什么我历史好白痴的学了感觉没有学...所以每道题务必写理由拜托了各位!!! 展开
8个回答
展开全部
A
D
B
D
C
D
B
B
C
B
第一题:排除法,后三个选项都是片面的,总有反例,最概括的是A。
第二题:题干的要求是最深刻的影响,四项都是影响。D的影响最深远,持续了几百年。
第三题:秦朝开疆扩土,武力征服岭南,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所以选B。
第四题:其他三项明显是干扰项,A是正确的,但是要是说是通过题干所举的例子,有些勉强;B儒法之争有了分晓是表面的,实际用儒家的思想愚民,通过法治来治国;C就不说了,一看就是错的。
第五题:回去看书,汉武帝为什么施行推恩令,A的错误太明显,不说了;B,读书了就知道BC的差别;D,与C做一下比较,自己去想。
第六题:“本质上的相同点”那就是D了,AB都不是最本质的,C根本不对。
第七题:和上面的分歧就在这里,2、4都没有问题了,个人感觉1有问题,兴办学校的目的不都是为了维护统治,
第八题:风俗画就是表现生活场景的,经济生活丰富,生活场景也就丰富多彩,艺术家的素材也就更多。
第九题:注意题干的根源二字,然后看书!
第十题:看书!看书!看书!纯记忆题!
答毕。
第七题不是很有把握。
累死了……
D
B
D
C
D
B
B
C
B
第一题:排除法,后三个选项都是片面的,总有反例,最概括的是A。
第二题:题干的要求是最深刻的影响,四项都是影响。D的影响最深远,持续了几百年。
第三题:秦朝开疆扩土,武力征服岭南,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所以选B。
第四题:其他三项明显是干扰项,A是正确的,但是要是说是通过题干所举的例子,有些勉强;B儒法之争有了分晓是表面的,实际用儒家的思想愚民,通过法治来治国;C就不说了,一看就是错的。
第五题:回去看书,汉武帝为什么施行推恩令,A的错误太明显,不说了;B,读书了就知道BC的差别;D,与C做一下比较,自己去想。
第六题:“本质上的相同点”那就是D了,AB都不是最本质的,C根本不对。
第七题:和上面的分歧就在这里,2、4都没有问题了,个人感觉1有问题,兴办学校的目的不都是为了维护统治,
第八题:风俗画就是表现生活场景的,经济生活丰富,生活场景也就丰富多彩,艺术家的素材也就更多。
第九题:注意题干的根源二字,然后看书!
第十题:看书!看书!看书!纯记忆题!
答毕。
第七题不是很有把握。
累死了……
展开全部
1A,2D,3B,4D,5C,6D,7C,8B,9C,10B.
很久没看高中历史了~试着答一下,,
很久没看高中历史了~试着答一下,,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1A
2D
3B
4A
5C
6D
7D
8B
9C
10B
肯定正确
2D
3B
4A
5C
6D
7D
8B
9C
10B
肯定正确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1A,2D,3B,4D,5C,6D,7C,8B,9C,10B.
很久没看高中历史了~试着答一下,
同意
很久没看高中历史了~试着答一下,
同意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ADBDCDBBCB
错了可不好意思~
错了可不好意思~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ADBDC DDDCB
这个是初中的问题吧????
这个是初中的问题吧????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