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所说体性,自性,本性,空性之类的词是什么意思?
5个回答
展开全部
1、体性指实体,即事物之实质为体,而体之不变易称为性,故体即性。若就理之法门而言,佛与众生,其体性同一而无差别。俱舍论卷十三(大二九·七一上):‘体性是善,犹如良药。’体是本体,性是本性。体与性,同体而异名。《体性》篇出自《文心雕龙》第二十七篇,是刘勰风格论的主要内容。从作品风格(“体”)和作者性格(“性”)的关系来论述文学作品的风格特色。
2、自性即人们心中本来就有、本自具足的光明性智,是人的精神本体(法身)。佛教里的毗卢遮那佛就是法身佛,它所代表的就是自性中的光明智慧,所以又称为大日如来佛。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尊大日如来佛,都有光明的法身,有一个心中的太阳。
3、本性,即天性。固有的性质或个性。本性本是不分善恶的,遇善则善,遇恶则恶,善恶不可分割,相互制约;善则顺理,恶则违理,无记则可中和二者。孟子性善论是针对人性的优点而言的,遵循了宇宙本源之理;荀子性恶论是针对人性的缺点而言的,违背了宇宙本源之理。
4、空性:闻思空性的意义---雪歌仁波切开示彼器随生诸功德,常能正受住净戒,勤行布施修悲心,并修安忍为度生,善根回向大菩提,复能恭敬诸菩萨。
空性即名佛性,简名为空,或名为佛、第一义、涅槃、圆觉、虚空、真空、真如、本质、真心、法身、自性、心性、如来藏性、菩提、太极等名,异名虽多,实相不二,法界一如!世界构成之四大元素,皆以它为根本,空性运动,则能变化出四大元素的现象,进而形成世界,现象是虚假的,所以必须以不断运动才能维持,并且无常败坏,只有空性才是唯一的真实,空性即是本质,空间的基本构成元素,因不能以肉眼而见,佛故概说为虚空,而不是虚无,它非有非无,动则能显一切万物之相而非有,静则如太空而无一物亦非无,不堕有无生灭之道,能周而复始,流转不息,故名太极。
2、自性即人们心中本来就有、本自具足的光明性智,是人的精神本体(法身)。佛教里的毗卢遮那佛就是法身佛,它所代表的就是自性中的光明智慧,所以又称为大日如来佛。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尊大日如来佛,都有光明的法身,有一个心中的太阳。
3、本性,即天性。固有的性质或个性。本性本是不分善恶的,遇善则善,遇恶则恶,善恶不可分割,相互制约;善则顺理,恶则违理,无记则可中和二者。孟子性善论是针对人性的优点而言的,遵循了宇宙本源之理;荀子性恶论是针对人性的缺点而言的,违背了宇宙本源之理。
4、空性:闻思空性的意义---雪歌仁波切开示彼器随生诸功德,常能正受住净戒,勤行布施修悲心,并修安忍为度生,善根回向大菩提,复能恭敬诸菩萨。
空性即名佛性,简名为空,或名为佛、第一义、涅槃、圆觉、虚空、真空、真如、本质、真心、法身、自性、心性、如来藏性、菩提、太极等名,异名虽多,实相不二,法界一如!世界构成之四大元素,皆以它为根本,空性运动,则能变化出四大元素的现象,进而形成世界,现象是虚假的,所以必须以不断运动才能维持,并且无常败坏,只有空性才是唯一的真实,空性即是本质,空间的基本构成元素,因不能以肉眼而见,佛故概说为虚空,而不是虚无,它非有非无,动则能显一切万物之相而非有,静则如太空而无一物亦非无,不堕有无生灭之道,能周而复始,流转不息,故名太极。
展开全部
所谓空性,自性,本性其实指向的都是同一样的实质。
整个世界有无穷多样存在,有动物,植物,矿物,桌子,板凳,毛笔,人等等等等,你我甚至找不到两片同样的树叶,不同样是普遍的绝对的现象。
但是这无法计算的存在样态有个本质的一样,就是一切存在都是要具备条件才能够产生的,比如桌子要有木板,钉子,涂料等等存在才有桌子的造就,人要具备先世的业识配合父母的缘才能够产生,组合成桌子的木板等也是需要其他条件(树木等)才能够产生的,这样看没有哪一样不是依靠因缘条件的满足才能够建立的。
既然一切存在都是要靠其他的事物为条件才能够存在,那么这一切就没有本来的,独立的,永恒的存在他必然就是无常变化的。条件组合也为条件离散创下了条件。没有本来的,独立的,永恒的存在就是所谓的空性的,换句话如果他不是空性的,那么就是不变的,是不变的,就没有存在(比如虚空),所谓存在就是不断的变化的一个过程,而要变化他必然是空性的。
不过这个空性是需要实证的,不实证这个那么烦恼等还是在的,没有什么实际的受用。
