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古代只有汉字是没有拼音的,那古代人是怎样识字的?
我国古人确实没有用拼音来认字,但是聪明的古人也是想出办法来认字,直音或反切的方法来注音。直音指用同音字来标注,但如果同音字也不认识的话,那这个字也读不出来。反切就是在陌生字上面标注两个字,所注字的声母也是反切上字的,所注字的韵母和声调是反切下字的。这两种方法是很多读书人收益,广受欢迎。
在明朝末年,有很多西方传教士为了传教来到中国,因为要看懂中国字,他们想出用拉丁字母来注音。1892年,学者卢戆章通过不懈努力,在数十年的探索成功发现了一种“切音新字”的方法,还写了一本书流传于世。
书中的内容简单来说就是教人们如何用拉丁字母注音。虽然,这套书介绍的方法并没有受到人们的广泛采纳,也没有改变汉字难认的处。但是,他可以踏出寻找探索注音方法的第一步,也算是一种重要的创新,为后人的继续改进做出贡献。
再到1913年,北洋政府专门召开了“读音统一会”,决议用字母来拼汉字,小学课本上的文言文也被全部换成了白话文。在后来的多年里,很多学者依然在研究汉语拼音,想达到尽可能的简单易学。
自然,也出现了很多方案,比如:“国罗”和“北拉”,特别是“北拉”,取得的效果还是非常显著的,很多原本不识字的人通过“北拉”这个拼音方案,学会了很多常用字,能正常的写信看报了。正是因为,有人不断探索创新,我们现代人才可以享受如今便利的注音方法。