在这许多的样态中,佛教把他们划分为三科,蕴(组合成生命的思想,感受,形体等),处(感知配合外界产生的认识)界(所谓眼睛接触到的,耳朵听到的,身体触摸的等)。
从这个角度我们看到,一切存在佛教都是以认识为根本建立的,所以改变认识就能够改变外在,这个认识的改变过程就是缘起,综上所述概括起来就是--缘起性空唯识现。
整个世界有无穷多样存在,有动物,植物,矿物,桌子,板凳,毛笔,人等等等等,你我甚至找不到两片同样的树叶,不同样是普遍的绝对的现象。
但是这无法计算的存在样态有个本质的一样,就是一切存在都是要具备条件才能够产生的,比如桌子要有木板,钉子,涂料等等存在才有桌子的造就,人要具备先世的业识配合父母的缘才能够产生,组合成桌子的木板等也是需要其他条件(树木等)才能够产生的,这样看没有哪一样不是依靠因缘条件的满足才能够建立的。
既然一切存在都是要靠其他的事物为条件才能够存在,那么这一切就没有本来的,独立的,永恒的存在他必然就是无常变化的。条件组合也为条件离散创下了条件。没有本来的,独立的,永恒的存在就是所谓的空性的,换句话如果他不是空性的,那么就是不变的,是不变的,就没有存在(比如虚空),所谓存在就是不断的变化的一个过程,而要变化他必然是空性的。
不过这个空性是需要实证的,不实证这个那么烦恼等还是在的,没有什么实际的受用。
在这许多的样态中,佛教把他们划分为三科,蕴(组合成生命的思想,感受,形体等),处(感知配合外界产生的认识)界(所谓眼睛接触到的,耳朵听到的,身体触摸的等)。
从这个角度我们看到,一切存在佛教都是以认识为根本建立的,所以改变认识就能够改变外在,这个认识的改变过程就是缘起,综上所述概括起来就是--缘起性空唯识现。
追问
怎样理解如来的那些种德名呢?希望能回答啊!谢谢。
追答
如来有十号,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详细的师兄可以参看相关的解释。
就末学上面所说的关于自性,空性末学补充说明一下,上面所讲的都是针对五蕴(物质,思想,感受,识别机制),十八界(眼耳鼻舌身意配合色身香味触法生眼识,耳识,嗅觉认知...乃至意识思维认知,因为眼,物质,视觉认知都在如来藏中有各自的功能差别,也就是有各自的种子所以叫界),十二处(眼耳鼻舌身意都有内在的各自的处所,物质声香味触发是外在的处所所以叫十二处)来说的空性,无恒常。
因为这些都是有为的法,有原因,有促成原因成为果的法。有为法是依无为法而起生灭作用的,所谓无为法是不生不灭的法,好比阳光依太阳而有,没有太阳如何说阳光的波粒二象性?太阳本身是不动的,相对恒久的,河流依河道而逝,没有河道谈何逝者如斯乎?!河道本身是不动,相对恒久的!~
万法之根源如来藏的存在也是如此的!有如来藏,阿赖耶识,本心,真如(名字不一样是因为他功能无穷,从某个角度去诠释的名)才有有为法的生住异灭,不断变化。
所以要真正理解蕴,处,界的实相,实质的了知世间一切因缘的本末究竟必须要亲证人人本来具备的这个恒常的,虽然生万法而不为万法所生,不生灭变化的自心如来!
怎么样才能证得?通过佛法的切实修行,闻-学习经典,思-如理如法的正确思考,修--戒定慧,使妄想减少,自然能够亲证人人心田识海中的大宝藏了。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这几个名词说的是同一个东西,他本来就有,空空朗朗,是万事万物的本体,就是自己主人翁。
说了没用,你若亲见,自然就明白了。
若要亲见,森罗万象,鸟语花香,回头是岸。
说了没用,你若亲见,自然就明白了。
若要亲见,森罗万象,鸟语花香,回头是岸。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是指万物的源头,原来的自己。想具体了解,请看讲经视频《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空=没有。性=心+生。
什么意义呢?心生的正能量,让负能量,二者一中和,两个能量都没有了!明白了么?
自性:性=心+生。我们“自己”“ 心生”的什么什么“特性”,是这个事物的本性么?这就叫“万法本来没有自性”understand?
什么意义呢?心生的正能量,让负能量,二者一中和,两个能量都没有了!明白了么?
自性:性=心+生。我们“自己”“ 心生”的什么什么“特性”,是这个事物的本性么?这就叫“万法本来没有自性”understand?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